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小伙伴们不知道太子少保算多高的官,那就这么对比一下吧:唐朝的宰相是正三品,而太子少保是正二品,比宰相还高两级。韦夏卿风度优雅,喜欢提携后辈才俊,其中很多人后来都官至卿相,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有知人之明。而且他学识渊博,家中藏书甚多,孟郊是他的好朋友,还专门为他的静恭宅藏书洞写过一首诗。韦夏卿愿意选元稹做女婿,看上的应该是元稹尚不为人知的才华,相信他在自己提携的青年才俊中也属于凤毛麟角的,一定会有大好的前程。据说韦从是读了《会真记》以后,惊叹于元稹的才华,愿意以身相许。而元稹当初则可能是想借着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升的机会。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当时的元稹,差不多就像天女下凡。而当时元稹尚未得志,不但生活清贫,而且忙着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估计在家两手一抄什么都不做,家务都是韦丛这位大小姐一手包办。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嫌弃丈夫白丁之身,反而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见元稹没有光鲜衣衫出门见客,韦从便到处翻箱倒柜寻找;见有客人来访而元稹没钱买酒接待,韦从就从头上拔下自己少女时代便心爱的金钗递给丈夫去换钱。
      元稹可能原本以为自己的婚姻只是一个仕途上晋升的捷径,没想到在他们婚后第二年岳父韦夏卿便逝世了。但让元稹更没有想到的是,韦丛竟是这样一位温柔贤惠又体贴的妻子,而且家学渊源、通晓诗文,和自己可谓是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真是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婚后的韦从为元稹生了六个孩子,还是一位非常慈爱的母亲。好友白居易到元稹家做客以后,忍不住称赞女主人:“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有一种老婆,叫做别人家的老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元稹和韦从的孩子们都不幸夭折了。古人对疾病和伤害的抵抗能力与今天相比非常脆弱,一个孩子能长到成年需要很多运气,但接连失去六个孩子,也许是有什么家族遗传病史。很可能是因此受到的心情影响,韦从自己也在二十七岁的花样年华就离开了人世。此时刚过而立之年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稳定宽裕的生活就要开始,韦从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我们可以想象元稹的思念、内疚和悲伤之情是多么难以排解。他情不自禁地为韦从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其中有非常著名的《遣悲怀三首》。第一首如下: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谢公最小偏怜女,指的是东晋谢安最宠爱的小侄女谢道韫。《世说新语》记载,谢安曾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出题目考较子侄们:“你们说,可以用何物来比喻飞雪啊?”侄子谢朗想了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准确性是有了,但是毫无美感,典型的理工科男生思维。年龄最小的侄女文科生谢道韫出神地想了一会,笑眯眯地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和众人都对这个精美的比喻拍案叫绝。而“咏絮之才”从此成为后世人们用来称赞文采出众之女性的常用词。《三字经》里说“谢道韫,能咏吟”,指的正是此事。《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判词,便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在此诗里,以谢道韫借指爱妻,说明韦从的文才也一定是令人赞叹。他叹息说:你这位家世显赫、文采风流的千金大小姐,嫁给了我这个像黔娄一样贫穷的人以后,凡事都不顺遂。做菜得靠不值钱的野菜,连烧柴火都得仰仗古槐树的落叶。如今我已成为金领高级公务员,月薪超过十万钱,能做的却只有尽量为你多办些祭品而已啊。
      《遣悲怀 .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意思是:当年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曾经开玩笑说到死后的安排,没想到今天都成为了我面前冰冷残酷的事实。你遗下的衣裳我不敢留着只怕睹物思人,大部分都已送人只剩下几件,只留下针线盒还不忍打开。想起你旧日关爱的那些仆人婢女,我因为你的缘故而更加怜惜,也曾因为梦见你的托付而赠送钱财给她们。我知道很多人都可能会经历这种生离死别的遗恨,但因为我们当年是贫贱夫妻,很多回忆更让我感到悲哀。
      这收尾一句,激起了无数人的同感,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元稹夫妻虽然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乏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物质条件并不缺乏,却不一定有这种对爱人的感恩抱愧之心了。
