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秋泓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前言

      [复制链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0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繁露》导读

     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 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群得到巩固和加强, 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适应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便应运而生。他 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著的《春秋繁露》中。
    《春秋繁露》有17卷, 82篇。由于书中篇名和《汉书 ·艺文志》及本传所载不尽相同.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 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后人辑录董仲舒遗文而成书, 书名为辑录者所加,隋唐以后才有此书名出现。我国现存 最早的《春秋繁露》本,是南宋嘉定四年间(1211年)江右 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注本很多,最详尽的是苏 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 为“汉代孔子”,《春秋繁露》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 的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无 上的神。《繁露》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神秘化的比 附,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体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 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 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而体现其意志,主宰社会与自 然。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凋零,都是天的仁德、刑杀 的表现;社会中的尊卑贵贱制度,都是天神“阳贵而阴贱” 的意志的体现。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所以君臣, 父子、夫妇的关系就是主从关系。“天子”是代替天在人间 实行统治的,君主之机是天所授予的,并按天的意志来统 治人民,这就是神化君权的“君权神授”思想。《繁露》还用 五行相生相胜的关系来附会社会人事,如将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比为父子。木居左。金居右,火 居前,水居后,上居中央,比为父子之序,等等。这样就把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概念——阴阳和五行变成了体现天 的意志和目的,神化封建制度的工具。

      《繁露》还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不但为 人世安排了正常秩序,还密切注视人间的活动,监督正常 秩序的实现。如果人间违背了封建道德即天的意志,君主 有了过失而不省悟,天便会降下灾异警告,这就是所谓 “谴告”说。反之,如果君主治理天下太平,天就会出现符 瑞。可见,封建统治者与天是相通、相感应的。如果能按 照天的意志行事,维持正常的统治秩序,就可长治久安。

      根据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繁露》提出了先验主 义的人性论、性三品说。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个品级:圣 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为纯粹的仁和善, 圣人不用教化,是可以教化万民的。斗筲之性是只有贪和 恶的广大劳动人民,这些人即使经过圣人的教化也不会 成为性善者,对他们只能加以严格防范。中民之性具有善 的素质,经过君主的教化便可以达到善。这三个品级的人 性总是天所赋予的。这一套性三品的人性论,是孔子“惟 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人性论的发展。

      《繁露》全面论证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 想。所谓“道”,是根据天意建立起来的统治制度和方法, 《繁露》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加以分析判断,认为这个道是 永恒的、绝对的。它说:“见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 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 有恶;……此皆其合也。阻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 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基义》) 这里.它承认对立面的普遍存在,具有一些辩证法的因 素。但它认为这些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协调服从的 关系,否定矛盾双方的斗争,虽然它承认矛盾的两个方面 的性质、地位不同,但阳和阴双方,一主一从,一尊一卑的 地位是永不可改变的便不能转化,这是“天之常道”。然 而,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王朝更替时有发生,为 了解释这一现象,董仲舒提出了“三统”、“三正”的历史发 展观。我国农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可以作为正月(岁 首),每月初一日为朔日,朔日有从平旦(天刚亮的时刻)、 鸡鸣、夜半为开头的三种算法。每一个新王朝上台后,都 要改变前一个王朝的正、朔时间,这叫改正朔。如果新王 朝选择农历正月为岁首,则尚黑色;如选择十二月为岁 首观则尚白;如选择十一月为岁首,则尚赤色,这就是所谓 “正三统”。每个王朝都应按照自己的选择改换新的服色, 这叫“易服色”。不管如何循环变化,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和 天一样,是永远不变的。“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改道之实” (《楚庄王》)。所以,“三统”、“三正”也是董仲舒借天意之 名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武器,目的是长期维护 封建统治。

      《春秋繁露》所反映的董仲舒的认识论,是建立在神 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上的,是为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服务的。人类、宇宙万物及其变化都是天意的安排,所以, 人的认识也就是对天意的认识,只要认真考察自然现象, 或通过内心自省,就不难体会到天意。董仲舒认为“名”反 映的不是事物,而是天意,它是由圣人发现的,并赋予事 物以名,“事各顺手名,名各顺于天”(《深察名号》),即天 的意志决定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决定万事万物,完全颠倒 了名与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一条唯心主义的认识路 线。

