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乡村九哥

    《弟子规 》易解及故事

      [复制链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二、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故事】苏轼改诗

      北宋时期,有一天,大文学家苏轼到丞相府去拜访王安石。因王安石正在接待别的客人,他就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等待。闲着没事,他随手翻阅起了王丞相书桌上的书籍,发现桌子上有一首王安石没有写完的诗:“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读了以后,他笑了笑,在心里说:“王丞相的诗把季节弄错了。菊花在秋天正开放的时候,怎么会落呢?”于是他提笔续上了后两句“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离去了。不久以后,他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秋天到了,他院子里的菊花落了一地的花瓣,他这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在秋天开败的菊花。
      我们从这个故事应该吸取教训,不要自作聪明,骄傲自满,对于别人所作所为妄加评判,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平和以待人,要牢记古训“满遭损,谦受益”①。

      【注释】①满遭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不但自己受损,而且使别人讨厌;谦虚谨慎不但自己受益,而且也使别人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直不疑辟谣

      直不疑是西汉时期南阳人,为人好学,不图名利,是位忠厚的长者。后来,直不疑被朝廷任命为高官,有人嫉妒他,就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虽好,但品行不端,与他的嫂子有不正当关系。”许多人听说后,都这样传开了。后来直不疑说:“他们真是一派胡言,我根本就没有哥哥。”由此看来,遇到事情,如果没有根据,就不要轻易地乱讲,也不要轻信。因为“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所以我们要懂得谗言都可能是要挑拨离间,千万不能让小人有可乘之机,对谗言要有判断能力,要相当谨慎,有一句诗提到“谗言慎勿听,听之祸殃劫。堂堂七尺驱,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所以处公事当中大家可以直言不讳,但是私底下谗言飞来飞去的时候,心要把持住,要用自己的德行和智慧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易解】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故事】信守诺言

      古时候,有一个叫赵柔的人,因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而闻名于世。有一次,赵柔和儿子一起到集市上卖犁,有个人准备出二十匹绢买下犁。双方谈好价钱后,那个人回去取绢去了。这时,又来了一个商人,看到赵柔的犁质量好,立即要出三十匹绢买下。儿子听到商人的价钱高,就想卖给这个人。赵柔对儿子说:“说话要算数,怎么能因为有利可图而放弃信用呢?”后来,第一个买主来了,赵柔父子就把犁卖给了他。赵柔信守诺言,被人们传为佳话。
      赵柔的这种做法,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相信他的儿子将终其一生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能因为利益而放弃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诚实,说话算数,即使对孩子也是同样。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儿子非缠着跟妈妈去集市不可。妈妈嫌带儿子去不方便,于是就哄他说:“别闹了,好好在家里玩,等妈妈回来了,让爸爸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见曾子真的要杀猪,就说自己在哄孩子,不要当真。曾子却说:“孩子小不懂事,一举一动都跟父母学,你今天骗他,他明天就会去骗别人,这怎么能行呢。”曾子最终坚持把猪杀了。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守信用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易解】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这样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急躁的个性。

      【故事】裴①秀学礼

      裴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从小就知道勤奋学习,从不放过向人学习的机会。裴秀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家中常常有客人来访。家中每次宴请客人时,母亲总是让他端饭送菜,服侍客人。裴秀把接待客人也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接待过程中,总是言语虔诚,举止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懂礼,也都很喜欢他。裴秀也因此养成了优雅的谈吐,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注释】①裴:pé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婉转曲折说服太后

      公元前265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国用长安君当作人质方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也不听。这时,左师触詟①去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接见他。他先从太后的身体和饮食说起,使太后的气渐渐消了。接着又请求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职务,说明了父母爱护子女,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不要只顾眼前。最后,他才劝太后疼爱长安君,就要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然的话,一旦太后去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这委婉曲折的一席话说服了太后,使太后终于答应让长安君去当人质。齐国这才出了兵,解了赵国之围。

      【注释】①詟:zh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故事】三年不窥园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潜心学习,整天钻在书房里,什么事情也不过问,吃的、穿的也不讲究。据说在他家的旁边有一个菜园,但是他由于学习过于认真,有三年的时间竟没有踏进过那个菜园一步。所以后人说他“不窥园中菜”。董仲舒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整天东家长西家短地拨弄是非,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中庸之道

