|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淡淡紫玉 于 2015-7-23 16:09 编辑
实干提振精气神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 随州日报 记者 毛传荣 通讯员 贺晓利 张 伟
编者按:实干催生实效,业绩成就梦想。2009年,省委省政府定位大洪山“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发展目标,6年来,大洪山人在艰苦创业中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篇章;6年来,大洪山人鼓足干劲,众志成城,将一张张蓝图转化成建设业绩;6年来,大洪山人奋力实现跨越赶超,景区变化日新月异,5A景区创建步伐越迈越大……近日,本报记者行走在大洪山的山山水水,实地感受景区发展的磅礴气势,用一组系列报道,记录景区真抓实干,推进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6月的大洪山,雨丝绵绵,浓雾遮绕。
宝珠峰上,方丈院、地宫建设一刻不停;山下,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牌坊、民俗村、人工湖正加紧施工。
弘扬大洪山“解放思想,以干求助,克难攻坚,激情创业”的精神,以饱满斗志干“顶天立地”千秋伟业。
走进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大楼,电子显示屏上的这行文字,特别醒目,特别提劲,令人热血沸腾。
“真抓实干,说干就干,干出实绩”,大洪山一班人发扬“三干”作风,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自觉践行着“三严三实”,景区发展的精气神十足。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截至6月底,全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倍;招商引资合同额度9.6亿元,到位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了1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了0.5倍;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51%。超常发展、跨越发展,是大洪山谋事创业的鲜明特征。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驱使大洪山人只争朝夕、奋发有为。
26年前,大洪山就与张家界、九寨沟等一起,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多年后,张家界、九寨沟名声大噪,大洪山却一度沉寂。重振大洪山,创5A级景区,是大洪山人的梦想。党工委一班人说,既然大洪山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扛起这座大山。
从“佛教名山,养生天堂”的定位,到金顶、大慈恩寺的建成,从遍寻高僧,到印顺大和尚住持大洪山,从单打独斗搞建设,到与鄂旅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洪山人以开天辟地的精神、不折不挠的毅力、舍我其谁的斗志,阔步推进景区建设,实现着景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等不靠,自我加压,以干求助,大洪山人的决心和干劲,令世人刮目。
“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帅、专班推动、专人包保、奖惩兑现等措施,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景区共成立了四大专班,分别负责核心景区建设、新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宣传促销工作,干部们亲历亲为,在一线解决具体问题,在实干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核心景区建设中,方丈院、地宫、千佛殿等项目,林地手续办理需到国家林业局,规划、环评、红线图等手续繁琐,景区管理局局长杜丹一马当先,全程包保办理,没有让大洪山旅业公司操心费力。
新区建设由管委会副主任贺道明挂帅,景区管理局党总支书记江唯包保。为了把人工湖打造成一个亮点工程,他们多次往返武汉找设计单位,涉及拆迁、征地,事必躬亲,现场踏勘。5月20日,财神垭牌坊施工管理现场,江唯一不小心,在乱石丛中跌伤腿踝处,他咬牙挺住,在医院打上石膏后,天天拄着拐杖,继续上路协调施工。
大景区,小政府,景区管委会是真正的“大部制”,一个部门对接上级若干部门,一个人顶几个人用,人人都有施展才干的舞台。
“五加二”、“白加黑”,白天上工地,晚上整材料,这在大洪山已是家常便饭。
尖刀班、老虎排、冲锋队,大洪山一班人能打硬仗,敢打恶仗,善打大仗,更能打胜仗。去年6月,景区获评国家4A风景区;10月,获批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能干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景区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廉政建设事关全局。
景区的做法是,严把四道“关口”,筑牢三道“防火墙”。四道关口:所有项目必须有地勘、图纸设计、预算和预审、公开招投标。三道防火墙:资金统一纳入财政账户管理,工程量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甲方四方签字,工程款支付以审计报告书为依据。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中午,管委会机关食堂,从书记、主任到一般干部,一个不拉吃自助餐。中午不得在外吃请饮酒,是党工委的一条铁律,任何人不得触碰。不与工程老板过多私下交往,不接受工程方面宴请,公事公论,成为景区干部们的自觉行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洪山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艰苦创业、不计得失,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们心中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让 “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名扬海内外。到那时,他们就可以骄傲地对后人说:我就是当年的建设者,我就是当之无愧的大洪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