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四川几年后,元稹又被朝廷派到越州(今天的绍兴市)担任观察使。听说当时浙江一带有位红极一时的美女歌手名叫刘采春,元稹又闻色心喜,慕名前去她的演唱会捧场。到了台下远远一望,只见台上刘采春和丈夫、小叔子连演带唱,热闹非凡,颇有点像今天的东北二人转,本来也不登大雅之堂。戏班子见元大人来了,赶紧吧他请到前排雅座。元稹这才近看刘采春,果然生得是容貌非凡,更胜薛涛,十足的偶像派。
      不知不觉演出到了结尾,刘采春望见台下元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更是抖擞精神,开口连唱了四首自己创作的保留曲目《望夫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声响彻云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元稹细品歌词,竟然是一等一的诗作,没想到刘采春竟然还是这样一位自编自唱的实力派歌手,立刻成为了她的超级粉丝。为了捧角,元稹写下了声情并茂的《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元稹作为名动天下的大才子兼地方行政首脑长官,为时年二十五岁的刘采春写这样的诗,两人的关系立刻突飞猛进。元稹认为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看来孔夫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对男性的了解真是透彻。
      虽然元稹评价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很认可她的文采,《全唐诗》也收录了刘采春的六首《望夫歌》,但仍然有些人认为《望夫歌》不是她的诗作,而是她把当时才子们的诗拿来配曲后歌唱的。与刘采春同时代杜秋娘的名作《金缕衣》也存在类似的争议。可能只要有女人写出了流传甚广的诗,有男人就要揣测她背后是否应该有一位男诗人存在,尽管根本找不出是谁。估计他们恨不得穿上哈姆雷特的衣服,高喊一声:“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杜秋娘是镇海节度使李錡的小妾,她唯一传世的作品是这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金缕衣不是金缕玉衣,很多人把这两者搞混。金缕玉衣是用金线把上千玉片连起来,让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入葬时穿的;而金缕衣是贵族活着的时候穿的金线软衣服,造价昂贵,象征着身份和地位。区别就在于你会喜欢穿金缕衣,但不会喜欢穿金缕玉衣。这首《金缕衣》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劝人不要忙着追求那看上去很美的荣华富贵,而是要珍惜当下的光阴、享受眼前的生活,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李錡很喜欢听美貌的杜秋娘在身边为他深情款款地浅吟低唱这首自创歌曲,但楼主估计歌中的精义他根本没听进去,因为后来他发动叛乱以追求更大的荣华富贵,结果身死家灭,后悔也来不及了。杜秋娘作为罪犯家属被没入宫中,还好因为才貌双全又受到了唐宪宗的宠爱。宪宗死后,杜秋娘晚年被赐归故乡金陵,实在是万幸的结局。杜牧经过金陵时遇见她,还为她做了一首长诗《杜秋娘诗》。那时候虽然杜秋娘已经又老又穷,但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并且善终,已经是乱世美女最好的结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小伙伴觉得刘采春和大家熟悉的春哥一样威武,其实当年的春姐比今天的春哥威武得多。因为她和薛涛、李冶与鱼玄机,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也就是在三百年里的排名能进入前四。一共才四大才女,元稹居然就抛弃了其中的两个,肯定是让当时的男人们又羡又恨,自然也不可能留下什么好口碑。鱼玄机必须等到和温庭筠一起出场,楼主在这里先介绍剩下的一位大才女李冶,字季兰,她最有名的作品是《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此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前面三句引出最后一句诗眼。从感情、身体和利益各个方面来看,夫妻都应该是世界上距离最近关系的“至亲”;但不相爱的夫妻之间同床异梦,又是最难弥合的“至疏”。此句洞悉世态人心,让你很容易以为作者是一位婚姻生活经验丰富的女性,才能认识得如此透彻。但事实上,李季兰却是一位终身未嫁的道姑。这世界上原来真有人能把自己并未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总结得令有经验的人都佩服叫绝,真是诡异之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季兰有次卧病在床的时候,有位好朋友专程远路来看望她,使得她十分感动地写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原来这位朋友正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虽然擅长的东西非常有品位,但本人的相貌不大对得起观众,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还介绍了一位朋友皎然和尚给李季兰,这位和尚倒是个帅哥。三人常常在一起谈论诗词,烹茶煮酒,一来二去的李季兰竟然不知不觉对皎然动了心。
