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乡村九哥

    《弟子规 》易解及故事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纸上谈兵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头头是道,十分在行,自以为天下无敌,赵奢却不以为然。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前去抵挡。廉颇很有经验,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军连攻了三年也没有打退赵军。秦国见廉颇难对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了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秦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乱箭中被射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学习圣贤教育的启示

      例一有一个小朋友,读了一段时间的儒家经典后就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很有学问。有一次,母亲发现他做错了事,就批评了他,他反过来指责母亲:“你还批评我,你自己有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吗?”孩子学儒家经典,应该学了就要做,正如蔡老师说的“《弟子规》不是背的,是用来做的”,儒家的经典也不是用来检查对照别人的不是,而是应该用来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德行。不应该自己背会了几句经典,就拿来批评指责别人。
      例二有一个人研究生毕业后,母亲叫他帮忙做些家事,就在做家事当中把一件东西弄坏了,母亲就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笨?”他听说妈妈骂他笨,马上生气地说:“我都已经研究生毕业啦,你还骂我笨。”研究生院给他什么了?给他傲慢。卢叔叔曾说:“假如是我的孩子,绝对不让他一读就读到博士,一读到博士眼睛都长到哪去了?”大学出来本应该虚心学习,好好磨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对,所以真正学问绝对不是记问之学。
      例三有一个朋友,他非常有才华,也很聪明,二十岁就拿到数学博士,一个知名大学破格让他直接当副教授,但当了十年都没有升到教授,原因是他这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都是写哪个教授哪里不好,抓住人家的弱点进行精辟论述,他不知道“攻人之恶勿太严,当思其堪受”,每逢要升级的时候他就会被这些教授压下来。后来他接受朋友的建议,不要看人家的缺点,要看人家的优点,于是他写论文评说教授的优点,学着赞叹欣赏别人。论文刚写出来时,让人看了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然。因为他从前只会攻击批评别人,满脑子都是别人的缺点,找不出赞赏别人的语言,而别人教他,那根本不是他自己的本意,所以他写出的话让人一看就是假的。因此欣赏别人应该从点点滴滴培养起来。在赞叹别人时,要能让人家感受到你是打心里对他肯定。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有一个能欣赏别人的态度,会受益一辈子,而处处只会挑人家缺点的习气,会障碍自己的一生。
      我们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毕业了有没有文化?一般人的认知会觉得学历高就有文化,这是很片面的认知。文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道德、伦理”。文化的本质是圣贤智慧,做人的道理。当一个人不孝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伦理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文化呢?现在学历越高,只代表他对某一个专业特别懂而已,所以高等学府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所。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高学历,高离婚率,学历越高,可能产生的傲慢越重,跟太太、亲人、同事无法相处。这也难怪,他们可能都常常面对电脑,电脑很听话,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但是人不一样,人需要沟通,需要交流。
      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有教育的敏感度,要时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千万不要让孩子学点经典或大学毕业就“长浮华”,学习经典的目的,是改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对于没有学过圣贤教育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并告诉他们学习经典的目的是让他“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例四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学习经典的孩子可喜可贺的成果:海口有一个孩子,他读了二三年的经典了,他的母亲在这些方面特别叮咛。这个孩子见到每一个老师都是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看得出来他的这个鞠躬也净化了他的心灵,所以当母亲对经典有什么不会时,就把他找过来说:“来,这一段背给妈听。”当孩子背完后,母亲感谢他,他也是很谦恭地说:“不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母子的感情,孩子也不会产生傲慢。
      有一次,蔡老师同几个老师到深圳去讲课,这个孩子也跟着去听课,刚好有十块饼干,大家将九块分掉了,还剩下一块。这个孩子在房间里,他觉得很好吃,又走出来说:“这个饼干很好吃,还有没有?”老师们都看着那块饼干没说话,这个孩子走到前一看只剩一块了,马上把这个饼干拿起来,走到蔡老师的面前说:“这一块应该给蔡老师吃。”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第一,这个孩子一点都不贪;第二,他还知道饼干要先拿给谁吃,能掌握进退、应对的分寸。所以,学习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以学呆,学习礼仪要让孩子非常灵活,懂得怎么样去应对变化。
