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乡村九哥

    《弟子规 》易解及故事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孩子杀父母的真因

      有一个孩子,家里很有钱,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钱,父母就给。后来竟然一个月要花掉一万多块钱,而孩子不过还在读书而已。父亲这才觉得不对劲,就对他说:“从此以后我不再给你钱了。”不久就送他去西藏当了两年兵。孩子回来之后,因为恶习太深了,仍然改不过来,还是跟父亲要钱。父亲狠下心来不给,儿子为了得到父亲的钱,最后竟然雇了杀手杀死了父亲,而且不只杀了父亲,因为保险箱的钥匙在母亲手里,他居然把亲生母亲也杀了。这样的悲剧可能不是只有这一出而已,当谁没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这出戏就有可能搬到谁的面前演。所以没有教育好孩子,宠坏了,再多的钱也无法解决问题。今天要教育好孩子,靠的绝对不是钱,而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用心才行。
      还有四川的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亲自煮饭给他父亲吃,他父亲吃完之后,倒在地上抽搐①而死。过了没多久,母亲同样吃完饭后也死了。当他在祭拜父母的时候,一祭拜完,马上不耐烦地把那些祭拜的食物倒入水沟里。他的婶婶看到这一幕心里一惊,这个孩子对父母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突然这个孩子又走过来问婶婶说:“婶婶,我爸爸妈妈是不是买过保险?”这句话一说出来,婶婶突然觉得全身起鸡皮疙瘩,不对劲!马上报警调查,调查结果才发现,都是这孩子亲手下的毒。他为什么杀父母呢?保险费才一万多块,动机更是可怕,竟只为了买一部手机。我们听到这个事件,觉得一个孩子居然为了要买一部手机,把最亲的父母都杀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恩义,没有道义更没有了情意,只剩欲望了。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孩子对物质有这么强烈的欲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教的?父母。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的父母应该冷静下来思考,绝大部分父母走到中年的时候,他会觉得人生很苦,忙了大半辈子,教出来的孩子会让自己每天睡不着觉。所以人不懂道理,人生真的会走出一个让他非常感叹、非常无奈的结局出来。
      究其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真正把孩子的德行教育摆在第一位,有些道理不弄清楚,就真的很难放下对名利的追逐。说实在的,名利的追逐快不快乐?对家庭生活充不充实?既不快乐也不充实。所以现在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饭”,不然家庭的气氛都没有。不要把人生经营成“忙、盲、茫”。中国字是智慧的符号,这个“忙”是会意字,是“心亡”了,不敏感了,死了,不能去体察到别人的需要了。所以人一忙,头脑就不清楚,甚至等忙得突然回过神来,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期已经过去了,忙到最后也“盲”目了,看不到亲人的需要,看不到亲人的感受,就如同像个盲人一样。很多丈夫忙了几十年,夫妻关系出问题,孩子也不能沟通,身体也搞坏了,他还搞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还觉得我一心一意为这个家,怎么会落了这么个结局,真是觉得心里很“茫”然。到底人生应该怎么走才对?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就在于没有培训就上岗了。
      儿子结婚时,父母应该要对儿子讲,儿子啊,现在你要娶妻生子了,在岳父岳母面前要孝顺,做一个有恭敬心的女婿;在妻子面前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慈严的父亲。(女儿要出嫁时,父母应该对女儿讲,女儿啊,你要嫁人啦,首先你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媳,孝顺公公婆婆;要做一个柔顺、贤慧的妻子,恭敬丈夫;要做一个善良的母亲,照顾孩子。)大家想一想做父母的有没有说过?大多数没有说过。经典中云:“先子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是我们没有把这种良好的道德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所以出毛病了。
      因此我们做丈夫的不应该再走“忙、盲、茫”的人生,要活得明白清楚,走的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我们要学会拒绝,拒绝可以用两张王牌:父母、妻儿。如果你的朋友对你孝顺父母和尽丈夫、父亲的责任都不理解,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卢叔叔曾经提到,生活要自己去掌控,不然就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因为自己太没原则,不会拒绝,当你很有原则的时候,你所有的这些生意伙伴就会来顺应你的原则。卢叔叔坚持每一个礼拜天不应酬,中午一定跟家里人吃饭,所以他的家庭生活很稳固,常常都有跟家里人沟通的机会,赢得了教育孩子的时间。
