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9|回复: 0

    [要闻播报] 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实

    [复制链接]

    2545

    主题

    26

    回帖

    12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2722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更是曾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记忆。
      近年来,随州市坚持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依法管理”为原则,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荣的新路径,让这座古城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细数家底
      唤起历史记忆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
      随州,位于江汉平原与中原之间,是“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的鄂北重镇。
      西周封为姬姓随国,战国末楚灭随,并厉、唐设置随县,秦汉因袭,隶属南阳郡。西魏时升随为州,唐、宋、元,明、清均置州。
      现存名胜古迹有文峰塔、岁公桥(李公桥)、烈山神农洞遗址、烈山神农碑、陕西会馆铁旗杆。古城保存有城垣、汉东楼和护城河遗迹。城郊保存了大批古墓葬和古文化遗迹,其中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城郊的擂鼓墩。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曾游居于此。
      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南九口堰建军。李先念等于此通电就职,保存有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1994年,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漫步随州城乡,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截至目前,这座古城已构筑起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系:1个历史文化名镇、6个中国传统村落、3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00处历史建筑,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
      修旧如旧
      重现历史风貌
      在草甸子街区,“南关”牌坊、汉东楼、土城墙、码头公园等已恢复的历史遗址,以及随州名人馆、随州博物馆分馆等文化场馆,讲述着随州历史,传承着城市文脉。
      近年来,随州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工作,力求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恢复历史风貌,守护城市记忆。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法治是根本,规划是引领。随州先后颁布《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随州市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随州市古银杏树保护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其中,《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被住建部纳入第一批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推广。
      在规划层面,《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并报送住建部评审。《随县安居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6-2030年)》《随州市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0-2035)》《曾随文化大遗址保护利用概念性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也相继报批,逐步构建起“名城—名镇—街区—村落—建筑”多层次、全覆盖的保护规划体系。
      随州还创新推出“1+3”城市风貌管控制度,涵盖管理规定、管理导则和负面清单,强化城市风貌的刚性管控。同时,通过研究传统民居、提炼建筑特色,编制新农房图集,为乡村建设提供风貌指引,实现“新旧融合、风貌延续”。
      保护传承
      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不是封存,而是为了让文化“活”起来。随州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愈发闪亮。
      每年高规格举办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族盛事。今年4月,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随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赢得国际认可。
      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村落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持续增长。2025年元旦,草甸子街正式开街,成为随州新地标和文化新名片,累计吸引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更是凭借超高人气,成功登上央视新闻,成为湖北假日文旅市场的亮眼代表。
      在项目建设方面,有序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湖两岸”景观提升等特色项目,推动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城市更新+文化赋能”,逐步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
      古镇、古街区、古村落……随州人欣喜地看到,千年古城正焕发出迷人魅力和勃勃生机。
      未来,随州将继续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让古韵悠长、活力无限的随州在新时代、新发展中,留住历史之根,熔铸文化之魂。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