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5|回复: 1

    开门大吉的文化公园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发表于 2014-12-4 1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苔花小小 于 2014-12-4 10:25 编辑

    本文摘自《领秀随州》杂志,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开门大吉的文化公园
                  ——好事、实事与民主决策
    刘永国

    忘不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
        那天从下午开始,随州城的人流、车流就开始向城东涌去。
        “到文化公园去!”“看灯会去!”许多许多的市民奔着一个目标。
        傍晚十分,文化公园灯火璀璨,人头攒动;通往文化公园的交通大道、迎宾大道犹如灯的河流,那是无数的车、无数的人群在向文化公园缓缓蠕动。
        本地主流媒体报道说,那晚游园看灯的人数达到15万之众。随州城30余万居民,15万是半城人了。若15万不一定有,10万、5万之巨,确实是有的。
        一个公园、一个灯会、一个浪漫的节日,动员了几乎10万之众的市民,人们携幼扶老,呼朋唤友………这种宏大而精致的场面、这种激情而奔放的意气,是一座城市的激动与向往。
        “火树银花”、“马到成功”、“吉祥如意”“金玉满堂”,一组组彩灯前,人们忙着拍照;炎帝湖、神农山、舜井岛、季梁雕像,人们看灯、看景,也看人,互看你我的兴奋,共看一座城市的青春表情。更有奇者,那晚无处停车,最终未能挤进红红火火的文化公园,“只看到了园里园外,游人的兴奋。”
        文化公园是随州市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去年秋冬开园不久,马年春节来临,此番灯会,火了公园,暖了民心,真是开门大吉!
        其实,文化公园不仅仅是随州市城市园林建设,也是文化创意与建设,甚至可以说它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民主意识。
        中国人办事自古讲究“名正言顺”。坐落于城东新区的文化公园,自工程动工始就开始酝酿起名。
        当时有一种议论,主张新公园叫做“季梁公园”。其理由,一是因为季梁在春秋早期即在随国提出了“民为神主”的人本主义理念,是一个随地土生土长的进步思想家;二是因为季梁大夫有一定的名气,可提振随州的人气。但不同意见一直存在。
        城东建一个公园,这个公园比已有的神农公园、随城山公园都要大。市里把这座公园当民心工程、引导城市向新区扩张的龙头工程、城市提高品位的骨干工程。好公园,好景致,要有好名称。市里的决策者没有匆忙拍板,而是广采博纳、兼听并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面向市民,广泛听取意见,征集园名。公园是市民的,发言权也交给了市民。




        季梁确实是随州人的骄傲。
        季梁是随国的大夫,曾辅佐随侯治国安邦,应对吴、楚、秦等大国关系,维系随国的平安。《左传•桓公六年》有一段话,记载了他和随侯谈民与神的关系,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还记载了季梁有关军事、外交的言行,透露出季梁避实击虚的军事主张。
        季梁是春秋早期人物,比孔丘早二百年。那个时候,他能提出“民为神主”的科学命题,是很了不起的。史书上关于季梁的记载不多,但他的史实是确信无疑的。随州城曾有季氏梁街(今汉东路东)、义地岗有季氏梁墓,近年义地岗出土过有着季氏铭文的青铜器。这些遗存表明,季梁是生前贡献于随、死后安葬于随,而且随人几千年来都十分景仰这样一位史上有名的乡贤。
        季梁的名气有多大?唐代诗仙李白云:(随地)“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1000多年后,当代儒将、开国上将萧克上世纪到随州谒炎帝神农,刚到随州城,下车伊始,就问:“季梁墓在哪里?随州还有哪些有关季梁的文化遗存?”
        这些赞誉,这些记忆,无疑强化着随州人的季梁情结。
        但是,季梁是随之大贤跟季梁之后2000余年随州的一座公园就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吗?公园的名字称季梁,是最好的选择吗?
        城东新公园取名的争论,更准确的说,是讨论,至少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人取名一般有三要点。一是有意义,积极、健康、美好;二是字音好念好呼;三是不用生僻字。城市公园是公共设施、大众休闲场所,公共设施的名称应该比个人取名考虑得更周全些,它的名称应该是大众化的,通晓明白的,意蕴是积极而明确的。
        季梁是名人、贤人,随州本土少有的可骄傲之人。但季梁之“名”,即便在随州也未达到通晓,常有人探问:“季梁是谁?”更何况在更大一些的范围里。季梁的“名”,更多的是在“士”的领域。客观分析,季梁之名离大众化有距离,在大众通晓程度上,老先生没法与比他晚二百年的孔丘先生比,更无法与树大根深的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比。
        季梁的先人是周“八士”之一的季随,受封于随,世居随地。季梁是生于随长于随的士大夫,是我们地地道道的老乡。《左传•桓公六年》对季梁老先生的记载与称赞,使我们作为随人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但是否用季梁这位先贤的名字作城东新建公园的名称,却是一番情与理的考量。如果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设施名称,只有小众明白通晓,只有局地“一见如故”,“一看便知”,而大众不解、外来客人一头雾水,时时有人提问:“季梁是谁呀?”这会带来游园欣赏与怡情的障碍。这显然是很煞风景的。


        城东新公园建的是风景 ,自然要千方百计地避免煞风景。好景好园要有好名称。2013年秋高气爽时节,这座新公园揭开了面纱,大众为之一喜:随州市文化公园。大气,通晓!园名为两位当代的名人题写,一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一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广水连氏后裔连战,海峡这边和那边,为随州的一座公园共同题写园名,字同名同。
        随州市恰巧是去年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称誉,两岸有影响的名人共同题写园名,无疑是两岸交流的精彩之笔。
        称文化公园是开明之举。开明之举,开门大吉。文化公园的门开了,我们走进去,迎面就见到了高高大大的季梁老先生,这是一尊雕像。我们还见到了炎帝神农、舜井、编钟这一系列的随州系文化元素,还有随州历史上曾经映现的唐宋名人、明清传奇…………它们都是这座公园的主人。
    试想,如称了“季梁公园”,那季梁之外的诸多随州系文化元素,包括炎帝神农老祖,不都成了这公园的“客人”?
        好景致,好名称,来自好思路。决策民主化,顺民心,合民意,循规律,自然上上下下好心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0 金钱 +40 贡献 +40 收起 理由
    双人鱼 + 40 + 40 + 4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25
    发表于 2014-12-4 1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公园乃随州亮点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