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30 22: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儁和刘备关于接受不接受黄巾投降的谈话,说明此时刘备的政治思想还缺乏大局观,朱儁这时是从全局出发,如果轻易接受起义者的投降,就不足以警示其他造反的人和蠢蠢欲动的人。经过谈论,刘备接受了这一观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围城三面,留一面给黄巾军逃生,这个思路来源于穷寇莫追,俗话说狗急了都会跳墙,所以对待敌人,兵家认为,不如让对手逃生,逃生的时候大多是人心惶惶而且很混乱的,这时出击,便于以较少的力量,取得全胜。
从刘备的思路可以看出,尽管刘备此时政治观尚未成熟,但在军事统帅才能上已经初露头角。
后半段引出孙坚登场,孙坚是孙氏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机智和胆识,他能够在十七岁的年龄战胜海贼,不是因为勇力,而是因为把握准了海贼害怕官兵的强盗心里,所以攻心为上。
后面孙坚斩杀伪帝,一方面是孙坚的英勇,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这时已经出现天下大乱的征兆,大量的江湖草莽开始起义。
朱儁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儁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儁大军随后掩杀,斩首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儁班师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儁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三人郁郁不乐,上街闲行,正值郎中张钧车到。玄德见之,自陈功绩。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曰:“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十常侍共议:“此必破黄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权且教省家铨注微名,待后却再理会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赴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