      我们反观一下,我们现在跟孩子互动是用什么方法?常常是通过物质手段:你这次月考假如考得好,带你去吃很昂贵的雪糕,这是小学时候;上了初中,你假如考试考得好,就买一辆脚踏车给你;高中的时候考试考得好,就可以买一台数码相机。孩子拚命在学的动力是什么?他的动力是物质,不是教育孩子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进而可以奉养父母、服务社会,而是为了达到他追求物质的目的。
      有一个初中生刚考上高中时对他母亲说:“妈妈,你应该帮我买几件上千元的名牌衣服。”他妈妈说:“为什么?”这个孩子说:“我考上高中,帮父亲省了几万元。不然我没有考上高中,爸爸还要去帮我张罗,花一大堆钱,帮我买一个高中念。”你看孩子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欲望,都是用钱在衡量任何价值。所以当下一代如果都以欲望为追求目标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某县一个儿子将父亲杀了,这是违反伦理纲常的严重事件,所以地方上报给朝廷。皇帝知道此事后,立刻将知县撤职、将巡抚记大过两次、将巡抚上面的总督记大过一次。并派人将这个县的城墙扒掉一个角,目的有三个:一是让这个县官知道,他管辖区域出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他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民,虽然被撤职,但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也是对他的惩罚;二是让全县人民都知道,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全县人民的耻辱,要引以为戒;三是让全国都知道,哪个县出现这种事件,都要这样被惩罚。
      因为以前的圣贤教育包括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②
      所以,地方官员对于他所管辖人民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古时候各级行政长官都能做到“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做之君,是要领导好这个地方的大众;做之亲,是要养育这个地方的大众;做之师,是要教这个地方的大众怎样做人。教育是慎于始的,因此父母应该更重视家庭教育,扎好德行的根。
      父母应该教儿女怎么样掌握自己的命运呢?《了凡四训》中告诉我们:“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③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④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⑤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⑥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贤明的父母要让孩子树立起这种思想,即使孩子不能成圣成贤,也不至于发生以上的悲剧,做家长的一定要警惕啊!如今国家提出“以德治国”,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这是国家民族的光明,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号角。
      【注释】①搐:chù,抽搐,肌肉不自主地、剧烈地收缩。②教:上所施,指父母、老师教;下所效,孩子、学生做。育:以做人为根本,让他心善、语善、行善,长善救失。教育的真正含义:父母、老师要演出善人的榜样,要教出圣贤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如果用一句话把教育的核心讲出来就是“以身作则”。而教育的两大主轴:长善、救失。医生治孩子生命,老师与父母治孩子的慧命,我们也是医生,是孩子心灵的医生。长善:性本善,善要靠教育把它引导出来,把它发挥出来。救失:救他的习性,救他的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就好像乌云一样,飘过来之后会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光芒,是他善良的本性,可是现在孩子们的善良本性没透出来,被坏习惯、坏习性遮住了,所以要长善救失。③落寞(mò):不得意。④拂(fú)逆:不称心。⑤贫窭(jù):贫穷。⑥盖:家丑不可外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不合时宜的劝说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死了。魏明帝十分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去送丧。这时,大臣杨阜对明帝说:“过去,先皇和太后去世时,你都没有去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道理,但他却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当时魏明帝正处在悲痛之时,所以,他不仅没有理会杨阜的意见,还把他赶出了朝堂。杨阜落得这样下场,完全是因为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
