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28 15: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贤仙佛们只是圆满了他的天命之性,圆满了他的生命本质,便获致本性中的无量法益。因不忍看到众生们因为无知的扭曲了他们的性,沉沦于苦海之间,于是在各教中提倡本性的教化,劝导众生如何率他们的性,如何圆满他们的一身之道,如何结出应有的佛果来,这便是各教圣贤仙佛著书立说的渡世苦心。
「性」这个字真是不容易让人明白的,自古以来这个字不知困死多少聪明绝顶的英雄好汉!人们常说性就是「善」,性若只是一个「善」字如此的简单,那么世面上的行善团还不多吗?古人何必不远千里去寻访明师呢?
既然人的性这么不容易了解,不如就让我们先想想万物的性吧!水的性致使水不断的往下流,木的性致使木不断的往上生长,苹果的性致使它长苹果,番石榴的性致使它长番石榴,如此看来「性」是一种动态的造化规则与特性,并不适合引用「善」或「恶」来衡量的。
好比你说水不断的往下流是善还是恶呢?实际上这性质与规则无法用善恶来衡量的,它只是一种存在该物里面的一种特质与规则。万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质与规则,人为万物之一,是否也应有一个属于人类特有不变的造化规则存在呢?若有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天命之性」了!
虽然「性」这个字不好懂,但还好它已经与生俱来了,只要我们能够顺应它就可以走向成就的正路。好比苹果树不必懂自己的性是什么,但却因自己的性而造化出一颗颗亮丽成熟的苹果来是一样的。是物物各具的「性」成就了世上的一切,因此世上再也没有比「天命之性」更为可贵的东西了!
没有了性,万物的规则都乱了,世上还有什么不变的定理是值得钻研学习的呢?还有什么伟大的成果是可以期待的呢?世上的一切成就,皆因万物的背后有一个「性」字,在主宰着这一切,但这个「性」真是不好懂,世上再聪明的人都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始末。但还好它已俱足一切,且已经与生俱来,任何人只要懂得运用它、启开它,再笨的人都可以得到最大法益,不分智愚,人人所固有!这就是《中庸》的第二句…「率性之谓道」的用意了!
「修道之谓教」
这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教导我们去圆满自己的一身之性的这种团体,我们就称为「教」!教这个字,你可以套上任何团体的名称,好比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教」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名词,因为宣扬真道的团体,可以立起各种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组成的目的,都是要以引导人们去照见纯真的本性为主轴,才不失去这一个宗教团体成立的本质。
简单的说,「教」的目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修道,也就是为了圆满自己的本性,任何一个的宗教团体不能离开修道这个最重要的宗旨,一离开了本性的造化,即使再怎么师出名门,教育推行得再多,古人一概都称它为「外道」了!
所以修道不能离开率性,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造化本质,能够引导人们去照见一身的本性,启开本性中足以成佛的造化,这种团体称为「教」。一离开了这个宗旨,虽然挂的是宗教的招牌,有着非常大的道场,做的也都是有益众生的善事,但在古人的眼中,那只是个行善团体而已,却失去了「见性」的主轴教育了!