      道姑喜欢上和尚,小伙伴们还能想象出比这更喜感的爱情吗?还好皎然和尚心如止水,任你美貌道姑风情万种,他总像御弟哥哥一样低眉顺眼,口中不住声念“我佛慈悲”,不为季兰的美色才情所动。李季兰眼见吃不到这唐僧肉,最终无奈叹道:“禅心已如沾泥絮,不随东风任意飞。”结果又成了名句流传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泾原兵变时,唐德宗仓皇出逃,乱军攻陷长安后意欲拥立朱泚为帝。朱泚想拉拢名臣段秀实支持自己。段秀实一生为国征战,在平定西域和安史之乱中都立有大功,被封张掖郡王,后来因德宗听信谗言而被贬斥,朱泚本来以为他必对朝廷心怀怨愤而帮助自己。段秀实在朝堂之上本来并无兵器,却趁着朱泚对他戒备松弛,顺手夺来一块象牙朝笏用以击打朱泚,击中朱泚的额头血花四溅,随后被朱泚手下众人围杀。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赞颂段秀实:“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朱泚败亡后,德宗回朝,把李季兰找来责备说:“你纵然不能学段秀实,总可以学严巨川吧?为什么为逆贼朱泚献诗呢?推出去扑杀了!”
      原来严巨川虽然在叛军凶焰之下臣服,但内心又不甘,便做诗道:“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临危贵道存。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主旨就像前文提到王维所做的《凝碧诗》,因而得到了皇帝的谅解。而李季兰献给朱泚的诗,近年来刚从俄国所藏的敦煌诗集残卷中被发现,中有两联是:“九有徒□归夏禹,八方神气助神尧…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居然把朱泚比作大禹和唐尧,这马屁确实拍得太高调了,难怪唐德宗愤怒。在无力反抗的胁迫之下,沉默可以被谅解,高调颂扬就很难被理解了。本朝大才子郭沫若先生大概没有在李季兰的身上学到这个教训。
      从唐德宗对严巨川和李季兰诗作的熟悉,我们可以看出他很留意当时诗人的作品,这不奇怪,因为他生母便是吴兴才女沈珍珠。如果你承认知道这位女性,可能就暴露了年龄,因为很多七零后是通过香港电视连续剧《珍珠传奇》知道的她的,主题歌是《望断西京留传奇》。唐德宗缺少一位为自己起草文告、命令的官员时,中书省请示该用谁,德宗批示“用韩翃”。当时组织部的人才名单里有两位同名同姓的韩翃,中书省不知皇帝要用的是其中哪一位,只好又把这两人的履历同时报了上来。德宗也不看卷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吟诵了一首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寒食》你们听过吗?就用写这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我相信有小伙伴看到这里,还不知道“翃”字怎么念。不用去翻字典啦,那个字念hóng,而且非常好记。唐诗在当时就是可以被传唱的歌词,所以韩翃是著名歌曲的词作者。你可以想象一下歌手韩红高唱韩翃作词的歌曲《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样子,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韩翃了。不用谢,楼主的名字叫雷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食节,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规定用来哀悼介之推母子葬身绵山大火的纪念日,所以天下一律禁火。这个规定一直流传沿用下来,唯独皇宫中可以燃烛,而且皇帝会用赐蜡烛的方式给亲近的重臣家,这家也就可以燃烛了,称之为“只许官家传烛,不许百姓点灯”,道理类似于某些国家的官员不允许老百姓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一样,你猜对了,楼主说的是朝鲜。韩翃也采用了这种笔法,不谈当下的唐朝,而说“日暮汉宫传蜡烛”,作者和读者都明白就可以了。
      该诗描绘了帝都的春色,刻画了皇室的气派,歌咏了承平的盛世,一派喜气和谐,所以深得从皇帝到高官的喜爱。汉朝的“五侯”,一般认为是汉成帝时把皇太后王政君的五位兄弟尽皆封侯,恩宠非常,令人艳羡。但历史不会就此停步,正因为王太后让自己母家权倾天下,她的侄儿王莽借着这个大好形势,刻意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建立了盛名,后来居然篡汉自立了新朝。白居易有一首《放言》,便是感叹看人之难,“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来,只有时间才能让人的品性慢慢清晰显明,而最终只有盖棺才能论定。别看周、薄、徐等各位大领导们昨天还在台上侃侃而谈,只要还没身上盖了党旗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说不定哪天就不再被承认为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