      蔡老师在学校时曾经遇到这种情况:在老师的团体当中,一派是拥护校长,另一派觉得校长做的不正确,在批评校长。因为这些老师彼此之间在搞意气之争,所以他们就没有心思把工作做好。在这个时候,蔡老师说,我们应该站在中间不要动,但也不是傻站在那里,要干嘛呢?“傻笑”,要笑一下而已,不能一直在笑,那真成为傻笑了。同时,我们应该要把本分事做好,该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还应该照旧。当我们站在中间,站久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个骂领导骂得很凶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太过了。这时我们要找机会劝解他,比如说他骂人口渴了、饿了,我们就送饼干给他们吃,“你们辛苦啦,来吃一点饼干。”结果他们有点不好意思,人家蔡老师都没说话,而我们是否有些过分了。这时我们继续“傻笑”,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站在领导一边的人,他们会慢慢察觉,一味的袒护,对领导有没有帮助?毕竟领导者的过错还是应该承担。因为在领导的位子上,就应该承担领导的责任。你一味袒护他,只会让他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这样不是帮他,而是害了他。后来,蔡老师同这些跟领导者关系密切的人沟通了思想,跟他们说,你们应该多多提醒领导者,不然大家的这段情谊就浪费掉了。因为“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看到对方错了,你不劝他向善,那你和错误人的德行都有缺失。后来,蔡老师又回到了学校,对领导者骂得比较激烈的老师,走过来跟蔡老师握手说:“当初我们那样做,确实太过了。”
      所以,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目标在哪里?纵使我们要讲出领导者错在哪,也不能背后大喊大叫,应该找到领导当面将利、害、事实真相讲清楚,给领导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善相劝”,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因为真正目的是要把事做好,把团体经营好,所以绝对不应该意气之争。因此当“彼说长,此说短”时,我们要敬而远之,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我们的表现唤醒每一个人的惭愧之心,也要懂得顾全大局,为了团体的利益,在开会研究问题时还是该说的要说,尽每一个人的本分,会后绝对不要乱说,把时间耗费在无谓的口舌之争上。
      古人曾说:“中庸使人处于不败之地”。从一个国家历史来看,也常常出现过党争之祸,朝廷里面分成两个或者更多的派别,这样很不好,搞到最后造成两败俱伤。所以,我们与人相处时,如果遇到有一种拉力,你是这边,还是那边?最好两边都不站,这是最明智的。两边都不站很不容易,所以要练一个功夫叫“傻笑”。不要插嘴,如果要讲一句“对了”,那你就完了,你插一句嘴,这边认为你跟我是同伙,那边认为你跟我不是同伙,所以“傻笑”就好,“话说多,不如少”。
      这种“傻笑”其实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方法。在这种方法里,需要人具备“水”一样的性格。因为水孕育着生命,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水。冰山雪峰,飞瀑悬泉,细流素潭,江河湖海,水无处不在。水养育人类,也给人以启迪……
      水具有两大特性,第一是“安于卑下”,“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有润物之功,但从不居功自傲,它总是低着头,流向人家不愿意去的低洼之地。能够随缘不攀缘,把它放在四方形容器,它就成四方形,把它放在圆形的容器,它就成圆形,把它放在多角形的容器,它也会充满容器的每一个角落。所以老子赞道:“上善若水”;第二是“柔弱胜刚强”,水是最柔弱的,但滴水又能穿石,所以,水代表着柔若胜刚强的品质。
      因此水表现出的德行,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效法,如果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水的德行,特别在团体当中,每一个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求名利上的回报,默默地奉献一辈子,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那你的这个团体就成为“天堂”了。因此大家都不要搞义气之争,都要像水一样,能够随缘不攀缘,那世界就和谐了,天下就太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效仿,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故事】榜样的力量

      有一次,蔡老师带着“中心”的一个小朋友到楼下捡拉圾,看到对面站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站在那里看着蔡老师捡,一动也不动。这个时候,蔡老师就往她那个方向走去,对她说:“请你帮老师把那个拉圾捡起来好不好?”她就随手蹲下把那个垃圾捡起来,眼晴还在看着蔡老师,她一捡起来,蔡老师马上给她肯定说:“太谢谢你了,来来来,我们一起捡。”于是这个小女孩就跟他们一起捡,捡得很欢喜。捡了一些,没有装垃圾的袋,这个小女孩就冲到她的家里拿出垃圾袋,他们又一起继续捡,捡满两个垃圾袋,她又冲进去拿第三个,当拿到第五个时,蔡老师赶快阻止她不要再拿了,不然要捡到半夜啦!蔡老师说:“好啦,今天就捡到这,谢谢你,谢谢你!”蔡老师顺势让她来参与,她也觉得很欢喜,看到整个庭院都已变得很整洁,他们就一起捡到马路上去了。结束后蔡老师就让“中心”的小男孩,到楼上取来新疆的葡萄请她吃,同时这也是给予她正面的肯定。从此以后这个小女孩就有机会跟“中心”的很多孩子一起玩,并且也常常学到不少圣贤的学问。所以我们要让人一起来行善,也要因事利导,以身作则,不能强加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2

