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宝亮唱的那首《暗香》,出处就在这里了。梅花这种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清幽香气,特别契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品位上胜于浓烈有余但含蓄不足的桂花、水仙之类,成为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顶级。所以欧阳修评:“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王士朋的评价则是:“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语文课本中有白居易的《卖炭翁》,楼主每次读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忍不住发一声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浅白的用词、强烈的对比,把体制外人民被体制内临时工随意抢夺的困苦处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但“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结局,与我相比,也不算特别悲催。前阵子曾经在网上看到新闻,一位85岁老人还在街头骑三轮自食其力。另外还有新闻说,我们个人拿到的税后工资基本只有企业人力成本的60%左右,其他部分都是交社保和个人所得税了。楼主一直以为社保和个人所得税就是排到类似于保障这种孤寡老人基本生活的场合呢,怪不得大家说中国的新闻只能分开看,就是不能看合订本,否则会产生幻觉。那位以蹬三轮为生的老人路遇城管抢车,老人苦苦哀求并自扇耳光,仍被城管没收电瓶,绝望之余高喊“你们还不如小日本、不如国民党!”卖炭翁应庆幸没生在今天,否则损失就不只是一车炭,而是直接把这小贩的作案工具牛车给没收了。鲁迅先生把中国人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可能让今天的某些肉食者很不高兴,以至于被请出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所以楼主认为这篇可能让城管及城管背后的人也很不高兴的《卖炭翁》还能残留在语文课本上实在是一件很侥幸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 之 中隐闲官

      李益有一首《江南曲》,描绘一位妇女对丈夫常年在外经商不归的闺怨之情: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楼主曾经以此诗为谜面,谜底打唐诗一句,有位朋友很快猜出来,谜底正是白居易的另一首代表长诗《琵琶行》里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记得《长恨歌》好像不在中小学课本之中,不知道是否因为前半段的内容少儿不宜,所幸《琵琶行》全文入选。
      当时白居易因为上书直言政事而被当朝宰相所恶,贬官江州司马。江州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经常用偏远地方的刺史、司马这类官职来安置被贬的中央高级官员,基本就类似于变相发配。白居易在江州郁郁闲居两年后,有一天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红极一时、年老却被人抛弃的歌女,听到她所弹的琵琶曲,不由得伤怀对方和自己的人生际遇,便写出这首《琵琶行》,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感慨。
      说到这位李益,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楼主最喜欢他那首四句中用了四个典故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来历。屡立平定边疆之功的马援自己后来也是病死在远征途中,实现了他的志愿。西汉班超年轻时的工作是抄写文书,常在伏案挥毫时扔下手中毛笔叹息道:“我身为大丈夫,应该学习张骞这样的人,在域外建功立业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一直是干这种笔墨营生呢?”后来果然为国出使,以夷制夷,威震西域,被封为定远侯,所以后人尊称他为“班定远”。他身上至少出了“投笔从戎”、“以夷制夷”、“万里封侯”三个典故。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年迈时上书汉帝请求 “但愿生入玉门关”,刚回到中原父母之邦不久就病逝了。春秋秦晋争霸之时,晋襄公亲帅晋军在崤山险隘对孟明视率领的秦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秦军“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这里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这句表现了全歼来犯之敌的必胜信念。初唐名将薛仁贵曾经带兵遭遇突厥十几万人,敌人派了他们之中最骁勇善战的数十人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其余人都心惊胆战,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师凯旋时,军中齐声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段历史就叫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儿子叫做薛丁山,儿媳妇就是大名鼎鼎的巾帼名将樊梨花。
      有了那次直言而被贬官的政治教训以后,白居易的思想变化很大,早期的锐气逐渐消磨,可能不再坚持于做一个仗义执言的官员了,“世事从今口不言”。他一生为官二十任,领俸四十年,当的大多数都是可以甩开膀子玩儿的闲官。在他担任正三品的高级闲官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还为此做了《中隐》一诗: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可见白居易在当时终于混到了“钱多事少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人生梦想境界。白老显然对此状态很是满意,还蓄起了家姬,其中有两位年轻美貌的分别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流传下来成为“樱桃小口”和“小蛮腰”的典故。这样的人生,想想也是醉了。
