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8 08: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19:课前助学法。
有的教师放学后,总是习惯留一些学困生,为他们“开小灶”——补课。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教师这样做,似乎不妥:一是学困生很没有面子;二是给学困生了一个负面的自我暗示,“我是学困生,我学不会,老师让我补课”;三是学困生看到同伴高高兴兴回家了,自己还得留下来补课,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这样,补课成了老师“让我学”,而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导致补课时学生给教师“斗智斗勇”。有的学生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与教师打“持久战”,“反正你总得让我回家吃饭、睡觉”,熬到点就回家。课后补课多数情况是越补越差,越差越补,出现了恶性循环。同时,学生也患上了“补课综合症”、“谈补色变”。鉴于此,笔者提出变课后补课为“课前助学”,科学的说法应为课前师生共同备课。具体操作方法概述如下:放学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以到办公室有重要的事为理由,留下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学困生,也包括一部分中等生,不要让留下的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负面的心里暗示);召集同学到办公室后诚恳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为了准备明天的课,需要同学们帮助一下,看我哪些设计不合理,看哪些我讲的不清楚?”,旨在让学生产生一种“我在帮教师备课,而不是教师又逼我补课”积极的心态。试想:通过“课前助学”,教师对这些学生“学情”已心中有数,再加上这些学生课前已听了一遍,课堂上二次消化后,那有还不会之理!学生听懂了就想学,想学就能学会,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越“补”学困生越少,越“补”越不需要补、越“补”学生越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