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区墙改节能办 于 2015-11-21 17:29 编辑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据最新研究,我国城市化率自2000年以来,每年均以超过1%的速度递增,每年约新建18亿~20亿㎡建筑。然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测算,建筑能耗占用了整个社会中能耗的50%。消耗了50%的水资源,40%的原材料,并对80%的农地减少量负责。同时,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弃物和50%的氟氯化物均来自于建筑。因此,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我国城市建筑来说,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型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绿色建筑的推广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通行的理念,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瑞典等,其绿色建筑不但是一种理念,而且已经进行了实践示范,并且将绿色建筑纳入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中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理念上,绿色建筑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许多业内人士,甚至是一些科技学者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在他们看来,绿色建筑就是超低能耗建筑、高科技建筑,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更有甚者,认为绿色建筑等于绿化面积。其次,在实践技术上,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住宅能耗平均高出3.5 倍,还处在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问题相当突出。而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综合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影响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已经加快了绿色建筑的步伐,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得到完善,比如:《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法规相继出台和施行,为绿色建筑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业内人士,也在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作大量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已经逐渐融入企业,特别是建筑相关企业的管理理念。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然面临整合升级,建筑设计及家居设计也越来越呈现专业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城市现代建筑对其总运行成本、节能环保、用户体验、与建筑外观的结合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来自资金、政策方面的压力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关注性价比高的产品,为物业增值以推进市场销售。房地产开发商只有不断了解信息,更新理念,把关注环保节能的客户需求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总之,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顺应了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型的需要,又是我国建立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