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国土所参与九月份中心话题讨论:
以国土所一名30多年老职工经历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土所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扎根基层三十载 献身国土终不悔 ——随县吴山镇国土资源所李连军 1985年,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土卫士”,扎根基层所默默无闻一干就是三十三个春秋。基层国土资源所成为我成长的摇篮。同时,我见证了从土地管理工作站到土地管理所再到国土资源所的变迁。国土事业由弱小走向强大和辉煌,都饱含着基层国土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坚实的脚步。虽然艰苦,但我仍然深深的热爱着国土事业,无怨无悔。 1986年,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农村宅基地清理和集体用地大清理,1987年,参加了随州市土地详查,1993年,参加了农村土地登记发证,2005年、2008年两次参加了土地调查。主导编制了吴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调整等等。说起八十年代的老国土人,那时的我们乐观向上、踏实苦干、不计得失、不讲报酬。老国土人的作风精神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还记得第一次土地详查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天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吃住在农户家里。有时还会饿肚子,找不到住宿的地方。这期间,家里亲人去世,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没能及时赶回家,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最艰难困苦的岁月还是在1998年至2007年这10年,办公条件差,住房条件更差,整个办公楼都没有水用。一到雨天,雨水就从三楼漏到一楼,冬天窗户都是用报纸挡着寒风,就连最基本的工资也没有足额发放过。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对工作充满了信心,顾全大局、积极主动,出色完成了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 2008年的二调,我们吴山所里一共就三人,一个人还被抽调到了林业普查。基本上我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外业调查、内业调绘,相当于一个人完成了四个人的工作量。由于视力原因,一开始就用上了放大镜。工作正紧张的时候,左手大拇指受伤,都没时间休息。这时候老父亲又突然中毒,在父亲住院的半个月时间里,只回去看了一次,又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期间走遍了吴山镇350平方公里、30多个村的山山水水,完成了三十多张航片的上图、一万多个图斑的记载。室内检查时,技术指导严贤中没有发现吴山所二调作业的任何问题。参加二调的同事们都知道二调作业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做到了。可以说这在当时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二调完成之后,曾都区国土局抽调我到二调技术组,进行内业检查整饰工作。全组共10人,全区500多个村,平均每人检查50几个村。我在当时视力不好的情况下,完成了80多个村的检查工作。体现了一个老国土人的工作作风。 2008年闽商工业园进驻吴山后,我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围绕为企业搞好服务,解决企业用地难题,牺牲个人大量时间。企业单就用地勘测一项,每个企业去的次数就不止6次,矿山的巡查次数就多到无法统计了。记得在第一次到矿山巡查的时候,由于山高坡陡,十分危险,坐在车上都有跳车的想法。吴山所里的人手少工作量大,周末加班成了常态,经常凌晨还在矿山巡查。甚至有时候一晚上就出去巡查了三次。不管冬天寒风刺骨,还是夏天烈日炎炎,依然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矿山巡查制度。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我在搞好国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兼任着国土所报账员的工作和单位包保村新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职务。无论那一项工作,我都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去完成。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分配给我的工作是信任和责任,不是权利和享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从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共产党员、支部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多次被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随州市国土局评为“十佳”先进个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走来,我深深的热爱着自己从事的国土管理事业,酸甜苦辣、辛勤耕耘、坎坷曲折、无怨无悔。我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搞好本职工作,用自己最佳的精神和工作状态去体现一个老国土人的担当、发挥一个老国土人的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