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0|回复: 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15: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向左走向右走 于 2016-4-6 15:49 编辑

    千年文明古国,孕育出灿烂夺目的华夏文化。工艺、技能无数,巧匠、艺人辈出。
    我国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30项,世界急需保护非遗名录7项,数量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大部分非遗面临着传承人不足、传统技艺流失、市场严重萎缩等问题。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这一种船舶结构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常为13个、也有一些是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漳湾福船承其衣钵,特征鲜明,一脉尚存。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汉族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
    2008年6月7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截图201604061550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漳浦剪纸
    漳浦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镂空艺术的杰作。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今分布在漳州市漳浦县沿海一带。
    2006年漳浦剪纸被确定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0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漳浦剪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人:陈秋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3人:张峥嵘、高少苹、欧阳艳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在中国所独有。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版年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截图201604061553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2008年6月7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截图201604061555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莆仙木偶戏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中国古老的木偶戏剧种之一。莆仙木偶戏行于莆田市各地及其兴化方言区,且由于其流传的历史比莆仙戏早,因此称木偶戏为莆仙戏“戏兄”。
    2010年11月25日木偶戏入选“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QQ截图201604061557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6: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汉族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未随时代演进,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截图201604061601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发表于 2016-4-6 17: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的皮影也算
    还有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