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4: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去病对待自己人都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更是就是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他的名言是事业不成功就不结婚,即:“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志者事竟成,后来他果然率领汉军铁骑大破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就是辛弃疾在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那句“封狼居胥”了,兵锋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丧胆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我们一般23岁时大学毕业,霍去病在这个年纪时不但已经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功业,而且已经病死了,可能因为杀气太重的缘故,但英年早逝并不影响他成为后来无数热血青年的偶像。
      瀚海在很多中国古代诗文中又称为北海,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当年也是我们中国的地盘。这种古代地名是中文但现代地名变成俄文的情况,相信小伙伴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俄国人这种在领土问题上贪得无厌的战斗民族,只有在本朝的某段时间内才有可能神奇地被我们称为“友好邻邦”。
      李广的孙子李陵,名气之大和他的祖父差不多。他曾以五千步兵深入匈奴之境,纵横大漠,与八万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杀敌万余。后来被敌人重兵围困,在箭尽粮绝、后援无望之时投降,可能想着有一天再逃回汉朝。其实这种方式在古代并不少见,比较著名的是东晋将领朱序。他一直坚守襄阳城抵抗前秦,一年后城破被俘,投降并在前秦担任了高官。但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后来的淝水之战时为东晋做内应,不但把前秦的军力配置偷偷透露给东晋,还在两军交战时在前秦阵后乱喊“秦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真的大溃败,为东晋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回到东晋后还继续在前线抵抗北方外族政权的侵袭。
      但李陵的这一降,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却属于气节全无。朝廷中有人诬陷他帮匈奴练兵,汉武帝听信之后就杀光了他的三族,李陵也从此绝了归汉之念。李广祖孙三代军人,都是悲剧人生。小伙伴们应该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过《杨家将演义》,杨业杨老令公被辽国大军围困在两狼山,誓死不降自杀而死,但其实历史上杨业是被俘后绝食而死的。杨家将演义的作者故意安排成他头撞李陵碑而自杀,就是想用李陵的失节来衬托出杨老令公的节烈。
      李陵有位好朋友上书汉武帝为他叫屈,被盛怒的武帝施以宫刑。刑余之人心灰意冷,就发愤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书叫《史记》,他这位朋友叫司马迁。李陵还有个好朋友,出使匈奴被软禁,李陵被武帝灭族之后,彻底断了归汉的念头,还受匈奴单于之托亲自去劝降他这位朋友,但是人家坚决不降,遂被匈奴流放在北海(贝加尔湖)苦寒之地牧羊十九年,他这位朋友叫苏武。
      汉朝和匈奴和亲后,听说当年出使后便多年来杳无音讯的苏武还活在人间,就又派使节到匈奴要人。匈奴单于耍无赖,两手一摊说“我这里没这个人啊!不信,你大声叫他名字,看有人答应吗…”汉使得到当年和苏武一起出使的副使密告详细情况以后,便对单于讲:“我家皇帝打猎时射得一雁,足上绑有书信,说苏武在某个沼泽边牧羊。”单于无可对答,觉得这大概是天意要帮苏武吧,只好让苏武回到汉朝,这便是成语“鸿雁传书”的来历。

      苏武回到汉朝时,手中还紧紧握着那支十九年牧羊也不离手的节仗,虽然上面的旄都掉光了。因为十九年来只有这支节仗一直陪伴他,让他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一句颂扬他的“在汉苏武节”。人以群分,李陵有这样两个朋友,自己的人品肯定不会差。顺带说一声,杨家将演义里面那块李陵碑,所立的位置就是在苏武庙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4: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塞群英(2)