      当情绪很不好时,谁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或者跟你唠叨一大堆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为他的心情不好,要再去找他讲话,这样是给他添烦恼,应该让他有充分休息的时间。但是,现在自杀率太高了,假如他情绪很不好,一时间观念转不过来,有没有会出现危险的可能呢?有。所以我们还是要对他表示适当的关心,当我们的亲人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恭恭敬敬给他倒一杯温开水,走到面前放在桌上(这时眼睛不要看他,因为他情绪不好,你一看他,他可能瞪着眼睛说,有什么好看的),然后就赶快离开,让他感受到只要他想说说话,你随时都在。当一个人心中感受到身旁有人在爱护他、关心他时,他就不容易走上绝路,会觉得生活中虽然很失意,可是家里还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这么好的亲人关心他。等他情绪比较稳定就会找你说说话,这时你就可以好好引导他。所以我们在这个进退当中,要想到怎么做他能够接受,不要在他情绪不好时说:“来,跟我讲什么事?”对方不想讲,你又逼他讲,到最后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当一个人生病住院的时候,有很多非常有爱心的人赶紧去看他,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我们知道病人在生病时非常虚弱,最重要的是保持体力,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个接一个去探望他,这样只能打扰他,等他好了之后,我们再去看他也不迟。
      再有,当别人很忙时尽量避免跟他讲话,更不要找他帮忙。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也要看看对方有没有空闲时间,眼睛一定要仔细瞧瞧。有时候人家正忙,而你却让人家帮忙,人家很难开口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会造成很多矛盾。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贵在能替对方设想。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事、物,不要经常去打扰别人。你要打扰别人,要找人讲话,也要想一想这个话该不该讲?有没有必要讲?看到别人没有这样的心思陪你讲话,要及时克制自己,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高兴、很快乐,一定要急着跟朋友分享,一定要分清情况才好;同时也不要把你不高兴的事,抓起电话就跟朋友讲,并且边讲边哭像连珠跑似地讲个没完,也不管朋友在做什么、有没有时间,也许对方正有客人在旁边,他又插不上嘴把你的电话挂掉,就让客人僵在那里不知所措。等讲完后,你却说,我现在心情好多了。如果你经常这样,不仅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还会失去朋友,因为你太不善解人意了,说深一点,也是在德行上有缺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同时请记住“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众”。如果你给朋友打电话,一接起来问好以后,还要问:“你现在有空吗?现在讲话是否方便?”当我们处处为别人着想时,朋友会觉得跟你相处很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就是点点滴滴的体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已。同时要注意,一般朋友可能在吃饭或者休息时,我们也不方便打电话,这样会影响人家的生活。还有拜访时也尽量都不要同朋友的吃饭和休息时间冲突,拜访之前一定要同对方约好,不要成为不速之客,这样比较有礼貌。当然交情很好,事情又比较紧急,这个时候就可以通权达变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接人、待物中,一定要注意以上这些礼仪,这样会在今后前进的路途中扫清很多障碍,周围的人与你在一起都觉得快乐,那么你的人生将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爱众:四、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太上感应篇》云:“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爱人者人恒爱之

      一个小朋友刚睡完午觉,另外一个做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的垫子抽起,这个小朋友没有站稳,头撞到了墙壁上,虽然伤得不太严重,但是也很痛。老师当时就批评了这个值日生,告诉他应该在小朋友离开床后才能将垫子叠起来。当天晚上这个小朋友回到家里,母亲发现孩子头部受了伤,就打电话到幼儿园询问一下老师白天发生了什么事?接到家长的电话,老师警觉到白天小朋友撞得比较严重,赶快让他的母亲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还好并不严重。第二天这个小朋友到幼儿园后,老师对他讲:“你昨天撞到以后,头痛就应该告诉老师,不然可能撞严重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身体会受伤,这样后果就太严重了。”这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那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使我被撞了,你们已经批评他一次了,假如我要告诉你们头很痛,那个小朋友又会被你们批评,可能回家又会被他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这个小朋友才五六岁,他可以做到时时替人着想,所以当场的老师们听了非常感动,小朋友们听到后也很佩服他的爱人之心。
