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孙宇峰 于 2017-9-1 11:31 编辑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食言,在开学前一天再次来到草店镇三道河村杨奶奶家中,看望欣怡、欣民姐弟俩。
第一次去他们家是在6月21日,参加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精准扶贫工作采风。也就是在那次采风中,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我曾以为是跟以前开展的“三万”活动是一样的,哪知道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是彻底的、一个不少的扶贫。尤其是在接触了村干部,看到他们为贫困户建立的台账,对每家每户的了如指掌,以及工作中的艰辛,更觉“精准扶贫”工作利民惠民。
三道河村的产业扶贫主要有种植香菇、珍珠花,养黑猪,我们分别去实地采访,于是就来到了杨奶奶家,当时他们家正饲养着7头黑猪。这些猪是石头记公司在他们家寄养的,等出栏时,公司来收购,农户饲养一头猪大概能收益1500元左右。
杨奶奶年纪并不大,五十多岁,却历尽生活的坎坷。丈夫在15年前癫痫病去世,儿子6年前也突发癫痫,儿媳妇不堪重负跑回来山西娘家,留下一双9岁的女儿、7岁的儿子,就是欣怡和欣民。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两个孩子还没放暑假,家里墙上贴着他们俩的奖状和照片。杨奶奶非常健谈,语言也非常生动,讲起孩子们的事,把我们都说哭了。我当时就决定再来看望他们,因为这是一家值得帮助的人,命运虽坎坷,但乐观坚强,勤劳善良,不像有些贫困户,只知道向政府要救济,有点钱就去赌博,什么苦都不愿吃。
于是7月2号,我和好友张哥,张哥的邻居黎姐,以及他们上初中的子女,再次来到了三道河村。孩子们已经知道我们要来,在家里等得心急火燎的。一度因为我没听到电话铃声,欣怡以为我不来了,跟奶奶说:我可能要空喜欢一场了。
那次的看望更像是走亲戚,我们中午还在杨奶奶家吃的饭,因此对他们家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贫困户,他们家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两个孩子都有贫困生生活补贴,杨奶奶的儿子在好心人的公司上班,公司老板出钱给他治病,说保证治断根。要说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就是房子了,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漏。我问村里会不会给危房改造补贴?她说争取了,但是村里像她这样的人家太多,可能一时半会轮不到她。
回来后,我就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车云山下,有个女孩叫欣怡》,希望能引起更多网友的关注,若是能大帮小助,帮他们把房子修缮了就好。但没多久,杨奶奶就给我打电话说,村里已经决定给她家修缮房子了。8月24日,杨奶奶又给我电话,说房子完工了,请我们再去玩。我说我一定去,我答应过孩子们开学前一定再去看他们。其实,第二次去的时候,我很想把两个孩子带回来在我家住几天,孩子们也想来,但杨奶奶担心影响我工作,朋友们也劝我,只好作罢。
昨天一进杨奶奶家,果然是焕然一新,堂屋换了屋顶,打了地坪,墙也粉刷了,厨房和猪圈都重新盖了,还建了卫生间和淋浴房。上次来,上厕所还需要去村头山坡下面的茅厕里,简陋肮脏。这下好了,杨奶奶一家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想起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的理想,在当今社会终于得以实现了。
杨奶奶还告诉我们,盖房子期间,两个孩子也没闲着,欣怡洗衣做饭,欣民抢着跟奶奶一起搬砖,像个小大人似的。同行的金融控股集体担保公司的聂总,也感念两个孩子懂事,硬塞给杨奶奶两百元块钱。我的朋友谷主家里并不富裕,得知我要过去,也托我给孩子们买点零食带去。孩子们也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吃得津津有味。之前,还有网友沧浪、田进,也找我要了杨奶奶的手机号,亲自驱车前往帮扶。
正是因为有精准扶贫政策,有社会各界的关爱,有一家人的自强不息,两个孩子的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