      卢纶的另一首《塞下曲》,其实楼主更喜欢些: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既不描写追击敌人的过程,也不告诉你最终到底有没有追上的结果,只描绘了一队我军铁骑即将出发追击的准备场面。小伙伴们是否能从诗中听到暗夜里战马急促的嘶鸣,看到月光下年轻战士渴望立功的迫切眼神,仿佛电影画面一般的动感十足?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此诗上佳,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却认为很不科学,并且写了首打油诗来挑刺:“北方大雪时,群雁已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种质疑很好,的确是科学家的精神。华老说月黑之夜人应该看不见雁飞,但其实在静夜中听见雁群振翅之声就可以想象是被出逃的敌人惊动的。数学家虽然很严谨,但总是缺了点想象力,理工科出身的人太缺乏想象力就比较容易无趣,还好楼主没有走到那个极端。
      另外华老认为,到冬雪飘飞之时,秋雁早已南归,卢纶的诗中季节描写混乱。其实在这点上,卢纶也没犯错。因为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有名句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见北方的大雪比华罗庚所以为的要来得早得多。这还不是孤证,因为还有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也写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诗明确地描写了北方雪、雁并存的景象,华老也许忘记了这首诗。如果想当然而不去小心求证的话,大数学家也会犯常识错误。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被网友们讥讽为“砖家”。楼主对华老十分尊敬,纯属玩笑。
      岑参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笔力雄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二联估计小伙伴们都是耳熟能详。而恐怕只有真的曾在寒冷的雪中伫立目送离人的,才能写得出这样情真意切的尾联。陆游评价岑参的诗“笔力追李杜”,可能稍嫌过誉,但岑参诗歌的感人之处以及陆游对他的偏爱都是非常明显的。岑参的诗歌中有很多是在西域重镇轮台所写,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而在陆游的诗歌中,楼主个人最喜欢的恰好也是这首和轮台有关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岑参的诗歌除了慷慨豪迈,也有侠骨柔肠。小伙伴们可以体会一下这首边关将士怀土思亲的《逢入京使》,什么叫做: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高适号称四十岁才开始写诗,却能成为唐朝第一流的边塞诗人之一,而且还是唐朝名诗人之中仕途最得意的。《别董大》正是他最负盛名的诗作: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诗胸襟开阔,写别离而无缠绵幽怨,反倒慷慨豪迈,堪与王勃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境界媲美,同为送别诗中的极品。我们在前面说过,高适和李白、杜甫都是好朋友,三人经常在一起搞农家乐。他另外还有一位好友边塞诗人王之涣,但大家最开始熟悉王之涣大概并不是从他最负盛名的边塞诗,而是从小学课本里的《登鹳雀楼》而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妇孺皆知的作品,但并不是艺术成就最高的。那么,王之涣成就最高的作品是哪一首呢?楼主可以讲一个故事引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4: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旗亭画壁

      开元年间的一个傍晚,洛阳城内的旗亭酒家。只见几个文艺青年勾肩搭背地走进来,店主抬眼一看,原来是王昌龄、王之涣、高适这三位酒肉朋友。三人都是以边塞诗驰名,自然慢慢就结成了饭团经常在一起腐败。一番推杯换盏,酒足饭饱之后,就该准备埋单了。大家知道2B青年们经常是一起吃到残羹冷炙了才开始琢磨这顿饭让谁埋单的事情,以前楼主和小伙伴们决定这种事情,经常采用转盘的方法,转盘停下来时勺子的长柄正对着哪位,这顿饭就由他荣幸地埋单了。其实文艺青年们如果囊中羞涩的话,困扰也是一样的,但解决方法就不能这么2B了。
      旁边桌上是一群梨园子弟正在聚会,大家一边抚琴一边吟唱今天的经典唐诗,也就是当时新鲜出炉的流行歌曲。王之涣灵机一动,遂提议:“咱哥三在诗坛向来齐名,一直难分高下。今日不需自吹自擂,就让娱乐界媒体投票如何?”王昌龄与高适狐疑道:“如何投票?”王之涣嘿嘿一笑:“等她们几位梨园女子唱起歌来,咱们三人之中谁做的诗被唱到得最多,就算拔得头筹。输家自然该付账,如何?”王昌龄和高适都是信心爆棚,齐声道:“如此甚好!”