因为「教」不仅仅只是一个行善做环保的团体而已,行善的团体叫行善团,与推行「本性」的教还有一段距离的。但人们却以为「教」就仅仅只是一个行善的团体,所以常有很多人行善了一辈子,却不知道什么是照见我的自性,一直以为行善就是照见自性了,这实在是莫大的误解。
《易经》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说,在修行的路途上,提倡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听得懂的德行,来引诱众生继起向上,这个东西便是「善」;而能够让你达到究竟成功的目标,却只有「性」这个字而已!也就是说「善」字与「性」字,是有很大差别的!「善」字是暂时的手段,而「性」字才能指引你走向究竟的道路。
所以任何教派,它们说法的语言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方式可以不同,但它们都不能离开一个共同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道、就是「性」,这点是永远不能离开的!一离开了这个主轴,古人就讥为「外道」了。
外道不是我这个宗教以外,而是离了性道的人。现在的人常用「外道」这个名词来把别的宗教区隔在外,而忘了检验自己的修持有没有离开性道已经越来越远,这叫本末倒置。
道是宇宙的定律,定律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则,它难道会因为哪一个宗教的提倡而有所改变吗?就好像水的性质,不论在世界各地,它永远都是往下流的,不论在哪一个名人面前,它还是依然故我的往大海流去的。既然道不因某教的提倡而改变规则,而道又只有一个,佛性也只有一个,那么各教圣人的论述主轴会有所不同吗?当然不会,而且是完全一致的。任何宗教的论述,都不能离开老天爷给你的这个「天命之性」的。
人类为同一类,既然我们已经被归类为同一类,当然表示我们的「性」是完全一样的。各教圣人讲一个完全一样的性,讲到最后竟会变成完全不同吗?不会的,他们的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个究竟的事实。
就好像同一种类的苹果,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性,因此它结出来的苹果就会具有相同的样子,它的树形、树叶也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任何看过这个事实的人来写他们的样子,尽管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相同,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讲完全相同的东西。
所以每一个宗教的内在本质,应当一样?还是不一样?它应当完全一致的!因为他们都在谈一个完全相同的「本性」。但是现在宗教这么多的纷争,彼此间有这么多的毁谤,为的是让我所崇拜的宗教变成独一无二的,变成是最高最好的,让别人变成根本都不算数的,这实在是那些见解不深的派别热情祟拜者,所玩弄出来的偏见,而非创教圣人的本意。
真理不局限在国界,不局限在宗教,因为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规则。人性也不局限在老人,不局限在年轻人,不局限在男,不局限在女,因为人性是全人类完全一致的规则。而我们却因为一个完全相同的真理、完全相同的本性,而起了这么多的分别与争执,这些修行人的迷昧真是比凡夫还要深呀!
修持这个完全一样的天赋本质的团体称为「教」,不论你赋予给它什么团体名称,它都必须有着完全相同的内涵。那个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完全一致的「天命之谓性」!因此每个宗教若不偏离这个的主轴,那么它的内涵必定是完全一致的,是完全互通的。但世上却也有着为数不少的知名道场,打着古圣人的宗教旗号,教导的却都是一些与启开内在本性造化无关的事,全是一些外在的事,甚至不惜用贬低其它宗教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性是与生俱来的造化本质,好比苹果树之所以能造化出苹果的那个本质在那里呢?就在整棵苹果树里面,而不是在皮的外面,是在分分秒秒的造化里面,而不是某个特殊的片刻!
若是苹果树有知的话,它要找它的性,它要往皮的里面去体会,还是到外面去寻找呢?当然在自己的表皮里面才找得到的。那么我们人类的本性在哪里呢?当然也在我们的皮肤里面,在整个生命的内部分分秒秒的造化着。也就是说要体验自己的本性,你要从我们内在去观照?还是一定要到新疆、印度,或喜玛拉雅山上去才找得到呢?性是与生俱来的,这一切的答案,当然都只在自己的皮肤里面,而非在外。因此《道德经》才会说出:「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样的话!
一个致力于宣扬内在心性本质的团体,要不要立个名称呢?当然是必要的,没有名称终究会沦为一盘散沙的!然而一立起了教名,人们便又开始卖弄起崇拜热忱来,不断的吹嘘自己宗派的殊胜,不断的贬低他教,不断的在自己的佛像前狂拜,以便得到什么特殊的好处来!然而这些行为都足以制造出无尽的宗教隔阂来!这实在是一个宗教家不当有的狭隘胸襟。遥想三教未立以前的古人,他们见了面不必比较宗派的高低,他们只需讨论什么是人性不变的真理,这是何等幸福的世代呀!
因此在这儿我要呼吁所有走在宗派里修行的人士,不论你是佛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一贯道徒、道教徒、还是新时代灵修的追随者,请放下唯我独尊的宗派歧见吧!此刻您所需要的,是检验自身的修为,是否源于内在本自具有的本性,是否不假任何外在人为造作或祈求,是否「不以色见我、不以音声求我」,是否「离一切相」、是否「如实观照」、是否远离「术流动静」的迷惑,是否远离「怪力乱神」的邪见…,而不是以站在五十步的姿态,却要去笑百步的无知!
