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令狐楚和杜牧,很欣赏张祜的还有大名士白居易。前文提到过王维的《观猎》是千古名篇,白居易认为如果用张祜的《观魏博何相公猎》与之相较,自己都不敢分辨优劣,意思就是两诗完全可以并驾齐驱。全诗如下: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整首诗动感十足,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于热闹的围场之中。尾联在整个场面的最高潮处戛然而止,读者仿佛能听见万人的齐声喝彩,不禁热血沸腾。本人甚至觉得张祜诗比王右丞更胜,尤其是这个收尾妙不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当时正在当杭州刺史,负责选拔辖区内的才子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张祜便去请他贡举自己为杭州赛区第一。没想到正好遇上另外一位才子徐凝也跑来想请白居易举荐自己。两雄相争,让白刺史好生为难。仔细比较之后,白大人还是认为徐凝的《庐山瀑布》为最佳: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有李白奔放空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前,徐凝这首诗纵然好,也不值得白居易如此推崇啊。但如果读了之前元、白和韩愈关于李杜的笔墨官司,就明白乐天本来就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对李白盲目地搞个人崇拜。白居易把徐凝推为杭州第一去考进士,让名气比徐凝更大的张祜非常难堪,也让杜牧再次发飙,又写了一首《登九峰楼寄张祜》来为好友打抱不平: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不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睫在眼前长不见”,调侃白居易没有识张祜之明;“千首诗轻万户侯”,就是说张祜的诗歌成就分量比当官封侯要重得多。当时白居易早已是文坛领袖,杜牧不过是后生晚辈,就算他认为张祜强过徐凝也没啥用。但是三百年后,杜牧得到了一位超一流盟友的支持,使得这场争论的天平彻底倾斜回来。最喜欢品评唐朝诗人的大才子苏轼写了一首《戏徐凝瀑布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苏轼的成就和眼光,一旦评价“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事后都成了定论。现在他说徐凝的《庐山瀑布》和谪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简直就是“恶诗”,这下搞得徐诗彻底挂掉,宋朝以后都没什么人再来为徐凝翻案。苏轼穷追猛打,又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句,以至于我们今天只要谈起庐山诗词,肯定是李白和苏轼这两位千年一遇大才子的名句,几乎没有人想得起徐凝还有一首被白居易认为超越“故国三千里”的作品。这场跨越唐宋的论战,张祜和杜牧在强大友军苏轼的帮助下,终于完胜了徐凝和白居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先前一段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补充关于张说的一些细节。大家可以对崔湜、姚崇、宋璟、张说的时间顺序更加一目了然。

      --
      对陆象先心服口服的这位崔湜,担任宰相时年仅三十八岁。据说有次他曾经在傍晚策马出端午门,一边在马上赋诗道:“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张说正巧在旁边看见了这位春风得意的崔帅哥,不禁自叹道:“论文采,我还可以追得上他;论地位,我将来也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这般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我可就比不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艳羡崔湜的张说并没有想到,其实自己将来的成就、名声和历史地位会比远远超出崔湜。崔湜能够年轻得志,先是傍上了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后来依附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基本都是依靠女人吃软饭;张说则完全是依靠自己文武双全的能力。他后来拥立李隆基扳倒太平公主,在边疆立功,最后更成为开元名相,执掌文坛三十年,爵至燕国公,文章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当时人称“燕许大手笔”,而且两个人的好文笔都用来写过著名的墓志铭。唐朝最有名的墓志铭故事,大概就是“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间姚崇为了执掌朝政,曾把拥立玄宗的功臣张说挤出朝廷到边疆镇守。姚崇由此独揽大权,成为开元第一位名相,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多年后姚崇退休,张说则因立下边功回到朝廷为相,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姚崇病危时,担心死后张说对自己的儿子们秋后算账,便把他们叫到床前叮嘱说:“张说丞相与我政见不合,但他的文章妙绝天下,我死后希望能请他给我写篇墓志铭。”儿子们听到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禁面面相觑。姚崇继续安排:“张说最大的嗜好是古玩字画。我死之后按照礼节他一定会来吊唁的,你们就把我珍藏的古玩字画都摆在灵台上。如果他看了也无动于衷,说明他迟早要找你们的麻烦,你们兄弟就立刻辞官回乡,不要留在长安。如果他见了流露出恋恋不舍,你们便如此这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姚崇的葬礼上,张说果然前来吊唁,当看到灵台上陈列的古玩字画时,两眼直冒金光。姚崇的儿子立刻上前施礼道:“先父留有遗言,这些字画只有张大人的慧眼才能欣赏,令我们赠与大人。”张说倒吃了一惊:“这个,怎么好意思?”“先父有一个心愿未了,想求大人的大手笔为他写篇碑文。”“原来如此。在下义不容辞,理所应当嘛。那这些…在下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啰。”张说收下礼物,拿人手短,当即笔绽莲花地写了一篇祭文,详述了久经考验的姚崇同志生平,褒扬其政绩。颂赞其品德,基本就是此人只应天上有的意思,和今天任何一位领导人的追悼词都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3: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人一拿到文章,立即连夜找人刻碑,同时将文稿呈上皇帝过目。几天后,张说总是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大对劲,便派人来索回稿本,说是文辞不够周密,想拿回去再完善润色一下。姚崇儿子领来人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并说连皇上都已看过,还称赞张丞相文笔过人、同僚情深等巴拉巴拉。仆人返报之后,张说大为懊恼,拊膺长叹:“死姚崇能算计活张说!看来后世《三国演义》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真是不虚啊!”姚崇确实了解张说的两个软肋,一是多少有贪恋之心,二是反应慢了一拍。张说为姚崇写了这篇墓志铭之后,天下人都认为他与姚崇已经和解,他就再也不好意思为难姚崇的儿子们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姚崇的权谋和张说的耿直。而张说的耿直,其实从青年时期就显露无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