      三人计议方定,只见几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 MM 怀抱着琴瑟琵琶,越席而出。第一位紫衫姑娘清了清嗓子,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寒雨连江呀…夜入吴,平明送客呀…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洋洋地提起筷子,在墙壁上画了一道横线:“这是俺的《芙蓉楼送辛渐》”。第二位白衣女子随即开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嘿嘿一笑,也拿筷子在墙壁上画了一道:“嗯,《别董大》。”
      大家都能想象,就像在评委投票中暂时落后的选秀歌手,现在最紧张的就是王之涣。第三位黄裘小妹一开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哈哈大笑“me two. 不好意思!”提筷在墙上再画一笔,四票中已得二票,稳操胜券,进入安全区,顺便斜眼一瞥,看王之涣脸色如何。
      三人之中王之涣成名最早,此时脸上实在挂不住,便恨恨地道:“这几个女子都是下里巴人,岂懂得阳春白雪?”手指一抬,指向最后那位一袭青衫的绝色女子:“这位压轴的美女衣饰品位最高。她所唱之曲如果不是我的诗作,我从此就封笔不做诗了!”这大话一经出口,自己的掌心也偷偷冷汗直冒。青衫女子玉口微张:“黄河远上啊…白云间…” 王之涣不禁吐出一口长气:“美女你就是我滴亲娘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作《凉州词》。
      只听得青衫美女曼声唱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好容易等到她这一曲唱罢,王之涣按捺不住一拍桌子:“好诗!”三人齐声抚掌大笑。王之涣成功复活。美女们被吓了一大跳,心想这是哪来的2B青年喝高了?过来问明情由,方知近在眼前的居然正是偶像。这就好比你在卡拉OK唱歌,旁边叫好的居然是黄霑、罗大佑和李宗盛。要是换了你,肯定也会又惊又喜地立马对李宗盛们说“这顿我请!”所以美女们纷纷要求才子们在衣衫上签名留念、合影之后,还不出意外地为偶像们付了酒钱。双方遂两桌并作一大桌,再次吆五喝六,群魔乱舞,尽兴而散。当然,这则“旗亭画壁”的故事重点是要夸奖夸奖王之涣的。但王昌龄在四首中赢了两首,实在无愧“七绝圣手”之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首《凉州词》,容楼主再来扒一段后记。能蒙青衫绝色美女选唱此诗,王之涣并非侥幸。在楼主个人的评价中,此诗可以列入唐人七绝的前五名。如果画象一首诗,必是好画;如果诗象一幅画,必是好诗。《凉州词》气象壮阔苍凉,画面感极强,本身就已是一幅绝佳的塞外山水图。而且历代画家均高度评价此诗,并常常为之作画。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得了一把画有塞外风光的好扇,遂交给一位书法家题写自己最爱的这首凉州词。老先生诚惶诚恐,书写时竟然一不当心把那个“间”字漏掉了。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越紧张越容易坏事。当时可不像今天,光标移回去再添个字即可。叶赫那拉氏喜怒无常,她的名言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生不痛快”。到了进献御扇那天,明白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的老先生深知此行凶险至极,嘱咐家人先备好了棺木,再行进宫献扇。慈禧一看扇子,果然大发雌威:“老东西竟敢少写一字,难道是欺我没有学识吗?推出去砍了!”
      老先生忙道:“老佛爷息怒!微臣这是借王之涣诗意填的一首词呀: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虽然凶残,但能统治中国半个世纪,那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心想事已至此,扇已定不能复原,空杀人也是无益;亏得他想出这一着,倒是可以成为一段诗话,我又何苦枉做恶人?稍一沉吟,遂命人赐老先生黄金百两压惊。老先生磕头谢恩而退,后背衣衫已被冷汗浸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文化可以赚钱,更可以救命。
      慈禧因此扇上少了一“间”字,遂赐名“无间扇”以志之。清室亡后,此扇为溥仪宫人所盗卖,流落民间,辗转为一老道所得,以为至宝,且自号“无间道人”。后老道潦倒困顿,尝于广州闹市中为人题春联以糊口,故人多知其名。可叹乱世流离,人扇均不知所终。今港人所谓“无间道”,盖以讹传讹从此来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不易

      楼主在写陈子昂和王维时都捎到了的又一位天王巨星白居易,现在终于要正式登场了。年轻的白居易初到长安时尚未成名,打算按照唐朝当时的习惯,带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的名士,若能得到对方的赏识和推举,便可在京城迅速提升知名度。当年陈子昂这样做过;李白也这样做过,甚至还写了句非常肉麻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来吸引这位韩荆州大人的眼球,但实际效果甚微;只有王维在太平公主那里取得了成功。所以白居易需要仔细想想,到底该去拜哪个码头。