      当闲官的好处,除了有空调笑家姬之外,另外还有大把的时间呼朋唤友来从事闲情逸致的诗文创作。有次白居易邀请了几位好友一起饮酒寻欢,席间又玩起文人雅士们的老调调,以“金陵怀古”为主题,让大家每人即席写出一首七绝,若有人被推为第一,则可罚其余人一大杯酒。当下众人有的抬首望天,有的低头咬笔。正当各人还在做沉思状时,席中有一人已经大笔一挥完卷交了上来。白居易一看之下,便道:“我等都不必再写了,第一名已经在此。”众人诧异不已,只听得白乐天朗声念到: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待得念毕,众人无不点头服气。不料白居易脸一沉,对那人狠狠道:“你不要以为自己姓刘,我们就误把你当汉室后裔了,谁不知道你是匈奴刘渊的后裔?写诗竟比我们汉人还好!更可气者,你这个写金陵怀古夺魁之人,竟然是在座中唯一没有去过金陵的!刘禹锡,你让我们今后在江湖上如何有脸见人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位投笔从戎的班超,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他有三位亲人都没有“投笔”,一生从事文字工作,却是一位比一位更有名。我们知道司马迁写《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他当时的汉武帝太初年间,下面就木有了。后来很多文人为之写续篇,包括“白首太玄经”的文学家扬雄,但大多文字鄙俗、内容失真,不配成为《史记》的续篇。当时有位儒学大家尽心采集前朝历史遗事、旁观异闻,作了《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他就是班超的父亲班彪。
      班彪的大儿子、班超的哥哥班固继承父亲的遗志,博学强记,“以著述为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汉书》,以西汉一朝为主,记录了上起于汉高祖元年下终于王莽年间一共两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裁。之后中国每个朝代的史书基本都是按照这个体裁来完成的。班固刚开始写的时候,有人告发他“私作国史”,他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大汉的德政而不是毁谤,好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汉明帝便释放了班固,还赏赐钱物帮他继续完成,这下“私史”还变成“公史”了。楼主在前文提到过的颜师古,就是注解这本《汉书》被天才儿童王勃挑了一大堆毛病的。
      班固逝世的时候,《汉书》还差一点没有完成,汉和帝便命班固的妹妹班昭编辑校对并将其续写成共一百二十卷。班超上书请求回国时,班昭为了帮助二哥,也上书和帝:“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至今已有三十年,当年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不在人世。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也已力不从心。我听说古人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的时候。班超在壮年时候为国尽忠于沙漠之中,如果衰老时却被遗弃在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和帝看了很感动,就派人出关替回了年逾古稀的班超。和帝还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拜她为老师,称她为“大家”。班昭去世时,皇太后都为她穿了孝服,可谓哀荣备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的苏舜钦很喜欢喝酒,有一阵子他和妻子一起住在岳父杜衍的家中。苏舜钦每天晚上一个人读书,总要喝掉一斗酒。岳父大人很奇怪,有天就偷偷跑去看他是怎么个喝法的,只听得他正在朗读班固《汉书》中的张良传。当听他读到楼主前文提到过的那段“在秦张良椎”,张良狙击秦始皇飞椎误中副车时,就拍案叫道:“惜乎不中!”叹息完了,就满饮一大杯。又听他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这是上天把臣赐给陛下您”时,他又拍案叫道:“君臣相遇,其唯如此!”叹息完了,又满饮了一大杯。他岳父看到这种情景后大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也实在不算多也。”这个成语,便叫做“汉书下酒”。
       苏舜钦字子美,明显和张籍一样,也是杜甫杜子美的粉丝。他后来因为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政敌贬逐,到苏州后花了四万贯买了个废园,在里面修建了一个亭子继续他的读书事业。当他读到《孟子》里面“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时,心思一动,就把这个亭子起名叫“沧浪亭”。欧阳修受苏舜钦之邀,为之题咏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今天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 之 刘白之交

