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稳定 1、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征地拆迁、旧城改造逐步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增多。2、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社会管理压力不断增大,电子信息犯罪逐渐增多。3、随着群众法治意识增强,维权活动逐渐增多,引起社会诉求不断提升。 建议: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公民的管理合力,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组织、机制、规范、规章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精准扶贫 1、扶贫产业找准难。一是一些项目规划过于空泛,缺乏分析评估、前景利润分析,缺乏具体操作方向和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无从下手。二是短期项目多,缺乏长效机制。2、扶贫资金统筹难。一是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二是农民稳定增收缺来源,培育产业投入大。三是资源区域性贫困问题仍很突出。3、扶贫资源相对分散,形成合力难。 建议:1、要整合资源,做实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一是要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二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建好基础设施。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找准优势产业,做实产业。2、要正确引导,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一是要对扶贫对象自力更生精神培育。二是要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积极性。三是要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3、要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提高扶贫实效。 三、对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议: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2、因地制宜,对工业生产进行科学管控,建立工业共生系统,避免对公共环境产生污染。 3、垃圾进行科学分类,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一是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依据。二是打造良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公众意识基础。三是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四是扶持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