有了以上三纲领的认识,读下面的文章,才能读出味道来。下面这段文章是接着说明,天给的性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天给我的性为什么我还要修?要怎么修?修行的主轴是什么?…等等的问题。我们接着看下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须臾」是多久?一弹指叫做须臾。子思说「道」这个东西具有什么特性呀!它最主要的特性是「连一弹指的时间都无法离开」的呀!「可离非道也!」这句话是说,可以让你离开一剎那的,都不是天赋的真道!不是生生世世永远都陪伴着你的道!道创造了你,道的特质就是你根本无法离开一剎那的,好像叫你离开你自己一般,这事你根本作不到的啊!这句话讲的真是太好了!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有所依据,可以判断出什么是道,而什么不是道了!
我们前面谈到修道就是率性,那么「性」是什么呢?不好说明!众生常常疑惑,到底什么是我的性呀?子思为了解开这个每个人都有的疑惑,他说性这个东西呀,是没有办法离开的,即使是一剎那也离不开的呀!
各位聪明的人们应该想想呀!什么东西是做人也好、做鬼也好,做佛也好,生生世世的轮回也好,都没办法离开一剎那的呢?最亲的父母妻儿最后要不要分开呢?最爱的钻石、玛瑙、名利、地位…,最后要不要分开呢?甚至最珍贵的呼吸,最后要不要分开呢?想想你现在身上所摸得到、看得到的,有哪一项是永远都不可能离开的呢?想想大限一到都是必须离开的!
有的人以日日念经、念佛号为道,拿着木鱼一直敲,一直念,正在念的时候它是没有分开的,但他休息一下去喝杯水,离开了没?离开了!
有的人以打坐为道,坐累了站起来的时侯,离开了没?离开了!
有的人崇尚站着不倒,叫做不倒丹,站着站一天、五天、十天,一直站着,都不躺着睡的,夜里拿着拐杖睡,然后猛点头!站着睡是很难的,但是以此为德的人,站到人生最后要不要躺下,还是得躺平平的给后人笑的!
有的人以坐着不起来为道,有的人以站着不下去为道,这些修行的毛病,实在是大出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最后都离开了没呢?都离开了!记住呀!可以离开剎那的都不是道啊!
那么什么东西才是你从有这个灵性以来,历经无量百千万亿劫,连一剎那都不曾分开过的东西呢?找到这个东西以后,在这个东西上用功,才是在圆满你的本性呀!什么东西是永远没办法离开的呢?想想看呀!若能找到这个东西,并在这个东西上面有所成就,那么便是永恒不朽的成就。若是在一个可以离开的东西上面用功,纵然有所成就,那也不过是火石电光般的成就而已,有什么值得努力的呢?!
常常有人喜欢空谈「生命的意义」!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真正生命在那里?永远跟着我,陪伴着我,不曾离开过我的东西是什么?那才是我真正的生命!若是这点没有找到的话,空谈生命的意义岂不是太短暂,且太虚幻了吗!找不到这个东西,你所有的努力并非在圆满你的生命,而是在圆满一些看起来暂时存在,而它马上要离你而去的虚幻成就而已!
为了厘清这个盲点,子思特别举出「可离非道也」这句话,表示这是老天爷给你那个无法抗拒的东西,你想离也离不开的,这东西正是你那真我的生命,及你那本性的所在,这个东西此刻就存在你那短暂的身体里面,即使有朝一日你的肉体四大分散了,做神做鬼它还是陪着你的,它正是你的生命主轴,永远不会与你分开的。此刻你想要认识它,你得要往身内观察才能有所发现,若是你一直往外看的话,不能有丝毫收获的。
子思谈到这里,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还没说出来!为了慢慢引导我们接近这个重点,子思便铺陈了以下这段文章: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
子思说这个所最该戒慎恐惧的东西是「不睹不闻」的,它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不是用耳朵可以听得到的,因为它就在你的身内,除非你去「感觉」它,否则你无法认清它的样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