    主题

    4万

    回帖

    51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三个陌生人成为亲人

      2004年7月,辽宁省灯塔市五星镇黑沟台村的农民高威,突然要变卖自己刚住了3年多的新房子,为的是给一个和他不是亲兄弟的大哥治白血病。然而,这新房子正是他这位不是亲兄弟的大哥帮高威盖起来的。2005年的春节,高威突然接到一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一位从未谋面,素不相识的大哥对他说,他要帮高威把卖出去的房子给赎回来……
      事情还要从1994年说起,那年,高威的爷爷患了白内障,高威七拼八凑凑了1000多块钱,就带爷爷去辽宁省辽阳市里看病。到了医院,医院决定给老爷爷做白内障切除手术。当高威得知手术要4000多块钱时,他手握着那七拼八凑的1000多块钱,坐在床边发愁。
      当时,一位大哥因患重感冒,也在医院住院,而且就和高威的爷爷是邻床。高威在床边唉声叹气,当时这位大哥就问:“你到底是怎么了,你爷爷什么病啊?”高威想告诉他也无所谓,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了。听后这位大哥说,你甭愁了,快去给你爷爷办手术手续吧,这个钱我给你交。高威当时一愣,他都傻了,觉得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呢?因为两人素不相识,一回面也没有见过。
      高威考虑了很久很久,将来他会让我做什么呢?始终找不到答案,但眼前的事实,逼着高威必须得有钱才能给爷爷做这个手术。当时高威想,爱咋咋地吧,就把这个钱先用上以后再说。做完手术后,高威的爷爷在医院住了15天,而那位大哥7天就出院了。通过值班的大夫,高威得知那位大哥名叫栾福山,在市农业银行上班,具体地址在哪就不知道了。
      那年的年底,高威卖了一些粮食,凑齐了2000多块钱,并找到栾福山工作的地方,把钱还了。当时栾福山拍着高威肩膀说:“老弟,以后你要是有什么困难,你找大哥来,尽大哥所能,能帮你的呢,就尽量帮你。”
      从那以后,两人也一直没有联系。而且高威也觉得很自卑,他觉得自己这种地位和人家联系不上,相差很远,所以一直都没有联系栾福山。
      1999年春节,栾大哥去黑沟台村看高威,看到高威家四世同堂都拥挤在不到80平米的房子里,栾福山对着高威说:“我帮你把这个房子盖起来吧。”当时,高威以为是说玩笑话,所以也没在意。2000年正月不久,栾福山就给高威拉去了4车砖,过不几天,又给他送去8吨水泥。又过了两个月,栾福山亲自拉来了铝合金门窗,当时他还拿了两万块钱给高威说:“这钱你留着,找点儿瓦工和木工,你赶快盖吧。”当时高威就懵了,心里想,这一生我怎么去报答人家呢。在栾大哥的帮助之下,当年年底高威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转眼就到了2004年,年前两人还有联系,可过了春节以后,高威就再也联系不上栾大哥了。打电话到单位,单位就说不在,打手机就是关机,高威心里很纳闷。2004年“五·一”节,高威要上辽阳市里去买种子和猪饲料,于是顺便去看栾大哥。来到栾大哥的办公室,看到没有人在,当时高威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当同单位的女同事说栾福山得了白血病,去天津治病了,高威一下就坐在地上了。“这个病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谁都明白,这白血病会死人的。”当时高威心里乱乱哄哄的,什么也不想买了,坐车就回家了。回到家,把事情告诉家人后,高威决定去看看栾大哥。于是把仅有的几头猪卖了,加上买种子的钱,再借一些钱,凑了一万多块钱,直接踏上去天津的路。
      坐火车到达天津,高威找到了天津血液研究所,找到他的栾大哥。从那以后,高威就在那儿一直护理着栾大哥。
      日子久了,主治医师赵主任,都把高威当成栾福山的亲兄弟了。有一天,赵主任把高威叫到办公室里谈话:“你大哥这个病现在治疗效果基本还可以,但是老打那个药有耐药性,要给他换一种药,你看你能承受得了吗?”“正常的话要6万块钱,要是多的话6万元还不够。”听到这个数字,高威都愣住了,当时他想,我有什么办法帮大哥把这个难关渡过呢?如果我让他活一个月,有一天他躺到地底下说,认识我这个老弟还可以,让他多活一个月,我也就尽到兄弟的义务了。
      想着想着,高威突然眼前一亮,他想到了自己心爱的房子。于是他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卖房子。回家拿上钱,高威当即赶回天津和大夫说:“你给我大哥继续治吧,钱我给凑齐了。”
      一开始,栾福山并不知道高威把房子卖了给他治病。后来,当地有些报社记者去看栾福山,当得知一直以来陪护着栾福山的是这个农民朋友,记者们当即采访高威。高威便把两人从素不相识到成为兄弟,再到卖房子给大哥治病的过程全告诉了记者。没多久,这件事情就登报了。