      《春秋繁露》大力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 为封建等级制度和伦常关系的合法性制造舆论。早在春 秋时期,孔子便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的思想,后来韩非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为“三纲”划 出了一个明晰的轮廓:“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 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 ·忠孝》)董仲舒对此加以继承和神化,第一次提出;“王 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他说;“天为君而覆活之, 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 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基义》)虽然尚未提出“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正式条文,但其意思已很明确 了,待西汉末成书的《礼纬》就把“三纲”的条文具体化了。 三纲以君为臣纲为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从属于君为 臣纲的,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君权的统治。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曾提出“仁义利智信”五 常之道,在《春秋繁露》中又加以详尽论证。“仁者,爱人之 名也。”(《仁义法》)“立义以明尊卑之分。”(《盟会要》)“礼 者……序尊插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内外、远近、新旧之级 者也。”(《奉本》)“不智而辞慧狷给,则迷而乘良马也。” (《必仁且智》)“竭愚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天 地之行》)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是汉王朝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 要,也是中央专制集权制的反映,它在当时维护国家统一 和封建制度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整个地主阶级 的历史地位日益向保守、反动转化,它便成了反对革命, 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由于它高度集中地反 映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成了沿续几千年的 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在我国影响深远,危害极大。

      《春秋繁露》以哲学上的神学蒙昧主义,政治上的封 建专制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尽 管以后各个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这一思想一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书中将自然现象与社会 问题进行无类出附,得出自己需要的结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影响恶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08: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而且周 疏而不漏——《后汉书》《续汉书》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是记传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帝后纪10卷,列传80卷。记载了王莽末年到汉献帝逊位其间20余年的史事。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是世家大族的庶子,少年时代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也深深体味了世态炎凉。在刘宋政权中,他虽担任过很多官职,但一直受到权贵们的打击排挤。他一生愤世嫉俗,具有突出的异端性格。他曾写作《和香方序》,影射攻击当朝权贵,因此受到权贵嫉恨。48岁时,他牵连进刘义康谋反案,被朝廷处死。他还著有《汉书缵》《百官阶次》等书,现已不存。

      范晔著《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后汉书》附《狱中与诸甥侄书》)的宗旨。书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载王符《潜夫论》5篇,仲长统《昌言》3篇,都是探讨东汉为政得失的名作。他又于传未写了一篇长约600字的总论,对王符等人的言论作出评判,由他们的得失之议,引向更高层次的历史变化之论。范晔论史往往能抓住历史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论史的人大都对光武帝建国后不任用功臣表示不满,范晔则在中兴二十八将论中指出这正是刘秀的深谋远虑。他说光武帝对功臣崇以爵禄,而将吏事委之吏职,既避免了像西汉初年那样的分裂动乱、诛杀功臣之弊,又为一般士人广开入仕之途,满足了封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至公均被”之举。此论深合秦汉政治实际,颇具史家识见。其它如《宦官列传》的序、论,言东汉“衅起宦夫”的原因和“阉尹倾国”的过程,《党锢列传》序,言两汉风俗之变,都合情入理,切中时弊。

      《后汉书》对统治阶级的丑恶行为及封建政治的黑暗有所揭露和批判。在《逸民传》中,他借汉阴老农之口,指责汉桓帝“劳入自纵,逸游无度”。在《张纲传》中借张纲之口言“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一语勾勒出当时政治的黑暗。书中还往往将统治阶级的暴虐与农民的受苦受难联系起来记述,对农民阶级的痛苦遭遇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同情。

