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王播也有非常著名的故事。他是扬州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只好到借住在当地寺庙木兰院中读书,主要是为了可以在和尚们每次敲钟集体用餐的时候去蹭碗饭果腹。和尚们刚开始还以礼相待,但时间一长之后,其中有些慈悲心不够的就有点厌烦他了。一天中午,王播一边心不在焉地看书,一边抚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焦急地等待着开饭的钟声,可令人奇怪的是今天的钟声一直不响。
等到王播饿得快晕过去的时候,终于听到了期盼已久的钟声。兴奋的他三步并作两步便冲进了食堂,却发现和尚们已经将饭锅吃得底朝天在抹油嘴了,有几个人还对他幸灾乐祸地冷笑。王播屈辱的泪水差点就夺眶而出,但是自尊心让他不发一言,立刻扭头返回住处,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离开木兰院。临行之前,王播愤然提起笔来,在寺院墙壁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但是饥饿和羞辱让他再也续写不下去。王播低头想了想,将笔一扔,抬起头大踏步地远去了。
二十年之后,已经当了宰相的王播回到扬州,提出要到当年借住过的木兰院去看看,这种衣锦还乡的心态小伙伴们都很容易理解哈。寺僧们听说当年的小瘪三、今天的王大人要回寺来视察工作,立时心惊胆战、手忙脚乱,赶快把王播当年居住过小小简陋卧室中的人都赶出去,将土房修葺一新,再放上盆鲜花,喷上点香雾什么的。方丈大师一拍脑袋,又命人将王大人当年愤然题下诗句的那面墙壁用拂尘轻轻地掸净灰尘,再用上好的碧纱小心地将两句诗覆盖起来。
当王播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回到这座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的木兰院时,真是百感交集。一抬头,发现自己那两句讽刺诗都受到了碧纱笼罩的优待,当年吃不上一顿舒心饭的屈辱和今日无限风光之间的强烈对比,不禁让他感慨万千。当即命人拿来笔墨,在原来那两句后面又续写了两句,用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首著名的《题木兰院》: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