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2|回复: 2

    细数随州年货的变迁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发表于 2015-1-26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细数随州年货的变迁

        年货,顾名思义,就是为过年(春节)准备的物资,它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以及走亲访友的礼物等。
        随州的年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个多甲子时间的变迁,如今的年货已非当年可比,不管是年货的花样品种,还是年货的营养价值等可谓千变万化。但无能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年”的喜庆。
    1950年代一盘花生一斤猪肉
        “(上世纪)五几年的时候过年,虽然能够吃上肉,但却并不多,每家也就斤把,家人们用这点肉尝个鲜而已。过年招待客人,就是一盘花生,条件好的还有炒蚕豆,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姚先生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刚解放,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改善,但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民众生活改善却不大,到50年代后期,“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过年办年货?”对于添置新衣服,也只能“把旧衣服浆洗浆洗,穿上去比较干净就行了。”对于春节前到集镇上去办年货,许多人表示说,也只是做做样子,到集镇上逛逛,大不了买点红纸回家就算办年货了,因为“过年最重要的年货是买对子纸(写春联的红纸)和门神,这是必不可少的,再怎么穷,过年贴上红对联,显得喜庆。”
    1960年代三样小炒一样油炸
        到了60年代,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那时候不叫乡镇,而是叫人民公社,村民小组叫生产小队,每到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都会按人头分配一些花生、蚕豆等,条件好的农户,可以在房前屋后种点向日葵,这样一来,到春节的时候待客就有炒花生、炒蚕豆、炒葵花子等“炒三样”。“别看这炒三样,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还得看家庭条件,有的家庭为了面子,又没有钱买,所以就到邻居或亲戚家里去借,等秋下生产队分了再还。”高大妈如是说。
        随州还有一种传统的特色小吃,俗称“麻叶”,就是用面擀成面片,然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上面撒点芝麻,放在油锅里炸,香脆可口,老少皆宜。也有用蒸熟的红薯和成面做成的“麻叶”,过去只有条件好的家庭才有条件炸麻叶待客,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也都开始炸麻花了,总之,那个时候,过年待客的小吃开始变得“丰盛”了,不再是单一的炒花生。
    1970年代半斤糖果三十元钱
        “我记得那些过年的糖果都是待客的,我们兄弟姐妹们趁着爸妈送客的时候,偷偷拿一颗,要高兴半天。”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的春节,万先生有点感慨,“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到过年的时候,每人可以分到半斤糖果,这样待客的零食就多了一样,至于穿,凭布票扯块布给大点的孩子做两件衣服、买两双鞋子,10元钱足够了。至于年纪较小的,就穿大哥大姐洗干净的旧衣服。大人舍不得买新衣服。那时,小孩子也有压岁钱,一般都是几毛钱。”
        那个时候的肉便宜,也就六七毛钱一斤10元钱能买十好几斤。家庭条件好的,交了国家的统购(猪)以后,过年可以自己杀一头,条件差的,就只有花钱去买了,一般三五斤、七八斤不等,把瘦一点的削下来,剁碎,加上藕丁油条什么的,炸三鲜,肥一点的做红烧肉,那个时候桌上几乎很少见其他的荤菜。当然,条件好的杀几只鸡,买点鱼什么的另当别论。至于小菜,除了自己种的,集市上也便宜,白菜萝卜三五分钱一斤,10元钱能拖一板车回家,够吃上一阵子的。
    1980年代一桌酒菜一件大衣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百姓过春节不再是“小家子气”了,手里有了钱,办年货也开始大方了。“鸡鸭鱼肉样样有,还能扯料子做呢子大衣!”市民陆先生说,“记得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杀年猪,鸡鸭鱼肉样样都不缺,餐桌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回转十几年前,这些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
        餐桌丰富了,人们过年穿的也变得丰富了,变的时髦了,过去穿衣服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现在全家不管老小,到过年的时候几乎是人人见新:新帽子,新衣服,新鞋子,特别是呢子衣服,有大衣,中长装、短装,穿呢子衣服几乎是八十年代的男人的时尚再配上锃光发亮的皮鞋。特别是那些追求时尚的女孩子,烫个波浪头,穿上高跟鞋,走在路上赚取了足够的回头率。
    1990年代一瓶饮料一瓶好酒
        “过去过年,除了喝红薯酒以外,就是喝自己家里做的米酒,到90年代就不同了,桌上摆放的不仅有中高档酒,还有饮料。大人喝了高兴,小孩子更是管饱。”回忆起当年的春节,李大姐高兴地说,“从喝酒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年货的变化。”
        的确,过去办年货,买酒用塑料盒子或瓦罐装,到九十年代就不同了,直接买“瓶装酒”,喝的放心不说,来客了还觉得有档次。不仅仅是酒,再看看那些零食,瓜子不再局限于葵花籽了,各种瓜子、坚果等中高档零食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还有水果、糕点、点心等,生活真的是大变样了。
    2000年代丰盛的酒菜时尚的衣服
        历史走进21世纪,百姓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腌腊肉、灌香肠,杀鸡宰羊买鱼忙,不管哪一家哪一户,不再是几十块钱过个年了,动辄成千上万,以前桌上永远也吃不完的餐桌上的“看菜”——猪耳朵、猪蹄等不再是稀罕物,可以随便吃了。每年的除夕,餐馆爆满,许多市民都把年夜饭选择在餐馆,“生活的快节奏,对美味的追求,让大家享受 生活,我们开始选择在餐馆酒店吃年夜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小江说。
        穿,也发生着显著变化,春节前夕走在街上,大包小包包包鼓,你穿我穿穿时尚,前些年流行的学生装、中山装已经悄悄走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着时尚和潮流的时尚新装。
    2010年代网购成时尚春节旅游忙
        已经退休的王女士,现在不是采买年货的主力了。她说,帮孩子们算一算年货花销,大得吓人。现在孩子们已经在开始置办年货了,有些年货女儿都在网上买好了的,全国各地的特产——京华火腿、川味腊货,甚至还有泰国的花生瓜子,台湾的凤梨酥……花了五六百元,几天内就送到了家。这还不包括高档烟酒、品牌服装和春节期间餐桌上的菜肴,粗略的算了一下,整个年货办下来,至少得三万。她说,现在,超市天天开门,随州的年货展到时候肯定会比着卖,她不用像以前提前半个月备年货了,到时候家里来客了,直接去超市就行。
        也有不少人在春节之前就办好了另一种“年货,”那就是带着全家人出去旅游,“一年四季总是在忙工作、忙家庭、忙生活,难得相聚,我们想趁此机会在春节的时候带上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到海南去旅游。”苏小姐说。
    ——载《领秀随州》2015年1.2期合刊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1-26 09: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代半斤糖果三十元钱,那时就有高大贵的糖果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丹之韵 发表于 2015-1-26 09:42
    1970年代半斤糖果三十元钱,那时就有高大贵的糖果了啊

    差距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