      这位大名鼎鼎的刘禹锡,正是白居易后半生的至交好友。白居易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裔,但刘禹锡一直不承认,非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正宗大汉皇室。这个口气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对,和刘皇叔一样一样的。在写出这首流传后世的《石头城》之前,他确实未曾去过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可见有些人只读万卷书,就能胜过旁人行万里路,这就叫天才。你可能以为刘禹锡在这一首诗中已经用完了他关于金陵的所有才华,但后来当他有机会真的亲身到过金陵之后,他又写下了那首更加驰名的千古绝唱《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王”包括了王导、王敦、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等,这个“谢”包括了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等等。 此诗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豪门贵族的盛衰,意境有点接近《红楼梦》里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寻常百姓家”比“白茫茫大地”还多了一丝暖意在其中。作者对于富贵如浮云的认识和刻划之深刻简练,蕴藏在极富美感的景物描画中,令人叹为观止。楼主女儿的儿童读本里就有这首诗,可见深邃的思想完全可以用浅显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艺术水准可评五颗星,也当得起“脍炙人口”四个字。等天才也行了万里路之后,凡人就只能望着他的背影咬牙切齿了。
      刘禹锡的才名满天下,白居易在扬州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已经对他慕名已久了。白居易对刘禹锡的仕途之不顺也很惋惜不平,遂赠给他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发出叹息: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当即起身应和,接着这个“二十三年”就吟出了他的另一首名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今天,怀才不遇的人最喜欢引用的就是“沉舟侧畔”这一联。根据白居易这首诗名,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在家里的男生中排行第二十八。虽然唐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是鼓励英雄母亲,但他妈妈如果要生二十八个男孩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是在整个叔伯大家族中排行第二十八。白居易不但和刘二十八很熟,而且和他的堂哥刘十九也是酒友。这位堂哥大名叫做刘禹铜,楼主猜想他家族的名字可能是照着元素周期表来排的。白居易写过这首《问刘十九》,问刘禹铜要不要来和他一起喝一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气虽然寒冷,友情却像炉上壶中的热酒一样温暖人心,所以这首诗是楼主呼朋唤友去腐败时的大爱。
      刘禹锡脍炙人口的诗作很多,但广大文艺青年关于他的最初记忆,很可能不是诗歌,而是课本中的那篇短文《陋室铭》。前文我们提到李白在他的《侠客行》中对“白首太玄经”的杨雄很不屑,刘禹锡却在这篇短文中很推崇他,西蜀的“子云”就是杨雄的字。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而喜欢《还珠格格》的2B青年们,现在脑海中应该也还常常萦绕着“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旋律。其实这句歌词的原创版权正是属于我们的刘大才子,他的《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觉得楼主之前写得过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潜水好汉们,对于这一段终于备感亲切的请自觉举手。
      李白的《赠汪伦》中,有“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踏歌,是唐代所盛行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娱乐形式。在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也描写了这种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场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句以其浑然天成的谐音谐趣,成为唐诗中一枝艳丽的花朵。这种充满了文字趣味和美感的诗句,极能表现出写诗人天才的想象力和文字使用能力,是楼主个人的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 之 司空见惯

      就像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王维被称为“诗佛”一样,刘禹锡也因为自己鲜明的诗歌风格而在江湖上荣膺了一个“诗豪”的名号。自古诗人都喜欢在春天高歌猛进比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而在秋天玩深沉。同样是在秋日的旷野,同样是不得志的人生,杜工部吟出了“万里悲秋常作客”,但正在贬官朗州司马的刘梦得却没有犯诗人悲秋的职业病,而是写下了这首昂扬向上的《秋词》:
      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这首诗里,你恐怕根本看不出他在被贬官,还以为他刚升官呢。这就叫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为什么总能这么 high。“诗豪”这个称号如果不给他,也实在不好意思给其他人。
      前面楼主讲过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靠着一首“时时误拂弦”从升平公主那里要来了美女镜儿,刘禹锡也完成过一次类似的壮举。他在苏州做刺史时,曾经做过司空的李绅因为欣赏他的才名而在家设宴邀请,席上让一名美貌歌姬演唱了一曲《杜韦娘》。刘禹锡当即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成语“司空见惯”的出典就在这里。刘禹锡说这种宴席的排场对于性格豪奢的李司空来说已经见惯,但却让他自己断肠。至于为什么断肠,短短的诗中没有解释。有人说刘禹锡是在讽刺李绅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但又有人说李绅听了此诗,就把这名歌姬送给了刘禹锡,不知道为什么有钱人就是这么喜欢任性地送人歌女,而刘禹锡居然将其笑纳。这下楼主的逻辑推理能力彻底风中凌乱了。只能说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喜欢自己找乐子的人,我行我素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觉得楼主之前写得过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潜水好汉们,对于这一段终于备感亲切的请自觉举手。