      《遣悲怀 .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喃喃自语道:闲坐着为你悲伤,也为自己悲伤,人生就是活到百岁,也不过是白驹过隙。邓攸失去儿子以后只能感叹天命,美男子潘安为亡妻的悼词写得又臭又长。和你同穴而葬的夙愿不知是否能够实现,来世再结夫妻就更难期望。现在我只有以此终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当初你一生为我的愁苦奔忙。尾联如此情真意切,恐怕只有真的彻夜未眠之人才可能写得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首《遣悲怀》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禁一掬同情之泪,都已经是一等一的悼亡诗。但元稹的悲伤之情显然尚未尽情倾诉而出,他继续以头抢地、泪眼望天地写出了那首最为脍炙人口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因为我经历过沧海的波澜壮阔,再看其他的河流都不能算是水了。因为我欣赏过巫山的美丽朝云,再看别处的水气在空中凝结成小水珠成团飘浮也不能算是云了,这个是直译。因为我和你一起陶醉过巫山云雨,再和别人在一起也不能感到两情相悦了,这个是雅译。出于工作应酬的原因我常在万花丛中过却片叶不沾身,一半是因为自己在清心寡欲地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也装不下别人。对爱情的沧海巫山比喻之美,千古之下无出其右者。假定诗歌的美学满分是100分,楼主给此诗的前两句比兴打120分,因为简直不像是人力所为,只能说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再评论都显得多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悼亡词第一的话,这首《离思》可称是历代悼亡诗第一。而元稹凭借他这一组诗,可排得上悼亡诗人中的第一名。韦丛虽然只和元稹过了七年的婚姻生活,也许有人感叹她的不幸,但楼主认为她还是幸运的。首先,她和元稹彼此深爱;其次,她因为这组情深义厚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历代读诗人的心中。
      以文字艺术悼念爱妻最出名的是元稹,而以行为艺术悼念爱妻最出名的则是黄药师。黄老邪年轻时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听听他为自己武功绝学起的名字就知道,“碧海潮生曲”,“兰花拂穴手”,“落英神剑掌”,满满的文艺范儿。冯衡也是他的绝配,别人看一遍《九阴真经》估计有一大半的字都不认识,而她看一遍就能过目不忘,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两人绝对是相知相惜,又独占了一座海外仙岛,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侬我侬,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元稹不做家务,不过是一心想着科举登第而已,但黄药师的追求可就高得多,他的目标是打败王重阳抢到“武功天下第一”。冯衡为了相助丈夫去夺那个无聊的名号,硬生生默写《九阴真经》,结果心力交瘁、油尽灯枯而亡。可见老公如果事业心太强的话,一般老婆都会早死,小伙伴们一定要切记。冯衡死后,估计黄药师是又痛又悔,十几年舍不得让老婆下葬入土为安,还打算人为制造一场海难,建了一艘船预备亲自驶到海中去散架,和爱妻一起海葬。他计划中的场景是自己以玉箫吹奏着《碧海潮生曲》,随着妻子的棺木一起缓缓沉入大海,这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面啊,绝对的行为艺术家。
      黄药师在岛上种了无数桃花,按照奇门遁甲摆成了一个深有心得的“桃花阵”,洪七公、周伯通这种水平的人都走不出去。欧阳锋后来更是连黄药师弟子陆乘风搞的一个微型桃花阵也闯不进,恼羞成怒之下只能放把火将归元庄连桃花阵烧成一片白地,承认我是流氓没文化,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黄药师后来干脆把私家岛屿也命名为“桃花岛” ,可见他最喜欢的便是桃花了。而唐朝诗人中有一位对桃花的深爱,可能更甚于黄药师,他便是崔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护,字殷功,生卒年不详,从他进士及第的时间看,应该是和韩愈、白居易同时代的,后来官至岭南节度使。崔护年轻时便文采出众,但性格内向。他跑到长安去考进士,第一次考试名落孙山,便暂住在长安,准备来年再考。到了清明节时,长安城外桃花烂漫,美不胜收,崔护一个人跑去桃花最盛的都城南门外郊游赏花散心,看到路边有一座小庄园,便上前叩门。只听一位年轻女子从门缝里问道:“谁呀?”崔护答道:“在下出城春游,走得口干舌燥,特来求口水喝。”女子看他不像坏人,便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递给他一杯清水。今天的小女孩如果孤身一人在家就绝对不能这样开门哈,社会上坏人太多了,告诉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去哪里可以找到物业人员帮忙即可。
      此女年方弱冠,容色艳丽,靠着小桃树安静地站着,与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辉。崔护看得不禁心头一动,想故意逗女子说话,女子却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的一碗水早已喝干,只好起身告辞。女子送他到门口,似乎很舍不得他离开。崔护也不住回头顾盼,最终怅然而归。崔护腼腆害羞,此后一年中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再去找这位女子。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实在控制不住思念之情,于是直奔城南。到了老地方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上落着锁。崔护等了一天,不见有人归来,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去。走之前向邻居家借了笔墨,在姑娘家门上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落款“博陵崔护”。这首诗便是《题都城南庄》。话语不多的内向才子,常常借助于用诗歌来表情达意。一般人所知道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高潮还在后面呢。过了几天,不死心的崔护又跑到城南,想看看今天姑娘是否回家了。刚走到门外便听见庄内的哭声,大惊之下立刻叩门询问。一位老人家走出来,看了他一眼,疑惑地问道:“这位年轻人,你是叫崔护吗?”崔护赶紧答道:“正是在下。”老人家放声大哭:“是你害死了我的女儿啊!”崔护又惊又怕,正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听老人家说道:“我女儿小名桃花,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节之后开始,经常若有所思、神情恍惚。前几天我陪她外出散心,回家时看见门扇上留着题你的题诗,她读完之后就生了病,几日间水米不进,昨日刚刚去世了。这可不是你害死她的吗?”
