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学习《道德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情;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甚高德位的行为形貌是对道的效仿。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表现为恍恍惚惚的不确定性。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有了相对确定的形态停驻;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实体的呈现。在具象的实体世界,窈窈冥冥之中可以捕捉到某种情态表现。这情态表现非常本真,它蕴含着源之于道的德的信息。从古到今,这一系列表现从未改变,阅遍了众多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兴衰变迁。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基本状况的呢?就是通过观其情察其德而得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少发圣言号令,就可以任运自然。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行使了这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也不能长久地维持它的狂暴,何况于人呢?所以,注重于修道的人,以道为法式就可以趋同于道,以德为趋求就可以得到德,失道失德就会导致失道失德的恶果。同于道的人可以得到道的容纳,趋求于德的人可以得到德的畜养,失道失德则终将以失败告终。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博得人们的确信,人们是不会真正相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着脚尖立不稳,张着双腿难成行。执求成名的,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少有事功;自我矜持的,难以长久。这些做法比之于道的理想范式,实在是一种撑胀而拖沓的行为。一般存在也有不这样的,所以,奉行完善的在途规范的人绝不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处理任何事务都不脱离他的承载、供养者;虽有荣华显贵的地位权能,却能坦荡从容,超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要强逞己能而轻举天下?轻举天下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施政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译文】
    合道境地的人,他的行为无辙迹可追寻,他的言谈无瑕疵可指谪,他的谋划不必借助于筹码的演算,他的关闭不用栓梢而不可打开,他的束缚不用绳索而不可松解。因此,圣人通常留心于救护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通常留心于修复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可以说有了含而不露的明。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凭资。不懂得标榜师范,不懂得善待凭资,虽然对善不善的知见有很深的认识与把握,行为举措仍将是糊涂之至。懂得这一点是非常精要玄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译文】
    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甘作天下的沟谿。甘作天下的沟谿,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复归于婴儿般的随和态。虽深知什么是清白豁亮,却安守于摸黑行进的取态,甘作天下的试探者。甘作天下的试探者,永恒的德行就不会有偏差,复归于无所突出无所特恃的未分化态。虽深知什么是荣华显耀,却安守于平常的谦卑取态,甘作天下的虚无者。甘作天下的虚无者,永恒的德行才趋于的圆满,复归于混沌无名的朴初态。混沌无名的朴演化展开就成为各种功能性的器具,圣人发挥他那无不为的潜能就成了官长。所以,大道的体制浑然而不断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把天下抓来任意摆弄的,我看他永远也达不成目的。天下是神圣的存在,是不可以任意摆弄的。任意摆弄就会败坏它,紧抓不放就会失去它。所以,各类存在可以任之独行,也可以任之从随;可以任之恬柔轻嘘,也可以任之迅猛疾吹;可以任之强盛,也可以任之衰颓;可以任之安稳,也可以任之毁灭。因此,圣人戒出手过分,戒自奉过奢,戒行走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用道的原则辅助国君的,不促使国家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得到报应:武装力量所驻扎的地方,总是一片荒败;穷兵黩武之后,总是饥荒连绵。有道的人成就功果就适可而止,不敢执取功果而强梁霸道。不把功果作为凭恃,不借功果而张扬夸耀,不恃功果而骄慢待人,只把功果作为情非得已的必需,并不因此而强霸天下。要知道,事物强壮了就难免趋于老化,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总是自速其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