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8 0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学习可分为互助性合作和协同性合作:合作学习又可分为帮助一一接受型、协同一一接受型、帮助一一发现型、协同一一发现型学习策略。因此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形式、策略及学习目标要求没有最佳匹配,遇到合作冲突不能快速有效解决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低效症结所在。
另一方面,现在有些课改校、级段、学科又固定了基本模式:有些课改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又依据学科阶段、性质、特点一节一节从最原始知识点设计不同课型学习流程。出现情况是要么套路化,要么新课型普通教师难以驾驭。
我在思考能否用内容+方法模块=活动思路来取代传统课型。方法模块指的是各学科、各课型都是有回忆、总结、概括、分类等理解信息,有归纳、演绎、应用、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有比较、综合、创新等生成信息三类组成,若针对每类设计不同学习方法模块,就可实现每节内容镶嵌在合适方法不同模块中,以活动统领,教师课堂就可实现模块自由组合,筒便易行。也就是说课堂结构是由不同方法模块(嵌入内容)排列组合而成。原来课型是以知识内容为明线,方法为暗线,现在我们思路是学习方法、培养思维为明线,变内容、知识为暗线,过去是只实学科素养目标(学科三维目标),现在是还要借助过程,借助学习形式渗透、整合完成社会素养目标,即同一时空完成二类课程目标。结论,从固定学科课型走向依内容任意排的方法模块,会产生课改新的意境。
中小学课堂的六大基本结构(方法)模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