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5-3-11 21:29 编辑

      王勃和《滕王阁序》(5)

      《滕王阁序》里还有一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楼主很喜欢的典故。春秋时的著名琴师俞伯牙有次出差路过汉阳江口,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遂取出自己瑶琴,对着月亮自弹了一首《高山》,琴声巍峨,仁者乐山之意尽在其中。忽见岸边一个黑影肃立不动,心下一微微一惊,只听得“啪”的一声,断了一根琴弦。岸边那人朗声道:“先生莫惊,在下钟子期,是个樵夫。听先生的琴声绝妙,一时忘情未语,失礼了。”伯牙半信半疑,遂问:“既然如此,请问刚才我所弹的是何曲意?”钟子期答道:“峨峨兮,其志若泰山。”伯牙闻言大惊:“阁下果然高人!请听我再弹一曲。” 琴音忽然一变,激昂澎湃,乃是一曲《流水》,暗寓智者乐水之意。子期缓缓道:“洋洋兮,其志若江河。”伯牙大喜,忙请子期上船相叙。两人琴逢知己,相见恨晚,当即八拜结交,结为异性兄弟,并约来年江边再见,洒泪依依而别。
      次年伯牙依约千里迢迢而来,不料子期已经病故。新坟正立在江边,因为子期托留下遗愿托老父转告伯牙,要在老地方再听他弹奏一曲。伯牙将子期最爱的曲目演奏一遍之后,突然举起这具自己最心爱的瑶琴向地上用力一摔,顿时玉碎。旁人俱大惊,问其何故,伯牙叹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高山流水,自古知音难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岳飞最负盛名的《满江红》,其真实作者颇有争议;但他在另一首《小重山》里这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也足够让他在诗歌史上占一席之地了。王勃用此典,自比俞伯牙,正在写的《滕王阁序》是名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这点并不算自高),而阎都督就是钟子期。既是一个高雅的马屁,同时也标示着自己的身价,有文化的人拍马屁都这样一举两得。这下阎都督对王勃的态度可大不相同了。
      酣畅淋漓的《滕王阁序》一气呵成写罢,王勃顺手又写了一首七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__ 自流”。奇怪的是,在“江”、“自”两字之间,空了一格。王才子把序、诗呈上阎都督,对盛情款待表示了谢意之后,便告辞出门。阎都督一边看着眼前这篇千古名文,一边赞不绝口,待得看到最后一句中的空格,心知这是恃才傲物的王大才子在出题了。
      旁观的文人雅士们七嘴八舌,各抒高见,这个说:“应该是个’水’字”,那个说“八成是个‘独’字”。阎都督思来想去,均觉得差了一丝韵味,于是命人立刻出门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使者快马加鞭、满头大汗地追上王勃,王才子很有个性地回答说:“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使者只好返报。阎都督沉吟片刻,心想既然是一段佳话,就干脆做足罢了,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这时候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听了,都是一拍脑门,用“空”字果然最有神韵!
      楼主读崔颢《黄鹤楼》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总会联想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概因为有着相似的意境。王勃的作品在前,独创性当然更强。《滕王阁序》流传开后,大家纷纷传抄,一时洛阳纸贵,王勃的名声也是如日中天。这下另一位和他同年出生的才子就颇不服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炯和卢照邻

