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中国饮食讲究“礼”,所谓“进食之礼”,是指人在进食时,所需要具备的礼节,是一个人家教修养的体现。饮食礼仪、餐桌文化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伦理价值观念,也是许多家庭家风家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全国各地都有各具特色又本质相似的家宴饮食习俗,人们通过传承或革新这些饮食习俗,表达出孝老敬亲、和谐友善、邻里守望的核心价值观念。
春节饮食习俗里的家风传承——团圆 每年的重要节令,家住西安市凤城五路的赵辉就会带着妻子孩子赶回周至的老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陪父母过节。 “我们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但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常年都在外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父母,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能聚在一起,感受家庭亲情。每次聚会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起在家里做一顿饭,在做饭的过程中,体会家庭的温暖,这比在外面吃饭要有意义的多。每次聚会过后,我们虽然又会离开这个大家,回到各自的小家,但亲情不会断,家风不会断。”赵辉说。
在中国,虽然像赵辉这样的大家庭已经不多了,但像他们这样保持家庭聚会,传承久远家风的家庭却为数不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年节团聚,在一顿家宴中传承家风,已经被赋予越来越深的文化意义。(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来自西安的小婷说:“准备年夜饭是一项大工程,不仅要根据人数定下需要购买的食材,还要照顾家人的口味设计菜谱,耗费体力、心力。但即便如此,作为家中掌勺主厨的爷爷,依旧对这项工作乐此不疲。”
在小婷的记忆中,打从小年起,她便和家人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置办年货、炸丸子、熬制皮冻……等到大年三十当天,从清晨起,“咚咚咚”的剁肉声不绝于耳,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仿佛带着某种韵律般的节奏,鸡鸭鱼肉轮番走上灶台,在爷爷的锅铲之下,变成一道道令人咂舌的美味,仿佛总要用深厚的厨艺来雕琢美食的出炉,才能愈发凸显新年的意义。
儿时的小婷,常常穿着新衣服,期盼年夜饭的到来,正是在这个圆桌前,她开始了一段奇妙的美食之旅。第一次吃爷爷做的手撕鸡,初尝辣味入口,其后香、辣、麻等多种味道的共同刺激下,眼泪鼻涕横流,饶是如此,依旧难以停下筷子;至于粉蒸肉,肥瘦相宜的五花肉,包裹着干糯可口的米粉,总能让人大快朵颐……这些从自家厨房中烹制出的美食,带有独特的印记和味道,丰富了她的味蕾,成为脑海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其实小婷爷爷家的圆桌并不大,吃饭时十几个人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偶然一抬手甚至还怕撞到旁边的人。然而就在这个不大的圆桌前,一家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除夕夜晚,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寻常的节日,见证了老人的衰老,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也见证了家庭的变迁。
“我从来不记得年夜饭究竟有多少道菜,但却总记得年夜饭上那说不完的话,嬉笑怒骂、肆意调侃,家人之间也曾有过吵闹,但更多的时候,是会卸下心中的防备,在举杯觥筹间,以家宴中的美食烹享,度过这样温情的夜晚。”小婷说,大概中国人的团圆总包括吃饭这项仪式,吃什么或是在哪里吃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吃饭的人,远方归来的亲人,共聚桌前,同只盘子里夹菜,圆融彼此磕碰的情谊,在一粥一饭中共诉深情。
春节吃顿团圆饭,是所有中国家庭共同沿袭的优良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