      范晔非常重视节义。他对东汉士子在同外戚、宦官腐朽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作了大力颂扬,也对全节守志,不入流俗的高士表示赞赏。他通过陈蕃的事迹说明:“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险阨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絜情志,违埃雾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通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后汉书·陈蕃传论》)对于那些隐者,则写他们“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后汉书·逸民传序》)李固、陈蕃等党人与逸民相比,或以入世为义,或以遁世为义,他们节义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死亡的威胁和诱惑下,屹然无所动摇,始终表现出对邪恶与权势倔强高抗的风范,在节义的精神上,他们却是一致的。范晔热情讴歌他们抗节不屈的精神,对于当时只知保全禄位的世族来说,是个不小的讽刺。对于中华民族高尚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范晔有无神论思想。他反对当时盛行的佛教,曾想著《无鬼论》来反驳佛教转世说。临死之前,他还向政敌宣称:“天下决无佛鬼。”在《后汉书·西城传论》中,他批评佛教教义“好大不经,奇谲先已”,指出智者不应相信精灵起灭,因报相寻的说教。对于天人感应,图谶符命等神学迷信,他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当时流行着光武时的中兴28将就是天上的28星宿的说法。范晔指出: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8将只是能顺时立功的志能之土而已。他慨叹东汉帝王迷信图谶,把学术引上了歧途:“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词谨免,贾逵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矣哉”。(《后汉书·贾逵传论》)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烦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为再现东汉历史面貌,范晔在著述体例上下了一番功夫。他特立《皇后纪》以反映东汉时期皇统屡绝,权归女主的政治状况。他在书中新立了一些类传。从不同角度反映东汉的政治、学术、文化和社会风气。《宦者》与《党锢》两传记宦官与党人两股势力的对立与消长。《文苑传》记词章之士。《独行传》记特立卓行之人。《逸民传》记隐居不仕的高士。《方术传》记科学技术和谶纬神学。《列女传》记才行优秀的妇女。这些类传的增设,不仅使东汉200年间的历史得到比较完整的反映,也进一步扩大了纪传体史书记述史事的范围。

      《后汉书》的文字优美流畅、热情奔放,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书中的论赞是范哗用力最多之处,一般都具有精湛思想理论、深刻历史见解与高超文学技巧相结合的特点。范晔自己对此也很自负,他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出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他特别欣赏自己在史论之后所加的赞语:“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狱中与诸甥侄书》)细阅全书,可知他这些话大体是不错的。

      在范晔之前,曾有数人写过记述东汉历史的著作。范晔《后汉书》因为有诸多优点,所以它行世以后,其他各书就相继亡佚了。范晔本打算写一部由纪、志、传三部分组成的百卷《后汉书》,以踵续班固的《汉书》,可惜志的部分还未来得及撰写,他就遭到了杀身之祸。南朝梁人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时,取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范书。因此,现在通行的《后汉书》是范晔所撰纪、传及司马彪所撰志的集合品。

      司马彪率绍统,是西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他专精学习,博览群书,不事交游。公元306年死去,时年60余。所著《续汉书》,纪志传凡80篇。其书是以谯周所删削的《后汉史》为蓝本,又补入安帝、顺帝以下之缺而成,在诸家后汉史中是较好的一部。现在除志被并入范晔《后汉书》外,其余部分大都亡佚。《续汉书》的八志有《律历志》、《礼仪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其中《郡国志》记录东汉以来地理情况,《百官志》记录东汉官制,它们对地理历史和官制沿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可以上接《汉书》的《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舆服志》是新创志目,记载车仗、服饰制度,是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八志中这三则的价值更突出一些。遗憾的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关系都相当大的《刑法》、《食货》、《沟恤》、《艺文》四志《续汉书》中都付诸阙如,影响了八志的总体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0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748
    发表于 2017-3-18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学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2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菱 发表于 2017-3-18 10:50
    太多了,学不完,

    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23: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就要有上路的渴望,要与勇敢同行。被动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鸟宿檐下,不如击翅风雨;卓越是勇敢的成果。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能战胜束缚自己的心魔,才是真正的勇敢者。有时勇敢不利于思考,但有利于实干,所以,毅力智慧谦虚与平凡是真正勇敢者的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对每人都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无论多么糟糕的东西,世界都为其预留了位置。相信雨点不会仅仅落在你一个人的屋顶之上。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总有属于你的角落。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40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2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让自己登高的,不是借用他人的肩膀,而是自身的学识;能让自己站立的,不是终日卑微的苟活,而是不屈的抗争;能让自己重生的,不是等待住事的结束,而是勇敢的告别;能让自己追逐的,不是心中远大的目标,而是不死的信念;能让自己瞑目的,不是一生辉煌的成就,而是终身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