      王莽的篡位,不但让九泉之下的汉朝历代皇帝们死不瞑目,也让自己的亲姑姑王政君悔不当初。当王莽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时,气急败坏而又无可奈何的王太后将玉玺狠狠摔向地上,使得玉玺崩碎了一角,这便叫“宁为玉碎”。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秦昭王心疼和氏璧不敢让蔺相如摔一下,没想到最后还是被王太后给摔了,看来和氏璧躲不过命中这一劫。
      什么你不知道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呃,是这样的,嬴政灭六国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终于得到了当年自己曾祖父秦昭王垂涎欲滴的和氏璧。历史上一般认为,秦始皇正是用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刘邦入咸阳灭秦,子婴献上玉玺,它就成了汉朝的国宝,一直传到王太后手中。王莽抢到缺了一角的传国玉玺后,只得命人用黄金将其补好,这就是“金镶玉”。后来魏、晋、隋、唐历代皇朝更迭,玉玺都是镇国重器,直到后唐时才在乱世中不知所终。
    韩翃靠着这首《寒食》,轻松跻身“大历十才子”之列,与前文提到的卢纶、李端齐名。他年轻时到长安考进士,与一位土豪李生结成了好友。这李生有位爱姬柳氏,号称容貌"艳绝一时”,更难得的是言语风趣幽默,还善于吟诗作赋。柳氏见过韩翃之后,很爱慕他的才情,便对李生说:“韩公子虽然现在只是一介白丁,但与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的名士,将来必定有出头之日,所以您应该对他好一点。”
      一般人听到爱姬说这样的话,只怕会打翻醋坛子,没想到豪迈的李生索性成人之美,干脆将柳氏赠给了她心仪的韩翃公子,还慷慨解囊资助三十万钱,帮两人操办了一场风光的婚礼,这一段有点像风尘三侠,唐朝人的性格真是令人咋舌。想想前文刚刚讲过的崔护,你会发现当时很多人都是在长安赶考进士时顺便把终身大事搞定了,这就叫事业家庭两不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年,被柳氏慧眼识珠的韩翃便高中了进士,自然要回趟老家省亲报信。因为时局动荡,韩翃不敢带着美貌的柳氏赶路,只能将她暂时安顿在长安。安史之乱随后爆发,两京沦陷,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韩翃每年都派人回长安去寻找柳氏,但接连三年都没有成功。等到肃宗收复长安时,韩翃担任缁青节度使侯希逸府中的书记,他再次派人回长安去寻找柳氏,但既不知道她是否还健在安好,也不知道她在乱世中是否已经变心跟随他人,便让信使带去一袋碎金,袋上题了这首《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是战国时秦国都城咸阳所建的宫殿,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重叠两次呼唤,表现出作者寻人之急切。全诗用了两个问句试探对方,第一句是问对方是否还在人世,第二句是问对方是否已经改嫁,惴惴不安的心情跃然纸上。这次的信终于送到了柳氏的手中。原来柳氏知道自己貌美独居,在乱世中十分危险,便到法灵寺中落发寄居。但即使这样,还是被蕃将沙咤利发现并劫走了。沙咤利对柳氏十分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宠之专房”,但柳氏依然心系夫君韩翃。这次终于收到了韩翃的来信,立刻洒泪写下了这首《杨柳枝》,交给信使带回:
      杨柳枝 ,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等到韩翃随候希逸入京觐见唐肃宗时,便把自己和柳氏的前后故事告知了候希逸。候希逸听后深为感动,代为上表肃宗,陈说了韩柳两人爱情故事的原委,请求归还韩翃的妻子。肃宗读了奏报也感叹不已,当即下了一道诏书,将柳氏判回了韩翃,赏赐给沙咤利二千匹绢作为补偿。韩翃夫妻终于破镜重圆,抱头痛哭。本文已经介绍了乐昌公主和柳氏两个破镜重圆的喜剧结局,但现实中更多的肯定是悲剧。尤其是容貌出众的女子,在战乱年代中往往更容易成为悲剧的主角。看多了红颜薄命,让人不禁喟叹:“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3-23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5-3-20 15:37
    不用整理了,加我QQ,直接发给你。我整理过的。

    不好意思才看到,感谢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