      还有一次海口防空演习,每一个状况出现都是一个教育机会。所以老师马上对学生讲,当防空演习的时候,你们不要带太多,应该带一些必要的东西。当时每一个孩子都在收拾东西,有一些孩子收拾了一大堆,都快提不动了,可以看出来这些孩子的内心很没有安全感。只有这个孩子没有收拾什么东西,跑到一个地方把抽屉打开,里面放着一张孔子像,他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带走。”老师当时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在危急之时,第一个念头是要带走孔子的像,相信这个孩子往后的人生,在面对很多挑战的时候,孔子的教诲一定会从他的脑子冒出来,进而用这些态度去处事做人。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利用经典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经典不是背的越多就越好,而是将经典中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工作、接人待物上越多越好;落实在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方面上越多越好。
      当真正践行《弟子规》的时候,我们才了解到为什么圣贤人这么重视根基的落实,当有了根基的时候,我们整个道德学问才能站得稳固,这时你的学问越高,在社会上越能发挥作用,你就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做事要遵循道德法则

      孔子周游列国时,离开陈国去卫国,经过蒲地,正遇上公孙氏凭借蒲地发动叛乱,蒲人扣留了孔子。孔子学生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了自己的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为人贤能,勇敢有力,对孔子说:“我以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遇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和先生一再遭遇危难,宁愿搏斗而死。”他跟蒲人拚命搏斗。蒲人很害怕,对孔子说:“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们出去。”孔子和蒲人订立了盟约,蒲人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于是前去卫国。子贡说:“怎么可以违背盟约呢?”孔子说:“盟约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订立的,神灵不会认可。”
      假如一个猎人正追捕一只兔子,刚好这只兔子从你面前往东边跑去,猎人气呼呼跑过来,问你兔子往哪里跑了,你应该说:“往西跑了。”很多人会觉得,我这样对猎人,这不是在说谎而结恶缘吗?其实刚好相反,这是结善缘,因为对兔子来讲逃过一命;对这个猎人来讲,少造一个杀业;对我们来讲是真诚慈悲心的流露,救了一条命,皆大欢喜。所以确确实实事事无碍,只要我们用真诚心做事统统圆满。
      因此做任何事情,按照自己的偏见做事,违背了真理是不对的。必须遵循“道德”的法则。何谓“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的法则,此之谓道。何谓“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孔子做事也是如此的。
      而有的人对孔子及圣贤人的教诲,心中还存有怀疑,甚至要把孔子的智慧否定掉,这是错误的。孔子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所不及的。打个比方说,孔子是在20层楼,我们是在2层楼,20层楼能看到的景象非常的宽广,那2层楼的范围就很有限了,但是当孔子讲到20层楼的景象他没有看到,他会说孔子讲的我不认同,我没有感观,所以要把孔子从20层楼拉到2层楼。拉下来后说,这才是事实真相。假如是这样,他就很难得到圣学的益处,所以“满招损,谦受益”,亲近善知识,谦卑很重要,信心也很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努力学习圣贤的教诲,从圣贤的教诲中得到的东西,那我们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更准确,做起事来就不会违背道德法则和自然规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感动心灵 付诸行动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身边带了一个小女孩,是他父亲在12年前捡来的弃婴。由于父亲患病,母亲离家出走,当时只有12岁的洪战辉担起了养育小妹妹的重任。12年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和学习,一直走到了现在。这位23岁的大学生和他妹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
      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到他时,发现他怀里抱着一个捡来的弃婴。
      他的父亲犯病了,家里借了很多债,也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所以当时洪战辉的家里人都觉得养不起这个孩子,而且养不活,他的妈妈说看能不能送给其他人,或者还送到外面让好心人捡回去养。当洪战辉抱起这个孩子时,孩子直往他怀里钻,并且很天真地对着他笑,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洪战辉没有舍得将她送走,把她留了下来,母亲给孩子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和间歇性精神病丈夫的折磨,第二年,洪战辉的母亲离家出走了。此后,负起照顾弟弟、抚养妹妹,一个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他不知路在何方,却顽强地向前跋涉。
      他没有一点抚养婴儿方面的经验。当时妹妹饿了就哭,妹妹一哭,他就想办法给她吃的,有时候甚至做点粥喂她,到邻居那里吃点奶,或者想办法买点奶粉。实在弄不起,买不了的话,自己爬树搞一些鸟蛋,和鸡蛋一样做成汤给她吃,妹妹挺喜欢吃这些东西。为了给妹妹掏鸟蛋做汤,洪战辉有时被摔得一身青紫。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每天都要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及时照顾“小不点”吃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洪战辉从未放弃过学业。
      在他们居住的屋子里贴着一张便条:“请不要被你的苦闷所压倒,因为如果你超越苦闷,那么你面临的将是辉煌的成绩,超越自我。”这幅字是他在1996年写的,那时候他只是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他已经承担起抚养妹妹的责任。
