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

      刘禹锡虽然写诗远胜韩愈,但如果论到写文章,韩愈和柳宗元可是唐宋八大家中唐朝仅有的两人。柳宗元自己逝世了,能为他写墓志铭的当仁不让就只有“百代文宗”韩愈才够资格。韩愈也是柳宗元的好友,义不容辞,洒泪挥毫写就了那篇名垂千古的《柳子厚墓志铭》: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成语“落井下石”便是从此而来。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真“士”比比皆是,辨别他们的标志并非庙堂之高的峨冠博带,反而正是在困境中所彰显出来的这种皎如日月之光的节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字退之。如果有小伙伴实在记不住,楼主在这里帮你们插一段关于古人的名、字之间的趣话,保证你这辈子再也忘不了。很多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韩愈,愈通“逾”,名是超过的意思,那么字就退一步,正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儒家忠实信徒的韩愈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神雕大侠杨过,字改之,这是郭伯伯郭伯母起的,勉励他将来不学其父杨康认贼作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是出自《易经》。郭伯伯自小从马钰道长那里学了全真教内功打下底子,长大后练的《九阴真经》、天罡北斗阵也都是正宗道家功夫;郭伯母的爹爹黄老邪看上去道骨仙风,八成也是道家修炼者。他俩为过儿从易经里来找组名和字真是合乎逻辑。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在上者赏给在下者称为“赐”,在下者献给在上者称为“贡”,意义恰好相对。“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周大都督,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瑾和瑜,都是美玉。楼主估计周瑜和诸葛瑾的父亲在给熊孩子起名时都正好在读屈原的《九章》:“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他俩是同时代的人,明显不是彼此学习而来,而是心有灵犀。怪不得两人同朝为官,惺惺相惜,周瑜那么想杀诸葛亮,却也没有想动他大哥诸葛瑾一根毫毛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曾经担任国子监祭酒,翻译过来就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所以对于怎么当一位好老师深有心得。课本中有他的一篇著名议论文《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对于楼主个人尊师重教的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韩愈不但知道怎样才算是一位好老师,自己也身体力行去认真地教导学生。楼主在第一章里提到韩愈的《调张籍》,诗中的主角张籍便是韩愈的弟子。能调教出张籍这样杰出的学生,我们可以知道韩愈一定是一位如他自己所希望的优秀的老师。
      其实和刘禹锡、柳宗元一样,韩愈自己的仕途也并不顺利。他原本因为跟随裴度平定淮西有功,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在唐宪宗要耗费巨资去迎拜据说是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时,身为大儒的韩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
      唐宪宗读后圣心大怒,打算杀掉韩愈,这次又是多亏裴度为首的一众官员为他求情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广东在当时也是够远的,而且瘴疠之气弥漫,被贬官员很多都水土不服死于任上。在去潮州的路上途经蓝关时,韩愈写下了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赠给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侄孙韩湘子后来在民间的名气比他叔祖还大,他手持长笛,和另外七位朋友一起各显神通漂洋过海,俗称“八仙过海”。如果没有记错,唐宪宗在迎回佛骨后的一年左右就病逝了,他真可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韩愈刚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甚至伤害人命,于是写下了这篇《鳄鱼文》,告诫鳄鱼们赶紧搬迁: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不久鳄鱼们果然都消失了,潮州境内从此永绝鳄鱼之患。韩愈这个书呆子还真以为是自己的威胁奏效了,其实不知道全是亏了他的宝贝侄儿为了帮助他而请了自己那七个好哥们儿姐们儿一起去水底和鳄鱼们大战一场才成功的,随便还大闹了东海龙宫。
      当然,韩愈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我们从小就学到的他和贾岛之间的“推敲”。虽然这个故事无人不知,但其实比大家一般所知的要长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敲