      初唐四杰的排序是“王杨卢骆”,楼主不重视排名,随手从排名最后的骆宾王写起也无所谓。但并不代表人人都不重视,尤其是排名中人,比如杨炯。他一向认为“王杨卢骆”的排名没有真实反映出各位选手的实力,所以公然声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大概因为卢照邻大他二十多岁,他不好意思居在卢前吧,尊老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杨炯不服气王勃,可能因为王勃与他同年出生,做官比他还晚一年。就像有个早你十年进公司的人级别还没你高,你可能也会不好意思;而如果有个晚你一年进公司的人升得比你快,你八成也心里不大爽。
      不过杨炯在王勃死后为其文集写序言,对王勃的评价倒是极高。人死为尊,是中华民族的另一项传统美德。王勃是溺水后惊悸而死的,这一点教育我们,学好游泳很重要。卢照邻、李白也都是死在水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本人那句“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诗是李白听到了自己的日本友人遣唐使晁衡(日本原名阿倍仲麻吕)在渡海返日途中淹死的谣言以后所做的悼亡诗。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淹死,他是被海风刮到了越南而幸存下来,而传说李白本人最后倒是喝醉后掉在水里淹死的,真可谓是一语成谶。
      楼主认为杨炯最好的作品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对于今天我们看惯了唐诗的人来说,此诗说实话并不惊艳。但如果我们想到在此之前的初唐诗歌大多还陷于魏晋以来的绮靡之风,而杨炯此诗雄浑刚健,在当时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可称是唐人边塞诗的第一声号角。尤其是尾联,不由令人想起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万里觅封侯的冲天豪气。
      杨神童眼高于顶的著名例子,是称当朝官员为“麒麟楦”。楦是做鞋帽所用的模子,麒麟楦自然就是做麒麟的模子。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古人演戏时没法去搞一只来,只好用驴或马当底子,在上面刻画头角、修饰皮毛来假充。说人假充麒麟,等于明明骂人“蠢驴”,还骂得文绉绉绕了个弯子。可见杨炯当时年少气盛,得罪很多人那是免不了的。顺带也就介绍一条俗语的出处,用驴、马冒充麒麟,上半身容易遮盖,腿脚却难以遮掩得好。演戏之时,驴、马一走动起来,就很容易把未经修饰的长毛大脚露出来,此谓“露马脚”。
      杨炯自称“愧在卢前”而推崇的卢照邻,也是一位神童,十几岁时就以博学闻名。这样看起来,一个人如果在25岁以前没出息,这辈子基本就歇菜了。大器晚成的毕竟是少数。卢照邻最著名的作品是长诗《长安古意》,其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我们现在常说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出处就在这里了。他本是个多愁多病的身,后来可能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被中国历史传统假药大名叫做仙丹的进一步重创,再加上仕途也不如意,了无生趣,最终不愿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自己投水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唐四杰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均改走慷慨激昂的路子,对唐诗之后的辉煌有奠基之功。但因为他们恃才傲物,当时就有很多人对他们颇有轻视。杜工部却很认可他们的成就,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骂人也能骂得这么酣畅淋漓、千古传诵,诗圣确实令人佩服。杜甫此诗之后,再没人敢跳出来轻薄初唐四杰了。但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杜甫自己身后也被无知后生轻视。这帮小子完全忘记了伟大领袖唐太宗的教导,要以史为鉴。楼主喜欢读史,就是觉得可以从历史中学到经验教训。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却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历史中什么也没有学到。”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被很多人忽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但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眼光超过同时期的大多数人,他在《调张籍》诗中,对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进行了无情的嘲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诗的辛辣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起韩愈在贾岛“推敲”故事里面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位谦谦君子,不料嘲讽起人来也如此令人解颐。看到杜甫、韩愈对前辈的推崇,“文人相轻”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大概只能说,半吊子的文人容易彼此相轻吧。
      韩愈这首《调张籍》诗中的主角张籍是韩愈的弟子。张籍最有名的诗句是《节妇吟》,中有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唐之后,强大的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著名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在中央朝廷不太得志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以求得进身之阶。当时炙手可热的节度使李师道想拉拢张籍,张籍遂做了《节妇吟》答之,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诗从表面看纯是抒发男女情事,实质上却是一首政治诗,表明了作者忠于朝廷、不受强镇拉拢的态度。不久后李师道军败身死。
      张籍的诗中,楼主最喜欢的是《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对游子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如此传神,相信曾经离家远游的童鞋都与我心有戚戚焉。如今生活在电话、和微信的时代,再不需要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望眼欲穿,但是同样也再不会有收到千里之外家书的欣喜若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1)

