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调控“杠杆”到发展“引擎” ——曾都区规范财政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日前,一条重磅新闻在全市传遍开来:曾都区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和奖励! “近年来, 曾都区在财政管理改革中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受到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制约。纵观财政管理改革的全过程,我们攻坚克难,破冰前行,打出了一套财政管理 ‘组合拳’,走在了改革的潮头。”曾都区财政局局长任席义一语破题。 强基础 预算编制科学化 如何妥善解决部门需要与财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曾都区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积极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改革,预算编制更加准确、完整、规范、科学。 曾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预算改革,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组建预算编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安排专项经费,为常年化编审和依法实现人代会审批预算提供了人员及经费保障。 为打破以往区级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曾都将270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科学系统编制年度预算体系。通过 “开门预算” 化解“僧多粥少”的预算编制难题, 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曾都通过“二上二下”的形式认真比对,在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单位运转、年度支出项目上严格把关,逐一审核,并通过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四堂会审”后,确定预算草案,力求预算精准。 预算部门按照“总分结合”的原则,明确按支出经济分类的各类、款、项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部门坚持“条块结合”,对相同或相近用途的资金项目,会同预算部门建立有侧重、可统筹、易整合的绩效目标,实现“1+1>2”的效果,把绩效结果嵌入预算编审机制,将上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当年预算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 促规范 执行预算法制化 为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曾都区财政局按照“适应新常态、加快转方式、着力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强预算执行工作。 制定了《曾都区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审批通过的预算,年初将经区人大代表大会批准,并已批复到部门(单位)的人员、公用经费一次性拨付到预算单位,由区财政局按进度在用款计划环节审批优化流程,项目资金的管理采取A、B、C的分级审签模式进行管理。 严格执行资金签批程序和重大事项决策报告制度,经办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做到逐级负责,层层监控,对资金流向从严把关,对单位、部门需要调剂不同预算科目资金或临时追加资金需求的报告,一般不予受理。 在预算执行中,对因受政策调整和相关因素影响财政收支需要发生变化的,建立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报备机制,及时呈报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按法定程序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定通过后执行。 抓监控 库款管理精细化 近年来,曾都区财政局把财政库款管理相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致力保持财政库款合理规模,提升库款管理效能。 按照账户清理要求,开展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专项行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展不定期专项检查,严格要求各预算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不符合规定开设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按规定予以撤销或合并。2019年共撤销、合并单位银行账户12个。 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户、变更、销户的审批工作,减少内部流转审批环节,区财政局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从源头上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实现账户的依法规范管理。2019年,区财政局共审批32个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批复申请。 制定了及时录入、及时办理、及时拨付和定期通报的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三及时一通报”制度,每日密切关注收入、支付、清算等库款运行情况,结合全区经济运行、财政收支预计、债券转贷资金规模、省厅对市县的资金调度原则,动态调控库款资金,及时做好库款调度,优化预算执行流程。 规范国库资金管理,严控新增财政对外借款。2019年,每月月末库款保障水平均在0.5-0.9的合理区间,从源头上优化支付流程,切实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保证预算执行进度前提下,稳妥开展财政专户间隙资金定期存放管理。制定了《曾都区财政资金存放管理暂行办法》和《曾都区区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实施细则》,从内控管理、廉政建设、银行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完善了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办法,让各预算单位有“例”可依、有章可循。 增效益 统筹资金集约化 曾都区坚持高位领导、系统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制度安排、资金投放“三个统筹”,提高涉农资金整合效应,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劲提速。 探索对接“省市备料、县区炒菜”的财政资金统筹新模式,扩大区级深度统筹空间。按照统筹原则,分别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移民后扶等六个类别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进行统筹。 根据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总体要求和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结合项目政策和要求,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思路,衔接全区贫困村扶贫总体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统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围绕重点项目和贫困村具体扶贫规划安排相关项目,有效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形成工作合力。 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等不同扶贫对象的特点与需求,以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为重点,分类设置到村到户项目和体现贫困群体意愿、带动减贫的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同时,建立跟踪督办、检查验收、绩效考评的推进机制,完善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提高财政资金统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严约束 盘活存量制度化 为缓解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压力,尽量满足财政支出需求,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曾都区不断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使沉淀的财政资金活跃起来。 自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曾都区在统筹资金的过程中,曾出现项目实施主管部门站在各自利益上不断提出反对声音,财政系统内部单位也有不理解,资金整合遇到了很大阻力,区级财政支出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该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以往历年挂在账上的暂存款进行分析,按照超过2年以上的资金统筹使用的要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厘清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行分门别类管理。 盘活存量资金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壮大地方财力的途径,既是当前工作的需要,更是长远打算的根基,这是曾都区财政局党组一班人形成的共识。 曾都区在盘活当前已有存量的同时,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约束力,从加强预算项目的事项预防,到加大预算执行的事中监督,更加注重预算绩效的事后监督。2017年以来,全区总预算会计账务上,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转记“暂存款”外,年度没有新增一笔“暂存、暂付”款记录,所有调整性资金,均通过预算调整或盘活存量的方式予以调整,确保在人大批准的范畴内运行。 广公开 预算管理透明化 “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曾都财政在预算公开中,严把质量关防止走过场,以编制结果透明化推进预算精细管理。 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立统一的预决算公开专栏,制定统一的公开范本,督促66家部门预、决算公开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开表式、规范的公开内容、完整的表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部公开到位,网上公开率达到100%。 曾都不断提高公开质量和完整性,大力细化部门预算,提高信息公开质量,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格式和途径公开预算信息,并对有关情况作详细说明,将经人大批准的政府预决算按功能和经济分类全部公开。 此外,建立预算公开常态化监督保障机制,财政部门成立专项检查小组,检查内容涵盖及时性、完整性、细化程度、公开方式等四大项25小项检查内容,检查覆盖面100%,以此保障公开达标率100%。 岁月满满、足印深深。曾都区在财政管理改革中,迎难而上、拼搏进取,打造出可复制的“曾都范例”。“用有限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是今后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谈起未来,曾都区财政局局长任席义信心满满:“只要不断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务实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我们一定能实现‘三保一促’的要求,保障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