      1997年,“小不点”已经3岁了,洪战辉也初中毕业了,他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但学校离洪战辉的家有30多公里,他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天天回家。那么,“小不点”怎么办?父亲谁来照顾?读高中的学费又从哪里来?15岁的洪战辉四处打听,找到了“小不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似乎不愿再接纳这个孩子。
      这时洪战辉想:妹妹应该由一个负责任的人来带,这样她将来才能够具备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妹妹应该由这样的人来带,无论别人有没有,但是我有,所以还是我带。
      生活的艰辛让年幼的洪战辉早早地懂得了责任的含义,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洪战辉有勇气直面困境,执着地走下去,洪战辉又带着妹妹上路了。
      洪战辉决定带着妹妹上高中,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房子,把妹妹接到了身边,继续照料她的生活。在县城读高中,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洪战辉要赚学费,要抚养弟弟、妹妹,还要给父亲治病。因此,打工挣钱成了他学习之外最大的任务。
      洪战辉早晨稍微做点汤,吃点馍之后,就带着他的行李,带着一些卫生纸、一些小本子、灯泡什么的等物品到临近的农村去叫卖。
      上高中期间,这是洪战辉最困难的时期。他给餐馆打过杂工,卖过鞋垫、卖过蜡烛、卖过文具。有一次,他在校园推销复习资料,一些当地商贩认为抢了他们的生意,把他的左眼打得几乎失明,后来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他被迫中途辍学。
      洪战辉说:“在这个挣钱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看到了、经历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自己知识这一块还是最重要的东西。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还是学习特别重要,所以说我一直没有放弃上学这一条路,即使我挣完钱了,回过头来还是要学习的。”3年高中,他读了5年。但再苦再难,洪战辉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但是他去上大学,妹妹谁来照顾?开学后没多久,他把“小不点”接到学校。
      因为洪战辉在怀化没有什么亲戚,只能把妹妹带到学校,暂时安排在同乡女生的宿舍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开始都觉得挺好奇的,哪里跑出来一个小女孩子。后来经过他的解释,大家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都很感动,感动之余,感动就变成了行动,那时候学校的大姐姐还经常给“小不点”送衣服呢。
      洪战辉的故事迅速地传遍了怀化学院,同学们自发捐款来帮助他。可当系领导将捐助的钱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不肯收下。
      他说:“我现在完全有能力自理了,对我个人来说,没必要收这么多钱。如果大家有钱的话,捐给那些真正需要的。”
      洪战辉不仅不收同学的捐款,而且用他勤工俭学挣来的600元钱资助了家乡的贫困生,这源于他在母校的一次演讲。演讲中,一位女生哭着离开了教室,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演讲结束以后,洪战辉了解这个女生的情况:她的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现在她姐弟俩都是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情况有点类似。洪战辉当即表示,我现在也没有带钱,等我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尽量帮她一把。后来洪战辉给她汇来了600块钱。
      自从上了大学,洪战辉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妹妹也上学。没有血缘却超越血缘的兄妹之情,感动了怀化学院的领导,学校破例同意洪战辉带妹妹上学的请求,并给兄妹俩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随后,洪战辉为妹妹联系了怀化学院附近的石门小学,他步行测量了从学院到这个小学的距离,一共1085步。这样,妹妹五六分钟就能走到。
      在洪战辉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不点”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她学会了做饭。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着哥哥回来吃饭。洪趁趁有一个愿望,她说:“我以后想考上大学,比哥现在上的这个大学还要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挣钱帮助哥哥看眼睛。”
      目前洪战辉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母亲也回到了久别的家中,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找了女朋友,还准备挣钱盖房子,这一切让洪战辉感到非常高兴。
      洪战辉靠打零工、做生意来维持生活并坚持学习。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洪战辉从未退缩过。从上高中到读大学,他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十二年如一日,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在这样的逆境、困境中能够孜孜以求,对自己的学业做那样的投入,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洪战辉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洪战辉是朴素的,他的故事也远远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是却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湖南怀化学院的师生说:
