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遇随而安

    唐诗为镜照汗青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杨素有一次郊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少年人骑在牛背上,在牛角上挂了一卷书,一边走一边看得津津有味,几次差点撞到路边的树上。杨素好奇地问道:“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那少年人倒是认识大名鼎鼎的杨素,马上从牛背上下来参拜:“在下长安李密,拜见越国公大人”。杨素问:“你在读的是什么书啊?”李密回答:“《汉书.项羽传》。”杨素于是和李密交谈起来,很欣赏他的学识,回家后对便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杨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来在隋末天下大乱中,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领袖,秦叔宝、程咬金、徐茂公这些牛人,都曾是他的部下。这便是成语“牛角挂书”的来历,可见《汉书》是多么受欢迎。《三字经》里有“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也是讲的这个故事。
      杨素位高权重,是因为率军灭亡了南陈,帮助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之后长期的割据状态,因功被封为越国公。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也被隋文帝赏赐给了杨素。乐昌公主原本是南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两人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把一面铜镜破为两半,递给妻子半片,流泪言道:“国家目前危如累卵,你我早晚必然分离。以你的容貌才华,国亡后必会被掠入隋朝功臣之家。你可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差人将此半片铜镜拿到长安街市去高价叫卖。假若我还幸存人世,那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探你的消息。倘若苍天有眼,你我今后也许还会有相见之日。”后来国家山河破碎,两人果然离散。徐德言颠沛流离,好容易在第二年正月十五长安,果然看见一个老仆人在叫卖半片铜镜,但价钱昂贵得无人愿意问津。徐德言知妻子已有下落,立刻写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进了杨素府之后,本来就终日面无喜色。这次看到丈夫题诗,更是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痛哭。杨素再三盘问,知道了其中情由,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两人劫后余生,感慨万千。杨素让乐昌公主赋诗一首回赠徐德言,于是乐昌公主吟道: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杨素听后也非常感慨,决定成人之美,把乐昌公主送回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这段佳话后来被四处传扬,便是“破镜重圆”的典故。杨素为北周灭亡北齐,为杨坚篡周建隋、为隋朝灭亡南陈、为杨广夺得皇位这样的军国大事上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称是一代枭雄,在这件事情上也显出了他温情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成人之美杨素是主动的,还有一次则是被动的。有一天,越国公的府上来了一位英气勃勃的年轻人,乃是灭陈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从前韩擒虎每次与李靖谈论,都大喜过望地称赞他说:“能够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你啊!”李靖见杨素执掌朝政,便来投效报国。杨素开始很怠慢这个年纪轻轻的后生小子,但是与他谈论一番以后,觉得此人前程无量。但李靖见杨素已经年老体衰安于现状,不再有从前的雄心壮志,不禁内心非常失望。晚上李靖回到客栈,独坐孤灯之前,只觉得前路茫茫。就在他正在苦苦思索人生和前途之时,忽然听到轻轻的敲门之声。
      李靖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头戴风帽、蒙着面纱的女子,不禁满腹狐疑地将她让进房内说话。那女子进房后摘下帽子和面纱,明艳动人,差点闪瞎了李靖的眼睛。只听她开声自我介绍道:“小女子乃杨司空家的侍女,名叫红拂,侍奉杨司空多年。见过的宾客人物不计其数,但从来未曾见过像李公子这样气宇非凡、英雄侠义之人。因而不辞冒昧,前来投奔,惟愿托付终身,请公子不要推辞!”李靖却不无顾虑:“杨司空权重京师,若发现你逃走,只怕后患无穷。”红拂答道:“公子尽管放心,杨司空现在行将就木,不过是苟延残喘。家中逃走的姬妾甚多,他也无心追究。不足畏也。”正所谓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李靖大喜过望,当即笑纳。两人计议已定,连夜乔装打扮,离开了长安。杨素果然也未派人来追。
      在逃亡途中,两人遇到了一位大胡子怪杰自称“虬髯客”。红拂见此人言行粗犷但器宇不凡,又一次慧眼识人,与之结为异性兄妹,这下“风尘三侠”就凑齐了。虬髯客与李靖夫妻一起去认识了李世民,回来后就叹息说:“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给李靖留下了一大笔钱和兵书之后,便飘然远去,多年后听说他在扶余国自立为帝。李靖后来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因功封卫国公,一生被李世民尊重信任,年近八十而善终。金庸先生应该很欣赏李靖,所以把他的字“药师”给了东邪桃花岛黄岛主作为名字。红拂自然后来也成了国公夫人,美女配英雄,令人艳羡。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女性的幸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要靠自己争取的,看人的眼力也很重要。对男女而言同样公平的是:眼力不好追错人了的,没有后悔药可买;眼力好看对人了却没敢放手去追的,同样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 之 桃花诗案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才回到长安。当年春天他就急吼吼地跑去京郊的玄都观赏桃花,然后写下了那首《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明显是在嘲笑当时朝中的得势者不过都是些因逢迎而得势的新贵,轻蔑之情跃然纸上。任何时代的暴发户,都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的发达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结果刘禹锡因“语涉讥刺”再度被远放到比朗州远得多的播州,这就是著名的“桃花诗案”。这一次,便称做“玄都观一赋桃花诗”。
