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0 2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体制特异的一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独具特点。全篇1500多字,350余句,呵问成篇,一连提出有关自然、社会现象、古史传说等170多个问题。其间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对天地宇宙、社会古今、万事万物,一一发难诘问,放言无惮,奇气纵横。诗人就是通过这一连串的诘问,表达了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批判。正如鲁迅所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摩罗诗力说》)《天问》叙事丰富繁杂,但次序井然,先问天地形成,宇宙变化,次问人事变化,历史兴亡,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清楚,脉络分明。正如王夫之所说:“篇内事虽杂举,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终之以楚先。未尝无次序存焉。”(《楚辞通释》)特别是全诗以一个“曰”字领起,全由问句组成。这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形式,使全诗节奏明快而有力,感情充沛而强烈,有整齐活脱、奇崛生动之美而无呆滞单调之感。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向无定论,一般认为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王逸《章句》:“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儒傀,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满,舒泻愁思。”这个说法庶几近之,然是否就图画而问尚可怀疑。
《天问》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篇罕见仅有的独步千古之作,其所包含的大量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是很有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