      爱和敬是一种内化,当一个人用爱心和恭敬心对待世界,就会流露在很多行为当中,甚至你没有教,他的行为都会自然地做出来。比方说,有一个小朋友对老师很恭敬,刚好老师在看讲经,这个小朋友经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身体低下来,为的是不影响老师的视线。老师看了以后觉得很安慰,因为孩子处处有恭敬的存心,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圣贤人的教诲,因为“江山只待圣人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任重而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说话的技巧

      例一一个医生看到病人病情很严重,可以说在数日子了,于是,医生跟这位病人说:“老伯,你可以回家了,从此以后你就不用住院了。”他的含意是说,你过世了以后,永远就不会到医院来了。这位老伯就这样回到了家里。然而医生的这一句话,让这个病人产生很大的信心,以为自己病好了,永远都不用来看病了,不用再住院了,所以非常高兴,对自己很有信心,就这样慢慢地调养。
      事隔一二年之后,这个病人觉得自己彻底好了,就回到医院复诊。当这个医生看到这个老伯,非常惊讶地说:“老伯,您怎么又来了?”这个老伯就说:“我来看你呀,因为你以前说我已经好了,我想再来医院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个医生把这件事告诉所有医学系的同学,他说医生的一句话,往往可以让病人燃起生命的希望。因为他没有把真相告知这个病人,所以病人也不晓得自己的病这么严重。由此可知,很多的病,特别是癌症病人,都是因为心理作祟被吓死了,不是真正病死的。
      例二有一个马虎医生,将甲乙两个患者的病历诊病单给错了,甲是胃炎,乙是胃癌,真正胃癌的人看到自己不是癌症,原来只是胃小小的发炎而已,结果两个人的命运就截然不同,得癌症的人活得很好,得胃炎的人却很快病死了。
      以上事例让我们体会到说话要懂得技巧,尤其遇到重病患者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一定要替他保密,这是在爱护他,因为他没有办法承受这种事实的打击。为人子女的,要懂得亲戚朋友当中有这样的人更要替他隐瞒,不要让他知道。让他的身心始终保持愉快的状态,生活充满阳光,他才会更加健康长寿。
      看到别人或者听到别人有痛苦的隐密、隐私,到处去宣扬,是非常要不得的,也是很损德行的一件事情。看到别人不善的地方绝不宣扬,也不把它放在心上,看到别人的好处,我们应当要赞扬。这种作法,使不善之人会感觉到惭愧:我做恶事,人家都能够包容,都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善事,人家表扬我、赞叹我。
      但是家庭里父母、兄弟有过失一味地遮盖,也是错误的,必须要劝导父母、兄弟改恶向善。这个劝导只是在家里,绝对不是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只要有外人在,我们一定要隐恶扬善。“劝恶于私室,扬善于公堂”,记住古人的教诲。
      例三一天早晨,蔡老师接到朋友的电话,她提到丈夫有很多不是,一边讲一边掉眼泪,当她抱怨完以后,蔡老师接着跟她说:“做人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先做对。你现在说先生诸多不是,请问自己做好了没有,孩子照顾好了没有,公公婆婆侍奉好了没有。”她听了这一席话情绪缓和下来了。蔡老师接着说:“假如我们自己本分都没有做好,哪有资格去说先生啊!如果你这样说先生,那我们就是跟他一样的境界,一般见识而已。”因为这位女士的孩子才一岁,必须鼓励她好好把自己的职责做好,不要在情绪上打转,如果在情绪上一打转,这样只会越来越糟。她又接着说:“蔡老师你怎么跟我的朋友讲的都不一样。”因为她已经给几个朋友打过电话,问:“我先生这样怎么办?”她们回答:“非常的时期,要有非常的手段。”但是人很奇怪,要解决问题,都要找认同她想法的人。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什么是对的,但是,又很怕面对那个“对”,常常要面对那些直言不讳的朋友不敢去问,却去问那些顺情说好话的人,这样对自己不见得有帮助。所以我们给人家建议要谨慎,假如随顺别人的情绪化,告诉别人那你就把老公休了吧,到时候她真正离婚后又反悔。俗语说:“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破了婚姻,还会影响到子女,这个影响面很大,所以言语要谨慎,一定要告诉对方“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在联合国和平会议上,当联合国的官员问到净空老教授有没有办法能使当今世界和平,老教授回答说:“有!办法是‘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我对了也是错的,别人错了也是对的,就我错’。这样,世界一定和平。”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老教授说的努力做到。比方说,看到太太(先生)的过失,就是我的过失,马上就想到,是我做的不够好,太太(先生)没有被感动;假如看到朋友的过失,就想到,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没有感动他;看到社会上的过失,也会想到,因为我没有做好表率、模范,社会才会乱。当我们看到所有的过失都认为自己没有尽到本分时,那我们的力量会花在尽自己的本分上,会花在修自己的德行上,就不会耗在见人过失的情绪上。