      初唐四杰可算是唐朝诗文革新的先锋,但若论到扛起大旗的主将,乃是陈子昂。陈帅哥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富二代,本来是个问题少年,十八岁了还打架赌博、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开始发愤上进了。他在一个深山道观中苦读几年之后,功力勇猛精进,于是出川入京,打算去考进士求取功名。
      唐朝的进士考试,考生的名气和口碑在考官心目中是可以加分的。陈子昂初到长安,也和其他准备应考的年轻人一样到处拜访名流,想为自己增加点名气分,但效果并不明显。京城的达官显贵们一看他来自偏远的四川,就不是太看好,因为自从汉朝那位靠一曲《凤求凰》拐走卓文君去当垆卖酒的司马相如之后,蜀中已经几百年没有出过名动天下的大才子了。百无聊赖的陈子昂只好每天上街闲逛散心,逛着逛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长安,风和日丽的一天,集市上熙熙攘攘。各个店面之中人头攒动,好似巴黎春天不打烊。在贞观之治的时代,市民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强的。只见一个地摊前围了一大群人,一位衣着普通的老者手捧一架貌不惊人的古琴,居然叫价千金,自然吸引了众人的注目围观。帝都市民纵然见多识广,围观者中也不乏名流,但大家一时难辨此琴优劣,并无人愿意出手购买。众人正在窃窃私语之时,忽听身后有人操着川普朗声道:“此琴小可买下了。”众人均是一惊,纷纷回头。看官猜得不错,口出大言的,正是轻摇折扇的高富帅陈子昂。有人便忍不住问:“这位小哥,此琴优劣难辨,你为何敢出如此高价?”子昂微笑道:“小可善琴,自知优劣。君等若有意,明日请到敝处,愿以此琴为君等演奏一曲。”说罢飘然而去,只在众人的咋舌声中留下一个道骨仙风的背影。
      第二天,陈子昂所住的客栈果然是门庭若市,以致店小二开始出售门票牟利。等到楼上楼下、院里房顶都黑压压地挤满了人后,子昂长身而起,做了个罗圈揖:“小可陈子昂,自蜀地千里入京,携诗百篇四处求告,并无人赏识。弹琴乃区区乐工所为,岂吾辈鸿鹄之志者所应留心?”说罢突然举起那架千金之琴朝地上用力一摔,顿时粉碎。这一招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大家还没回过神来,陈子昂已拿出自己的诗文,分赠给围观之人。众人正为其一掷千金的豪举所惊,再读其诗,果然是意境不俗,于是争相传阅。两三日内,既有财又有才的文艺青年陈子昂便名满京城,成为家家户户文化人晚餐桌上的主题谈资。许多待字闺中的名媛,纷纷打听陈帅哥是否已经名草有主。估计小伙伴们会认为陈子昂是在炒作,其实楼主也是这样认为的。
      名声大振的陈子昂果然在随后的考试中进士及第。唐朝一般三年一开进士科,每次录取的进士很少超过三十人,含金量你可以自己去想。孟郊曾经两次落第,第三次考试高中进士之后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按捺不住得意之情写诗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那一年他是46岁。唐朝的新科进士们按惯例会在长安慈恩寺聚集,推举一人作文以记此盛事,并将各人的姓名、籍贯表一起交与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考中进士时很年轻,所以写诗自夸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春风得意溢于言表,因为当时他只有27岁,而身边大概都是孟郊那个年龄段的大叔们。那么陈子昂中进士时的年龄呢?呃…24岁。
      千金的付出对中进士的收益来说,投入产出比实在太高了。更何况卖琴的老者八成是陈子昂自己安排的托儿,那把琴搞不好就是成本低廉的普通货色。反正现在琴也摔烂了,毁尸灭迹死无对证。俞伯牙摔琴出名,陈子昂摔琴也出名,可怜琴何辜?恳请小伙伴们不要再学着摔它了。陈子昂比白居易还小三岁时就中了进士,可以想象那该多得意,当然他现在也有这个资本。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陈子昂,肯定想高唱一声“大地正在我脚下”。可惜他后来遇上了一位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草包上司 -- 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言不听计不从,胸中郁闷无比。在这种状态下,当陈子昂路过幽州台(更著名的大号是黄金台)时,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2)

      燕昭王心忧国弱,一心想招揽人才,但大家都认为他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为了纠正大家的这个误解,他采纳了郭隗的建议,筑造了黄金台来礼待已经老态龙钟的郭隗,那些觉得自己比郭隗强得太多的能人们自然就很有兴趣,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包括魏国的军事家乐毅等人,落后弱小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从此迅速强盛。后来乐毅率领燕国军队,把强大的世仇齐国打得奄奄一息只剩下两座城池,几乎灭亡,全靠燕昭王死得早再加上田单的火牛阵才缓过劲来。不止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自古以来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培养、吸引人才体制的竞争。
      对这首《登幽州台歌》的一般理解,都是陈子昂在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既不可复见,后代的贤明之主自己也熬不到了,真是生不逢时啊!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天地苍茫,人生寂寞,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怆然几滴英雄泪下。主调是“怀才不遇”四个字。貌似这是历代许多才子的共同命运。
      但楼主觉得此诗更像是在感叹人生之有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太渺小,其意境有点接近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那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陈子昂当时估计在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此诗充满了哲学味。当代能在深度上与之相比的也只有著名的“保安三问”了:“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儿?”
      张若虚如果没有写出这篇《春江花月夜》,小伙伴们可能都会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因为他留下的文字痕迹是如此之少,而且生卒年、事迹通通“不详”。但正是这仅有的一首作品,就让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虽然有人认为“孤篇压全唐”实属过誉,但楼主认为这个评价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实至名归的。第一是在内容上的突破,超越了一般诗歌的写景、抒情、叙事,而是通过那两句诗跨入了对终极问题进行追问的范畴,在这方面是前无古人、后稀来者,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没有用这么明确的疑问句来提出哲学性的思考。第二是在诗风上的突破,当初唐的诗歌还在六朝的绮靡文风里寻找出路时,此诗走了正确的方向。而后来的唐诗,也正是随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甚至诗中有很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在这首诗里,小伙伴们有没有看到后来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影子?有没有看到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影子?有没有看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影子?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这一声苍凉激越的长歌,是为流行了百年的齐梁文风所唱响的挽歌,也是为即将登台演出的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庞大辉煌的诗歌星云所吹响的嘹亮号角,盛唐恢宏气象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陈子昂去世的前一年,千年一遇、天仙下界的诗仙李白出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5-3-10 23:59 编辑

