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秋泓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

      [复制链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7.着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着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着述极富,多作“着述等身”、“等身着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8.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29.洛阳纸贵
      
      形容着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3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着”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