      当时有位大名士顾况,既是诗人又是鉴赏家,关键是他曾经的浪漫爱情故事简直就是一个传说,白居易便决定去走他的路子。顾况年轻时家住洛阳,有天在宫女所居上阳宫的下水口处,偶然瞥见一片顺流而下的红叶上似乎有字迹,拾起来一看,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暗自思忖,这应该是长居深宫、寂寞无聊的宫女在投漂流瓶找笔友啊。才子遇到这种情况,当然要回复一个,便将红叶翻过身来,在背面题道: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然后走到上阳宫的上水道,将红叶放下去。不知这位宫女是否每天都负责打水的,居然真的收到了顾况投回来的漂流瓶。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我们就只能称之为“天作之合”。此后顾况和这宫女便经常性地到上、下水道投件和收件,从而建立了稳定的网恋笔友关系。但双方都知道,这是一段没有明天的感情。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发生了安史之乱,洛阳沦陷。对很多诗人来说是悲剧的事件,对顾况来说可能却是喜剧。他趁着一片大乱之时找机会闯入上阳宫,寻到了这位宫女,并成功完成了好莱坞式的大逃亡。后来两人喜结连理,白头到老。从此这对哥哥姐姐就成为了传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红叶传诗”也成为著名的典故,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如今,晚辈白居易就来到了这位不老传说的家门口,托门房递入自己的诗集和名片,请传说哥品鉴一下。
      顾况看了名片一眼,捻须微微一笑:“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随手翻开诗集,但见第一页上遒劲的字体写着的正是流传到我们今天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顾老先生一读之下,不禁捻须赞叹道:“这年轻人若晚生一千三百年,尚需逃离北上广。如今既有幸生在我大唐,并无营业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汽油消费税之类,有才如此,居即易矣!”立刻广为推介,白居易的诗名很快便誉满长安,二十九岁时果然进士及第。
      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就广为流行,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在他去世时,大老板唐宣宗亲自为他写的悼诗里有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把这两个特点贴切地表达了出来。白诗的第一个特点是用词浅显易懂,童子、老妪都能听明白,不像贾岛们那样故意走生僻高深的路线。白居易每次写好诗后,会先拿去念给一位老婆婆听,如果她听不懂摇头,就拿回来修改,要一直修改到她能明白了才发表出去,所以被赞为“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不像今天有些人写文章,非得高深到别人难以明白。另外楼主突然发现,自己之所以不能成为李白和白居易这个级别的诗人,应该是生命中缺少了一位贵人老婆婆。
      白诗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当时就名声极大,中原、域外都声誉远播。其实正因为用词浅显易懂,男女老少都喜欢吟诵,所以才非常受欢迎。长安城有位歌伎收的出场费是市价的双倍,因为她自夸说:“我能整首唱诵白学士的《长恨歌》,其他歌伎怎么能和我相比呢?”有位叫葛清的人,从脖颈到后背有空的地方都刺上了白居易的诗歌,密密麻麻一共刺了三十多处,还请人配上了图画,搞得图文并茂、体无完肤,被称为“白舍人行诗图”,就是能走的诗歌图画。白居易的诗歌不但传到了西域胡人,还东渡日本。日本人对白居易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李白,醍醐天皇曾言:“毕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 在当时,“诗仙”的名号不是属于李白的,而是属于白居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恨歌

      名气大了就有话语权,而强大的话语权在监督缺位的时候自然容易颠倒黑白,楼主说的并不是“亩产万斤”的《人民日报》,因为前奥运冠军邓亚萍小姐说了“人民日报从来不说假话”,楼主说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正妃,被李隆基见色起意抢夺而来,眼见得天子贵妃比寿王妃要风光富贵得多,当然从了。正值中国历史上风俗最开放的唐朝,本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冲淡了中原严肃传统的时代,大家对于这种事情也能接受。但毕竟是公公和儿媳之间的狗血剧情,换了其他人毕竟也不好意思这么高调地讴歌啊。白居易却将这不可能的任务完成得出类拔萃,凭一己之力就扭转了玄宗和杨贵妃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不需其他理由,只因为《长恨歌》实在太优美了。戈培尔那枯燥的谎言重复一千遍都能成为真理,何况长恨歌传唱了一千多年呢?玄宗和玉环最终演变为刻骨生死恋的象征,虽然安禄山那肥硕的阴影总挥之不去。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用汉武帝指代唐玄宗,这一点大家都能明白。就像现在微博上很多人痛斥某国的可悲现象,末了来一句“我说的是朝鲜”,修辞手法是类似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明明抢了自己的儿媳妇,却说原是养在深闺。相信这个风格你并不陌生,现在有不少媒体一直在发扬光大。“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联千古名句,成为“天生丽质”、“回眸一笑”、“六宫粉黛”三个成语的出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虽未封皇后,但玄宗在原来的皇后过世后再未正式册立皇后,贵妃便是后宫第一人,而她更是实际享受了皇后待遇。这就像前阵子解放军总政治部说,以后唱歌的老艺术家虽然也不能再称为将军,但可以享受将军的待遇,性质是差不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明真相的群众总是不能以稳定的大局为重,所以第一夫人原是皇上儿媳的谣言开始流传开来。这对苦恼的情侣只好跑到离长安六十里外的骊山华清池去度假,图个耳根清净。“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影视作品中的男主角唐玄宗常常是英俊潇洒的,其实他比杨玉环大了三十三岁,年龄并不是问题。小伙伴们是不是又开始相信爱情了?