      “洪战辉这样的典型事例,它更贴近我们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虽然说他所遇到的那些困境并不一定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去面对,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素质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这种责任心,这种美德。如果我们几百万学子都具有这样的责任心,并且都付诸行动,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
      “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的坎坷、挫折或者磨难。洪战辉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人生路上,将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将来我不会说因为这些种种挫折轻易去放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佩服,但不想说感动,尽管眼睛已经模糊……他诠释了生命的力量,在今日中国更是无比可贵。爱心、亲情、自立、坚持、创造正是我们当代中国最需要的精神。”
      “他给我和我的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自立自强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洪战辉听完师生的感动发言后说:“我希望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感动、那份感恩、那份抱负、那份责任都能够发挥到你的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战辉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他经常会收到全国各地汇来的捐款,但是他都一一通过邮局把汇款退回。而有些汇款单没有地址无法退回,他就将这些汇款集中起来,他说希望能够设立一个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逆境。该如何面对逆境、战胜困难,从洪战辉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当“小不点”孤立无助的时候,洪战辉以他稚嫩的肩膀为“小不点”撑起了一片蓝天,在老师、同学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洪战辉以坚韧、自强、执着的信念走过了12年的历程,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甚至一些年轻人将洪战辉视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偶像。在这份感动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朴素的、震撼心灵的道德力量。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在逆境中直面困难,让洪战辉一路向前。让他的精神发扬广大,能够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健康成长。
      洪战辉的事迹不仅仅感动了学校的同学,也感动了更多的中国人。他真正是一位既力行,又学文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踏实,在当今,有这样的道德楷模是我们时代的幸事,现在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楷模层出不穷啊!对于洪战辉的事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把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孜孜以求的学习和真诚处事待人的态度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接人待物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馀力学文:二、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馀力学文:二、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王瞻读书

      王瞻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自幼喜欢读书。他干什么都很认真,读书的时候,专心致志,即使有再大的干扰,也不分心。有一天,王瞻和同学们正在学堂里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锣鼓声,十分热闹。原来附近一家有钱人家正举行婚礼,许多同学都坐不住了,纷纷去看热闹,不一会儿,同学们都跑光了,只有王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动不动,继续阅读文章。老师见王瞻这个六七岁的幼童竟有这样大的自制力,十分佩服。后来王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书市读书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从小酷爱学习,十四岁时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学去学习。一年后,学府中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便挤时间到书市上去读书。书市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王充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只顾专心致志地读书,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卖书的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当他得知这个孩子就是王充时,高兴地说:“你以后尽管来这里读书好了。”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凳子。后来,博学的王充终于写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论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易解】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惦记着其它的书,想看其它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