      我们在紫禁城里面看到最重要的三栋建筑物都有一个“和”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古代的建筑都在提醒我们,时时有一个和谐的人生态度,时时循中道而行,时时能保持这样的德行,这样能够激发大众的廉耻心,激发大众的惭愧心,这个社会才会有安定,世界才会有和平。我们还要学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心如如不动。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易解】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倒屣相迎

      蔡邕①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当时,蔡邕在朝野名重一时,常常是宾客盈门。但是,蔡邕从不高傲,非常尊重有才学的人。有一位年轻的才子叫王粲②,出身名门望族,才学出众。一天,王粲来到长安,去拜访蔡邕。蔡邕听说王粲来了,马上出门相迎,甚至把鞋子都穿倒了。他把王粲迎进家中,向宾客们进行了介绍,并对王粲大加赞誉。王粲为此深受鼓舞,后来王粲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注释】①邕:yōng。②粲:cà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善意满天下

      蔡老师在学校教书时,一天,已经下班一个多小时了,有位老师还在教室里给学生批改作业、备课。蔡老师看到后,走进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国家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老师,教育才会发展,我真是非常尊敬你。”这时,虽然这位老师很疲惫,听到蔡老师的鼓励,突然抬头挺胸,内心感受到了莫大的愉悦。所以我们要学会称赞、赞叹别人,当我们的赞叹很真诚的时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比方说在学校或团体中,哪一位同志表现很好,但校长或领导没有看到,时间长了他的内心会有失落感。我们做同事的正好有机会跟校长或领导谈的时候,要把他所做的贡献赶紧让领导知道,讲了以后再跟这些同志在闲聊中告诉他,你所做的事,做得很好,别人已经向领导汇报了,这个同志会觉得很安慰,下一次遇到领导时,距离就拉近了。所以家和万事兴。团体只要和气,只要能互相欣赏,一定非常团结。“口吐莲花”会让很多事情越来越良性循环,反之我们假如去揭人家的隐私,会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在家庭中,今天婆婆帮你做了一件事情,你就可以在家人的面前,甚至在你朋友的面前说:“我这个婆婆帮我很多忙,帮我做很多事情,像母亲一样疼我。”当你这么一讲,婆婆会心生欢喜。但称赞的目的要发自内心对婆婆的感谢,而不是为了要求老人家给你做的更多。古代说,从古至今,婆媳问题很难解决,有一幅醒世的文字,是乾隆皇帝所作的对联“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由于世间的翁姑(公婆)往往对媳妇要求过高,因此造成婆媳对立,甚至家庭不和;此外,世间的人子,往往疼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胜过孝顺父母,甚至弃父母于不顾,因而造成人伦悲剧。乾隆皇帝的对联,正提醒我们要能够多为别人着想,因“别人就是另一个自己”,能够有这样的同理心,至少能够以“三分爱女之情”而疼爱自己娶进门的媳妇;或是以“七分顺妻之意”而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才是为人翁姑与人子之道啊!
      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们嫁了女儿,希望她的婆婆对她很爱护,所以每一个当婆婆的人拿三分爱女情来爱媳,冲突就化解开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婆媳关系才会越来越好。当然先生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假如先生常在太太面前说,我妈妈说你哪里做的很好,你做了哪些事对她很有帮助,她很感谢你。你能在太太面前说出这些善语,太太觉得很舒服;你在妈妈那边也要说,媳妇常常说很感谢母亲做了那些好事。所以先生要做好中间的纽带和桥梁,婆媳吵闹原因,其中有当先生的站在中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在那里隔岸观火,那是很不应该的。
      所以,“道人善,即是善”,其实我们从这句经文去感受一下,当我们听到的是别人不好,当时你的情绪就会不好受,那时候细胞和水结晶就不好。当一个人在“口吐莲花”赞叹别人,那时候的气氛和我们的水结晶就会很好。无论在家庭里和在团体当中都要常常道人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要懂得欣赏别人,赞扬他人,这样对一个人的人格非常重要。同时,也应该懂得“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这样会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易解】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故事】因骂致祸

      灌夫是西汉的一名将军,勇猛善战,嫉恶如仇。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脾气太直,说话不分场合,不讲究方式。他和当时的丞相隔阂很大。有一次,在丞相的婚宴上,灌夫因为一杯酒,和丞相争吵起来,于是就把丞相平时所做的坏事都说了出来,以至于搅散了宴会。丞相是皇上的舅父,当然不会放过他,最后灌夫被捕处死。别人做了坏事,不是说不要和他斗争,但斗争要讲究方式,注意策略,光凭一时的意气,贸然行事,往往都会出问题,甚至招来大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