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只是说说 于 2015-12-28 11:14 编辑
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现在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