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学习《道德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
    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善处下游,它就可以像天下柔静的雌牝一样。天下雌雄之间的交合,雌牝通常以柔静而胜过俊躁的雄牡。这是因为她柔静而适应于处下的缘故。所以,大国比小国善于处下,则可以主导小国;小国比大国善于处下,则可以谋求主导作用。所以,有的可以凭籍处下态势以占居主导地位,有的则可以使自己善于处下而谋求主导作用。大国不过分贪欲而让小国分享国际资源,小国不过分贪欲而让大国占居领导地位。它们双方要达成如此稳定的利益妥协,大的应该善于处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荫庇着万物,它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托求庇护的归依。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交互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让人们互相感染,对那些不为现行价值观所认可的不善之人,为什么要横加贬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重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要从事可使自己混沌无为的作为,处理可使自己无所事事的事务,并喜赏波恬浪静的寡淡风光──以保持对细微潜流的异变的敏感。
    以对待大事的态度处理小事,以对待复杂的态度处理简单,要用合道之行所生发的德能去消解细微的怨望纠结。处理难事要从轻易处入手,宏观目标要由微观构设去实现。天下难事,必然开始于简易;天下大事,必然建基于细微。因此,圣人始终都不自以为必须独揽大权,所以能成就大事。
    那些轻易许诺的,必然难以守信;视问题太过轻易的,必然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因此,圣人对这些问题都加以认真审慎的处理,所以终于没有困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来善于以道为行为典范的统治者,通常并不促使人民多知多见,而是使人民趋于愚昧浑朴。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由于他们的知见太多。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不执定什么权威知见治国,才是国家的福祥。懂得在两者之间作此选择,也就贯彻了道的原则。懂得贯彻道的原则,就体现了深得于道的玄德。玄德幽深而广泛,协同各类存在回归于道。这样就无往而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河流所汇注而成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得到人民的推崇,必先在言行上对人民表示谦下;要引导人民,必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因此他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但人民却并不感到负担沉重;虽然走在人民的前面,但人民却并不感到他构成妨碍。因此他得到了天下人民永不厌弃的真心拥戴。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所说的道太过普泛了,很难加以具体把握。要知道,正因为它是普泛的行为规范,所以才不象具体旅途的具体准则;如果针对具体旅途作具体论述,它早就琐碎不堪了。我有三条基本的行为原则,把持它以保证大道得以贯彻执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保持柔慈,就能全力以赴;保持俭约,就能行走于广阔的天地;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就能成为群体的首领。如果舍弃柔慈而妄逞勇武,舍弃俭约而行广,舍弃谦让而争先,那就死定了。保持柔慈,投入战争就能取得胜利,用于防守就能巩固。对于慈者,整个自然环境都会救助他,因为慈在守护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兴,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当士的人不勇之于武,善于投身战斗的人不泄愤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趾高气扬、骄横拔扈,善于驱动别人的人对他表示谦下。这就叫做有了不争的德,有了善于驱动别人的能耐。这就叫做符合于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统帅武装力量的人总是说:武装力量只是某一主体的客属,我不敢反客为主,不敢让它前行示人,而要让它收缩而置后。这就叫做行动无阵势可把捉,使人明白我在挥舞着的不是用于击人的手臂,拿着的也不是用于伤人的武器,于是就不会促成紧张对峙而树敌了。祸患莫大于轻侮敌人,轻侮敌人就差不多丧尽了我所说的"三宝"。所以,等到真正以武力相对抗的时候,首先宽容忍让,最后才不得已而奋起的一方通常会取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6: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而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去实行。言论有宗旨用意,行事有主从动机。正是因为对这用意、动机的不明白,所以才导致对我的不理解。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而在行事中加以贯彻的就更难能可贵。因此,圣人外面穿着的似乎是粗布衣裳,但里面包含着的却是稀世美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