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水水水水

    道德经典语句

      [复制链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说,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一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之苦,使他遭受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这句话,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往往会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在逆境困苦中奋发图强,才能丰富人生的阅历,成就人生的辉煌。反之,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安逸舒适,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练,往往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很难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与人为善蔚然成风,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社会成员之间融洽相处,就一定会出现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就必然会带来纷争不断、内耗严重、离心离德,进而导致工作难有起色、事业难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与人为善,事关大局、事关稳定、事关发展;坚持与人为善,利人、利己、利社会。在今天,提倡与人为善,就是要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少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剔与苛求;多一份坦诚和关心,少一点掩饰与冷漠,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当然,我们所说的与人为善,不是好人主义,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建立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之上,真正对别人也对自己负责,有利于推进事业发展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孟子认为,与民同乐同忧,就能赢得民心,成就仁政;否则,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忧百姓之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鼎力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3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一颗怜悯、体恤别人的心。不忍之心:怜悯心、同情心。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认为人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因为善良,所以有了同情心,即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到别人有困难或受苦受难时,就担心、焦虑,甚至心痛、难过。恻隐之心是人的本性,是良心的自然流露,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恻隐之心深深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大灾面前伸手相助,大祸面前挺身而出。面对弱者,应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同情;面对不公,应该坚持公平正义,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人人都心怀恻隐之心,心怀体恤之念,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3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此语出自《孟子》,意思是仅凭善良仁义,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仅凭法令法规,不能够使之自行实施,产生效力。这句话反映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强调治理国家必须把善行仁政与法令法规结合起来。孟子认为,仅仅依靠道德教化,仅仅依靠法律法规,都难以有效治理国家。事实上,道德是一种软约束,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一种硬约束,是外在的“他律”。道德通过扬善匡扶正义,法律通过惩恶伸张正义。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法律则是道德的底线。因此,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刚柔相济,获得最佳治理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3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此语出自《孟子》。“身”指本人、自身,这里指个人。全句的意思是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这句话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家庭由个人组成,国家由家庭组成。所以,个人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细胞,家庭是否幸福,国家能否强大,关键在个人。在孟子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诚实忠厚,勤俭自律,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能够和谐美满;家庭幸福安定了,国家自然会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懂得进退取舍,懂得顾全大局,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为国家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3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语出自《荀子》,意思是水既能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这里把民比作水,把君王比作船,君爱民民便拥君,君虐民民便弃君,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体现了君民关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有民族复兴曙光在前的欢欣鼓舞,又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始终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是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没有人民的支持,将一事无成。因此,必须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必定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3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用水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同时体现了老子在面对生命的态度上所主张的“贵柔”思想。传说孔子去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告诉孔子,人需要用一种柔软的态度来面对现实。他张开嘴巴,跟徒弟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徒弟说没了。老子又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徒弟说在。于是老子用混浊的目光看着徒弟说:“先失败的一定是坚硬的东西,能长时间存在的一定是柔软的东西。”老子的这些话,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人的心境应该像水一样,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可以随着各种器物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变成甘露滋润万物而无声。人的思维也要像水一样,冲破有形的禁锢,达到无形的境界。柔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39、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按照规律行事,就是明智的。不按规律行事,恣意妄为,就会招来祸患。这句话告诉我们,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遵循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不断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科学地指导发展,事半功倍,取得发展成效;反之,如果忽视规律的存在,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只能事与愿违,甚至断送发展的大好前景。但是,由于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在很多时候不能一步到位,在按客观规律办事时也可能出现失误,因此,必须经常总结经验,自觉坚持成功的,尽快弥补不足的,及时改正错误的,突破思维定式的禁锢,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从而不断有所收获、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总干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4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为满足,便是永远的满足。咎:过失。足:满足。老子认为知足可以躲避祸患过失,知足可以幸福快乐。他强调效法自然,自然界的规律是施利而不为害,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相通的,人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就必须学会知足,过分追名逐利,甚至贪得无厌,就会招致祸患和不幸。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究其原因,不正是因为对权力、金钱、美色的“欲得”、“不知足”而导致的吗?今天,重温老子的教诲,应该有所震撼和醒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