      长安,深秋的一天,一位衣着寒酸的和尚骑着毛驴走在朱雀大街上,只见阵阵秋风吹下了落叶飘飘,正是到了诗人们该发作悲秋病的时候。和尚心头一动,随口吟出了一句:"落叶满长安。"他十分得意,但这明显只是个下半句,还得配个上半句才行啊。他就开始苦思冥想了,却怎么也想不出对仗的佳句。和尚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大街对面正好走来一队高官的依仗,鸣锣开道肃静回避,和尚想诗入神居然没有听见,一直冲到仪仗队里,导致一片混乱,此时和尚的灵感突然来了,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轿内坐的高官是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刘栖楚,听见外面大乱,不禁怒道:“什么疯子如此大胆?”“回大人的话,在下贾岛,正在苦吟做诗,无意冲撞了大人,万望恕罪!”“贾岛?就是那个骗吃骗喝的假和尚!竟敢如此无礼,给我抓起来!”当年陈子昂和宋之问有位共同的好朋友叫卢藏用,他考中进士后一直没当上满意的高官,就跑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去“隐居”起来。当皇帝去巡视洛阳的时候,他又跑到洛阳附近的嵩山去隐居,在江湖上赢得了“随驾隐士”的名声,后来终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慕名请出来做了高官。从此这种求官的方法就被称之为“终南捷径”。贾岛当时已经在京城待了三十年,每次考进士都不中,把家财都败光了,囊中羞涩一贫如洗,本该也走这条捷径的,但又因为生活条件窘迫,可能连到终南山的来回路费都比较困难,只能跑到长安城边的青龙寺隐居起来做和尚。但大家都知道他做和尚不是出于信仰佛教而是出于生活所迫,刘栖楚也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拘留所里被关了一夜,贾岛自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在此联的基础上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楼主觉得这首诗里面,也就是害得他进拘留所的这第二联最出彩了。 贾岛被放出来以后,当天又去长安郊外拜访一位朋友李凝。李凝的家很偏僻,等贾岛走到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了。结果?主人正巧离家在外,扑了个空的贾岛不能白来一趟啊,于是又做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贾岛只好在朋友家借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骑驴返回了长安。当他再次走在朱雀大街上时,又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诗,总觉得“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大妥贴,是不是改用“敲”字更恰当些呢?于是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揣摩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又撞进了一只高官的仪仗队。
      骑着高头大马的刑部侍郎韩愈大人问道:“什么人在此胡乱冲撞?”“回大人的话,在下贾岛,正在苦吟做诗,无意冲撞了大人,万望恕罪!”这位大人就没有把他抓起来,而是颇感兴趣地问道:“你做的什么诗啊?”贾岛便眉飞色舞地把正在困扰自己的问题描述了一番。韩愈驻马思索良久:“夜半寂静无声,如果用‘敲’字,会平添一丝音色,而且敲门的举动彬彬有礼,似乎更佳。”贾岛也道:“大人所言甚是!贫僧还想着,若是夜半听见敲门之声,更衬出周遭之寂静,这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啊。”韩愈拍手笑道:“正是,正是!”两人越谈越是投机,遂一个骑马一个骑驴,并辔而归,从此共论诗道,结为好友。
      看到这里,难道小伙伴们不隐隐觉得这其中有点什么问题吗?贾岛两次做诗的时候,都能冲撞入高官的仪仗队,这本应该是一件很难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才对啊。从他这个惯犯的方式来看,楼主很怀疑这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方式,在刘栖楚身上试验时失败了,而在韩愈身上试验时成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王维在画中看出乐师们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之后,自然受到了大音乐家李龟年的崇拜,两人很快结成了好友。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理解怎么会有人的名字里用“龟”这么难听的字眼,其实在古代龟是长寿的吉祥象征而不是骂人的话。比如曹操就写过一首《龟虽寿》,来表达自己不但要和乌龟一样长寿,更像老马一样志在千里: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已经是成语,翻译出来大概就是:老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老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还得有点更高的精神追求。“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则成了电视上经常播放的保健品的广告词。李龟年的名字,应该是寄托了父母期望他活到神龟之年的美好愿望。佐证是他还有两个兄弟,一位叫做李鹤年,一位叫做李彭年,仙鹤和彭祖,都是以长寿著称,大家体会一下。兄弟三人都是文艺青年: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善歌;李龟年另外还长于作曲,所以在三兄弟中名声最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写的那首名篇《相思》,可能是为李龟年的新歌所做的词,因为在此诗边上题着“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为它谱好曲之后,顿时成为当年度的打榜热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自此,红豆就被称为“相思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有次在宴会上,他再次演唱了这首自己当年最爱的金曲,满座听者莫不触动心底对那些年那些事的记忆,尽皆泫然泪下。在哪里都会出现的杜甫再次显示了他的存在感,即席赋诗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骆冰王篇补记:

      据说太宗病危时,考虑到将来无人能制媚娘,便把她唤至榻前:“媚娘啊,你知道朕对你一向宠爱有加。那么朕百年之后,你打算何以自处?”这其实就是在问她,是否愿意殉葬。媚娘冰雪聪明,立刻回答:“臣妾愿长伴青灯古佛,为陛下持斋念佛,祈求冥福。”就这样逃过一死,太宗驾崩后被送至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显然甄嬛出家的灵感是从此而来的。其实在此之前,武媚娘和太子李治可能就已经彼此暗送秋波,进而打成一片了。这样先出家避人耳目,也是一步正确的棋。
      太子李治登基,即是唐高宗,自然是对外忙于治理国家大事,对内忙于安抚后宫各位爱妃,早把旧情人武媚娘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天,高宗收到了一封来信,邮戳上盖的是“长安感业寺”。顺便问一句,小伙伴们会不会已经忘记了什么是邮戳?高宗拆开信封,展开带着香气的信笺,四句字迹娟秀的诗句随即映入眼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句的意思就是:我因为思念您而心乱如麻,已经到了看颜色都红绿不分的地步。如果您不相信我最近因此泪水长流,可以开箱取出我的石榴裙来查验上面留下的泪痕啊。诗下落款“如意娘”。高宗一看见这熟悉的笔迹,立刻想起了自己和武如意姑娘的那些年和那些事,心底涌起不可遏制的内疚和思念之情。过了没多久,他就想办法去感业寺和武媚娘相见,又想办法把武媚娘接回了后宫。武媚娘、杨玉环都是离宫出家之后回来再宠冠后宫,甄嬛依样画葫芦,可谓艺术取材于真实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