      为了维稳,官府迅速以非法集会的罪名抓捕了几个茶馆大V,从肉体上制止了皇帝公公娶儿媳的谣言传播。大唐驿报经过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也弘扬了爱情并不能通过荣华富贵买到的正确价值观。一片和谐之后,这对情侣终于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美女都很作,杨玉环应该是美女,所以她也很作。因为她爱吃荔枝,年纪大三十多岁的老公自然很会照顾人,就命人用传递紧急军情的快马接力方式把产于岭南的新鲜荔枝直送到华清池。杜牧的《过华清宫》生动描绘了这穷奢极欲的感人爱情: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都累死几匹,荔枝尚未变色。这当然不要紧,因为千里马常有,而荔枝不常有。荔枝确实很美味,苏轼被贬官岭南时,就曾经为它写过一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同样是喜欢吃荔枝,苏轼得被远贬到不毛之地才能作为副产品享受,杨玉环却可以一边泡着温泉坐享使命必达的快递服务,这就是屌丝和女神的区别,也是学得好和嫁得好的区别。
      杨玉环的得宠,使得她一家“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少见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可喜现象,因为生个女儿还有可能让她去成为皇帝的宠妃,生个男孩难道让他去造反自己当皇帝?可惜好日子不能永远这样过下去,杨贵妃传说中的情郎安禄山最后还是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玄宗丢下王维等大臣们,带着宠妃、近侍仓皇从长安出逃。到了马嵬坡,终于“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玄宗晚年时回到长安,每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走过自己曾经和杨玉环一起游玩的那些地方,看见“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不禁对杨玉环念兹在兹难以忘怀,还找了据说有法术能够上天宫入地府的道士到处去寻找她的去向,“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费了很大的劲头以后,才终于在某处海外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仙的杨玉环。可惜天上人间,仙人永隔,能做的只有回忆当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了。这就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迹杭州

      居易曾经在杭州为官,并留下了那首进入课本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诗里的“白沙堤”,就是今天西湖上的白堤。很多人包括杭州本地人都以为这条白堤是白居易所筑,非也非也。白居易筑的是白公堤,西湖上的是白沙堤。但白居易曾经疏浚西湖水系,造福当地人民是确凿无疑的,据说他离开杭州时还留了首诗: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杭州市民们是很怀念他的,有意无意地把西湖上秀美的白堤说是白居易所修,也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吧。楼主初到上海读大学时,第一个国庆节就屁颠屁颠跑到杭州去看慕名已经的西湖,一见之下果然是秀美绝伦,人间天堂名不虚传。
      白堤上最有名的景点当然是断桥,但楼主在白娘子泡到许仙的断桥上低头琢磨走了三个来回,也没看出断在何处,只好大胆求问几个本地人:“请问这座桥为什么叫断桥啊”?被问者都是一边摇头说不知道,一边用鄙视的眼光打量楼主,意思大概是我们一直就这么叫的,这还有“为什么”吗?后来想了想,瞄着位正在湖边锻炼的貌似退休老知识分子的先生去请教这个问题,果然得到了靠谱的答案。原来每当瑞雪初晴,站在附近的山上向下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而阴面依然白雪覆盖,雪链在桥中而断,看起来仿佛桥断了,故名断桥。
      从断桥走过一段秀美绝伦的白堤,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孤山。与孤山有关名气最响的是曾经被关押在这里的一统江湖日月神教任我行任大教主,但有真实身份证的名人却得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林和靖颇有诗名,但说实话楼主连一首也记不全,只能背得两句。张若虚靠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号称“孤篇压全唐”,已经让人很不忿;林和靖更过分,只靠这两句就在诗歌史上牢牢地抢得了一席之地。凭什么呢?若为历代咏梅诗评个名次,这一联基本上稳居榜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