      当栾福山得知此事后,感动得眼泪直流。他说:“现在的社会别说是异姓兄弟,就是亲兄弟姐妹之间,也很少有卖房治病的,特别是在农村,房子像命根子一样,房子要没有了还怎么生存呢?”
      2005年正月十二那天,高威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直接问高威那套被卖了的房子现在怎么样了,能不能有赎回来的希望。高威当时觉得很惊讶,也不敢相信有人愿意帮他赎房子的事,于是他如实地说:“不可能吧,即使赎回来也得给人家损失吧。”谁知电话中的这个人当下便说:“我帮你赎这个房子,你问他要多少损失,我给你汇钱过去。”
      这个人还让高威和当初买房的人研究一下需要多少钱。当时,高威不敢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所以也没有去理会这件事,也没去和人家谈赎房子的事情。
      但是过了两天,高威又接到电话,还是这位先生。“钱已经给你汇去了,密码我告诉你,卡号我告诉你,你马上到当地邮局去取。”听到这样的话,高威还是不敢相信,但他还是去邮局了。高威说,这是他头一回拿白纸换钱。
      当邮局的营业员取钱给他时,高威相信了。拿着这些钱,高威的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高威对记者说:“他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隔千山万水,白给我这些钱,他也不能指望还啊,我拿什么还他啊?”因为栾大哥那时候病情还没有完全缓解,还需要很多的钱,所以高威当时没把钱及时拿去赎房子,而是把钱给栾大哥送去。到了天津,栾大哥告诉高威:“你还给我送来,他给我还汇来5万块钱呢。”
      这位先生前后两次,总共汇了25万块钱给高威和栾福山。然而至今,他俩还没见过这位不知名的先生。
      高威说,直到现在,他也不认识这个人长得什么样,是干什么的。高威说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有机会去看看这个素不相识的大哥。
      当记者问到栾福山:“当时你们素不相识,您为什么要帮他呢?”
      栾福山说,当时什么也没想,也没想什么图报,或者将来他给我什么帮助。因为当时有两件事:一是我从小到大,对孝敬老人的人特别佩服,非常尊重。我看到高威精心照顾他爷爷,我当时心里就有一种挺佩服的感觉。二是当时我看高威挺实在,为他爷爷治病跑上跑下的,有时候一天为了借100块钱,高威着急得不得了,当时从内心就想帮他,什么没想,就想帮他。而且当时帮他的时候也很有难度,到现在高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所有的钱都是跟单位的同事借的,还有卖邮票凑出来的钱。
      比如说,帮他盖房的那些东西吧,砖、水泥、那些门窗,都是跟朋友赊的,就说农村的亲属要盖房子,一直到我有病这些钱也没还上。后来人家听到这事以后,赊的时候不是给人家打的条吗,有病以后很多人到医院来了,说你怎么这么干呢,当面把条就撕了。就在住院期间,去年有病以后,总共赊了人家1.8万元钱,根本还不上,差人家盖房的钱根本还不上。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汇钱帮高威赎房子、寄钱给栾福山治病的李先生,但他告诉记者,他愿意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好人。于是,记者只能通过电话进行采访。记者问:“您为什么会帮助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李先生说:“我觉得这两位都非常让我感动,像高威这样有义气,像栾先生这样的好人,我认为我们有这个义务要帮帮他,给他们捐献这些钱。”还说他开了一家小公司,应该说还有这个能力吧。平时也经常做这种慈善捐款的事。
      栾福山告诉记者,社会上这么多人关心他,他特别有信心可以完全康复。他说:“人间的真情,就是所谓真情无限,无限真情,形成一种爱的传递,你帮我,我帮他,所以人活在世上,起码应该多做好人,多帮助别人,多为他人,所以说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总会有好报的。”
      当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们的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他们从陌生人到朋友到兄弟,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应该懂得“施比受更有福”。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主动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