      崔护闻言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只见桃花姑娘安详地躺在灵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流泪喃喃道:“桃花姑娘,我回来找你了。你快醒醒,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泪水涟涟不断,一直流到了姑娘的面庞之上,估计是为脱水透支的姑娘补充了水分。过了半晌,桃花姑娘居然缓缓睁开了眼睛,复活了过来。老父大为惊喜,当场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两人喜结连理,白头到老。读元稹悼亡诗读得气断肠节的小伙伴们,现在可以通过这个故事缓一缓了。楼主仁心仁术,怎么也得为大家写个喜剧才能收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相信元稹在写那些悼亡诗时真是“取次花丛懒回顾”的,但正当壮年的他在不久之后便进入了新的感情。可能善良的韦从在九泉之下也希望自己的爱人不要一直这样沉湎在哀思之中而开始新的生活吧。元稹的续弦名叫裴淑,字柔之,号为“河东才女”,也和韦从一样是可以与元稹以诗唱和的。元稹出镇武昌时,裴夫人面有难色,元稹便写了一首《赠柔之》劝慰她: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诗歌下有一小注:“稹自会稽到京,未逾月,出镇武昌,裴难之,稹赋诗相慰,裴亦以诗答”。出外为官还很在意夫人的感受,这种模范老公在古代倒是很少见。尾联的意思是:夫人你既然嫁了个跻身仕途的老公,荣辱迁贬都如浮云般无定,你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我四海为家啦。裴淑也回赠了一首《答微之》:
      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别是亲。
      黄莺迁古木,珠履徙清尘。
      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裴夫人说,令我悲伤的倒不是任命你去千山之外的武昌做官,我跟随着你浪迹天涯倒也罢了,可是因此又要因此和京城里的至亲分别才真令我哀愁啊。从他们夫妇唱和来看,元稹应该在亡妻以后找到了新的慰藉。其实在个人感情生活方面,小伙伴们真不用替元稹担心,因为他除了这两段婚姻之外还有不少传奇经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三十一岁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有点像中纪委监察组到地方上检查工作,在成都认识了唐代第一美女诗人薛涛。薛涛有这个荣誉是因为四万八千首的《全唐诗》收录了她的八十一首作品,为女诗人之冠。她本是官宦之女,十六岁时因为父亲据说犯了亏空钱粮之罪而受牵连,被没入乐籍成为官伎。名将韦皋当时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听说薛涛文采出众,便在一次酒宴中让她即席赋诗。薛涛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薛涛在这里也是用了宋玉所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怪不得后来和元稹那么有共同语言。韦皋一看薛涛如此文才,捻须大喜,从此就让她在自己身边做文字工作,称为“女校书”,类似于今天的“女秘书”。二十多年来薛涛和当时的才子们诗歌唱答,声名远播。当元稹来到成都时,薛涛四十一岁,比元稹整整大了十岁。薛涛的美貌和才学深深吸引了元稹,可见女人只要把自己由内而外地经营打理好,年龄应该不是问题。此时韦从可能尚未过世,但当时有条件的人三妻四妾乃是常见,元稹认为爱妻子和有外室并无矛盾。薛涛也对才华横溢的元稹一见倾心,两人热恋缠绵,同居了三个月。薛涛的《池上双鸟》描述了这段热烈的姐弟恋情: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当时住在成都的合江亭,是府河和南河交汇为府南河之处,口彩甚好,今日大多数成都青年结婚也必往合江亭去拍婚纱照。但元稹到蜀地只是来基层出差镀个金,不久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分手之后,他把这首《寄赠薛涛》写在松花纸上,托人寄给她: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里把薛涛与汉代那位被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引得私奔后来当垆卖酒的卓文君相比,倒是非常贴切。两人的共同点甚多,都是蜀中知名的才女,都是的美女,都是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而且爱上的男人也都不是很靠谱。
      此时能够寄托薛涛相思之情的,也唯有以诗赠还了。薛涛喜欢写四句或者八句的短诗,因此嫌平时供人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亲自对成都当地的造纸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再裁成精巧的窄笺,人称“薛涛笺”,特别适合用来写言简意赅的情书。她便在这“薛涛笺”上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回寄: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从没有想过要和薛涛结婚,因为一方面两人年龄悬殊过大,三十一岁的元稹风华正茂,而薛涛即便风姿错约,毕竟大了十岁。另一方面薛涛是乐籍出身的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没有助力而只有负作用。薛涛对此心知肚明,从未有过这种奢望,所以在元稹消失后也没有因为失恋而寻死觅活,只是脱下红裙出家做了道姑。元稹在武昌病逝的一年之后,薛涛随之郁郁而终。薛涛墓便在成都望江公园之内,由川剧票友们高亢的嗓音和老人孩子们抽打陀螺的清脆响声相伴,倒也不会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