      李白的《赠汪伦》中,有“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踏歌,是唐代所盛行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娱乐形式。在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也描写了这种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场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句以其浑然天成的谐音谐趣,成为唐诗中一枝艳丽的花朵。这种充满了文字趣味和美感的诗句,极能表现出写诗人天才的想象力和文字使用能力,是楼主个人的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位李绅李司空,其实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大概是很多人的人生中所学到的第一首古诗,如果没有被排在骆宾王的“鹅鹅鹅”或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之后的话。因为艺术性和思想性如此成功地结合在一首浅白的诗中,实在是太适合当幼儿入门诗歌了。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教会孩子这首诗就可以让他自我教育潜移默化,善莫大焉。其实李绅的《悯农》共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极好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小伙伴们从中能读出一种什么情绪?对了,就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愤青情绪。愤青在楼主这儿是褒义词;反之,不关心现实的年轻人,一般思想肤浅、言语无味、面目模糊,不足与谈。楼主不是说人应该清高到不谈物质,但如果人只会谈物质,那是多么的寡淡。请注意楼主欣赏的是“愤青”而不是 “粪青”,那种趁乱哄砸别人合法财产日系车的叫做“粪青”,深鄙视之。李绅写此诗时,应该还比较年轻,不料他有个朋友拿着此诗去上交了帝国的最高首脑 - 皇帝唐武宗,说李绅这是写反诗发泄私愤。这个故事的开头教育我们:交朋友一定要谨慎,否则可能没命的。
      既然穿个全世界流行名言“不自由、毋宁死”的文化衫都能被劳教,而帮助那无辜小伙出狱的律师自己后来也被报复进去了,那李绅原创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么一幅恶毒攻击国家大好形势(不是小好)的图景,对于个个都自命“鸟生鱼汤”的皇帝来说,定他个大逆不道、危害国家安全也是顺理成章的。当年彭德怀彭大将军在庐山上万言书说全国饿死了多少人而得罪今天还被那么多人景仰不已的毛太祖,也就是犯了同类错误。武宗召李绅上殿,拿出诗来问他,这一点楼主认为很好,不论是有多少不同意见、甚至是犯了多大错误的人,都应该给人家发表意见的机会。李绅坦然答道:“这是微臣回到家乡后,亲眼看到的民生疾苦而当即写下的。望陛下体察!”“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此乃朕之过也。亏卿提醒!”武宗随即升了他的官。那位告密的朋友反而被贬官,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个故事的高潮教育我们: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为君子所不齿,枉做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武宗作为专制代表的封建帝王,能有此风度容得下李绅和他的这首诗,千载之下传为佳话。其实,宋朝以前的风气,帝王对臣子尤其是知识分子士大夫还是比较礼敬的。不像明清两代皇帝,基本把臣子当奴才,容不得批逆鳞,而且明朝还创造了在朝堂上用棍子打大臣屁股的侮辱人格惩罚。所以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可能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不尊重别人的统治者,也得不到真正有独立思想和人格民众的衷心尊重。太祖对持不同意见者的胸怀,类于明清帝王,连平庸的唐武宗也比不过,和他在《沁园春.雪》中不以为然的唐宗宋祖相比,那更是…只能说人实在难有自知之明。
      小伙伴们一定以为李绅被皇帝赞赏升官以后,会更加爱民如子、为民请命。但毁你三观的是,他后来却热衷豪奢、官场党争、草菅人命。有个真实性可疑但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他身居高位之后,每餐花费数百贯甚至上千贯,极爱鸡舌,每餐一盘,院后无舌之鸡堆积如山。TVB的狗血剧情经常编浪子居然回头,或好人彻底堕落,但都没有现实这么戏剧性,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等发展到晚年,刘禹锡在他家吃饭时所见到的排场,都要忍不住做断肠诗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教育我们:当官很容易使人变坏。你以为表哥、房叔们以前就是坏人吗?其实他们以前都像李绅一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只是因为进入了一个拥有了事实上不被监督权力的阶层,只需要对上级负责而不需要对他所服务的民众负责,自然就会慢慢腐化成李绅一样的人。在这个阶层内的多数人,都不惮于成为李绅或者表哥、房叔,就看能不能找到机会而已。有良心的不是没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良币被劣币驱逐,空叹怀才不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