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乡村九哥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5、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

      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说服他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如果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状态,而不是异步状态。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生的教与学,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助中习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在分享中提升本领。但在实施中,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不是同桌,都需要离开座位,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而这个过程往往将教学实践拖长,伙伴相见,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确实会出现个别同学没有伙伴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7、眼花缭乱的多媒体

      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换句话说,是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8、没有板书的课堂

      板书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9、拖堂的几分钟

      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学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师的语言行为

      1、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

      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常会有其局限性,这是与其成长背景、已有经验、思维水平、认知特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对问题的分析中,这种局限性反映出的是他思维的真实状态、认识的起始水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思维的障碍,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藉此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就会在深化认识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在多向思维中超越自己的现有状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驻足停留,对学生问题回答不准确原因的即时判断与分析,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2、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

      对不对,对;好不好,好。这样的互动有了互动的形式,问答连贯,相互激发,话语碰撞,但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这样的互动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上,但效果恐怕不够明显、突出,可以说是一种低效的互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3、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花。创新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多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中孕育创意,在个别中培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都是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创新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要素在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4、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课堂上,不一定让学生“听懂”,而是应该经由学生之间的相互智慧碰撞、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弄懂”,不一定由教师发出是否听懂的质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实际活动状态、思维深刻程度等也可以给出相应判断。这一定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