    陈子昂(3)

      历代文人对陈子昂的评价都很高。韩愈论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元好问则在《论诗》里评论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这里面用了一个典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之后,对功臣们论功行赏,公推范蠡为首,就用黄金为他铸了个像。元好问的意思就是,能够把诗文从南朝齐梁的靡靡之音中带出来,为唐诗的雄浑开风气之先的众人之中,功居第一的应该是陈子昂。
      勤学好问的元好问一共写了三十首《论诗》绝句,里面还有一首楼主也非常喜欢: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小伙伴们应该都能够看出,这首诗评论的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此诗里其实还能看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倾慕和向往。元好问自己正是鲜卑族,这个姓氏提供了明显的线索。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在五胡乱华之后使得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里程碑人物,为隋唐两代在中国恢复大一统王朝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他把北魏的皇家姓氏鲜卑姓“拓跋”改为汉姓“元”,所以我们很容易记住元稹、元好问都是鲜卑族后裔。
      元好问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应该是《摸鱼儿.雁丘词》,前半阕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赤练仙子李莫愁就是唱着这首歌出场,在绝情谷的大火中也是唱着这首歌谢幕,角色真的很酷。
      既然说到范蠡,不能不顺带侃他两句,因为楼主实在太欣赏他了。大多数人可能只记得他献西施给夫差的“美人计”,其实范蠡功劳很大,他不但亲身陪伴勾践在吴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人质时光,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各种察言观色建言献策走钢丝一般保护了主公的安全,和勾践回到越国后又辅佐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九术灭吴。更为难得的是,自古以来兴邦的功臣多矣,但像范蠡这样深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能够见机而去的君子,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可见他的智商、情商都到了何等的高度。范蠡砸掉自己公务员的铁饭碗之后下海经商,很快成为富可敌国的陶朱公,证明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知道会不会让今天一些本来不适合却硬要去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务员的年轻人有所思索。
      而在一只手可数的君子里面,和范蠡的智商和结局都很接近的就要数汉初的张良了。他家祖上五代人都在韩国为官,当韩国被秦王嬴政灭亡以后,张良并没有甘心做暴秦的顺民,而是一心要替祖国复仇。他寻访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大力士,手持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在博浪沙干冒奇险飞椎袭击出巡的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赞叹他:“在秦张良椎”。秦皇帝怒冲斗牛,大索天下,张良只好隐姓埋名逃亡,后来辅佐刘邦终于灭秦,而且在鸿门宴上保住了深陷险境刘邦的性命。
      张良不但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成功,而且能够与时俱进。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曾经献计复立六国之后来收买人心对抗项羽,大老粗刘邦拍手称赞,命人速速刻制六王印玺,让郦食其带去各地分封。张良正好外出归来,听刘邦说了这个打算,立刻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阻止这个开历史倒车的计划。刘邦茅塞顿开,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战略错误,否则中国只怕还要再陷入诸侯割据的战乱几十上百年。张良刚刚跟随刘邦之时,处心积虑地想要恢复韩国,但随着世易时移,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时代的需要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不固步自封,反而这番劝说刘邦的话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汉朝建立后张良因功封为留侯,他又能明哲保身,不预朝政,始终赢得刘邦和吕后的信任和尊重,比起萧何下狱、韩信身死,张良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位能够善始善终的。
      至于范蠡所行的美人计,也不应是吴国灭亡的主因。罗隐有首《西施》,楼主认为是一篇言简意赅、说服力很强的议论文: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所以,把吴国灭亡的主因归咎于中了范蠡美人计的人,若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存心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责任。夫差在一连串战争胜利之后的骄傲自满才是主因,何况自古明君均有宠妃,人家也没因此亡国,关键是在美人和江山之间把握好平衡。把国家没管理好的原因归咎于女人,这种论调也太给男人们丢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3-11 14: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5-3-10 23:46
      骆宾王和宋之问(3)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在乱军中不知所终,善良的人们都希望他是隐姓埋名活 ...

    有没有广告公司联系穿插广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3-11 15: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些文字,想起看过的《明朝那些事儿》。文字轻松幽默,把枯燥的历史写的如此活泼,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2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丹之韵 发表于 2015-3-11 15:04
    看这些文字,想起看过的《明朝那些事儿》。文字轻松幽默,把枯燥的历史写的如此活泼,好看

    真心觉得这个写得很好,我整理了以后打印了一份给孩子当课外书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336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335
    发表于 2015-3-12 1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5-3-11 20:47
    真心觉得这个写得很好,我整理了以后打印了一份给孩子当课外书看的

    好有心的爸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