      十二年后,刘禹锡再次被召回长安。世事沧桑,当年打击他的权臣及其党羽都早已衰落。刘才子故地重游,心情愉悦地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各位父老乡亲们,呵呵,没想到吧?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刘禹锡就是用这个句型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你们熬得过老子吗”的胜利喜悦,展现了在权贵面前誓不低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这一次,便称作“玄都观二赋桃花诗”。两首诗连在一起,勾勒出了这个颇具喜感的完整故事。楼主把他两次被贬这么一相加,结果差不多正好“二十三年弃置身”。
      正因为玄都观桃花诗案(第一首),刘禹锡被贬官为播州刺史。播州在哪里?就是今天的贵州遵义,本朝太祖的吉祥地,在当时绝对是鸟不生蛋的蛮荒之地。从京城长安坐马车走到播州大概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而刘禹锡不得不带着年迈的老母赴任,在当时的这种交通条件下,老人家在车马劳顿的长途旅行中因劳累过度而辞世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古代如果被贬官到这种边远地区其实就和犯罪被流放没太大区别,很多年迈体弱的官员自己也是死在贬官赴任的途中。
      刘禹锡的好友柳宗元同时被贬官为柳州(即今日的广西柳州)刺史,虽然也是够远,但那时候到贵州比到广西的交通毕竟还是要困难很多。当柳宗元知道刘禹锡被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播州可不是人能住的地方啊。刘梦得有老母亲在堂,我实在不忍心看他如此窘迫,还得去告诉老母亲自己要带着她一起去那么蛮荒的地方。”于是柳宗元立即上书朝廷,甘愿用自己的柳州刺史和刘禹锡的播州刺史对换,即使再被朝廷怪罪也虽死不恨。考虑到交通的艰难和到任后边远地区生活条件的差异,柳宗元此举可谓是义薄云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朝廷还没有同意柳宗元对换的请求时,名相裴度也上书为刘禹锡说情:“播州乃不毛之地,是给猿猴住的地方而不是给人住的地方。刘禹锡的老母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如果因为儿子贬官到播州的缘故而逝世,恐怕对于陛下以孝治天下的名声有损。还是请将他稍微内迁一点。”裴度的这番话入情入理,朝廷遂把刘禹锡改为了连州(今天的广东清远)刺史。到广东的旅途好歹比到贵州要方便得多。
      这位裴度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小时候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寄居在山神庙中。当时有位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韩琼英在外辛苦筹资以图解救。幸得有贵人以玉带相赠为助,琼英可能因为太过激动,路经山神庙时居然将玉带遗落了。绝望的韩家母女正要自尽时,碰巧拾到了玉带的裴度及时赶到归还,由此保住了韩太守一家三口的性命。就在裴度出门送还玉带之时,年久失修的山神庙正好轰然一声倒塌。得以逃脱此劫的裴度当然必有后福,随后按照大家喜闻乐见的小说套路赴京赶考,高中进士,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直到官至宰相之位。由此看来,裴度助人为乐的品德是一贯的。而且这个故事勉励小伙伴们助人常常会有好报,真是正能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裴度当宰相以后,有一天正在宴请宾客时,随从忽然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他的官印丢了,在平常保管的地方遍寻不见。古人丢了官印,那是失职大罪,很可能因此丢官,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估计都是五雷轰顶手足无措。裴度却神色怡然,吩咐随从不必声张。酒宴继续进行了一阵之后,随从又偷偷跑来报告说官印已经自己回来了,裴度只是微微点头。等到宴饮结束宾客尽欢而散之后,随从们都好奇地围上来,问大人为什么当时如此镇定。裴度回答:“这不过是某个办事的人偷了印去私盖书券而已,如果不急着寻找追查的话,自然会再放回原处。如果追得太急,他就会因为畏惧而将印销毁掉,那就再也找不着了。”这可不像《世说新语》里某些故事中的名士就是矫情,而是聪明透顶,智商和情商都达到第一流的境界,所以才能为刘禹锡说情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

      愿意“以柳易播”帮助刘禹锡度过难关的这位柳宗元,是一位21岁就高中进士的神童才子,更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好朋友,而且也是一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地方官。当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写下前文那首《秋词》时,柳宗元同时也被贬为永州司马,那次他为我们留下了《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入选课本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以及另一篇入选课本的《捕蛇者说》,其中“苛政猛于虎”的警戒千年以降振聋发聩。这次柳宗元又是和刘禹锡同时被贬,两人真是一辈子的难兄难弟。
      《江雪》是柳宗元最有名的作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楼主读这首诗,只觉得画面空冷苍凉,寒气彻骨。知道了柳宗元援手刘禹锡的这个故事以后,便把那位寒江独钓的蓑笠翁想象成柳子厚自己,仗义急人所难、品行高洁如雪,仿佛身上一股热气透衣而出,令人肃然起敬。有趣的是,有人按照《江雪》作了一幅渔翁孤舟独钓的画拿来让大家猜诗,多数人自然都猜是《江雪》,楼主却故意猜另一首自己也很喜欢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是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严格来说,正确答案就是看画里有没有雪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长安出发到广东连州和广西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是可以同行的,刘禹锡与柳宗元自然是结伴南下,一路上诗酒唱和其乐融融。如果能和知交好友这样一直旅行下去,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两人到了衡阳终于不得不在这里分道而行,各奔西东。柳宗元为刘禹锡写下了这首送别诗《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诗中深藏了对两人之间二十年知交深厚友情的珍惜和感慨,也对退休后能够比邻而居共度晚年充满了憧憬。但是很可惜,这一对生死之交这次却是生离死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59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5: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做柳州刺史时也在当地施行了许多德政,比如规定了释放奴婢的办法。因为边远地区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变得体弱多病。当唐宪宗在裴度的规劝下打算召柳宗元回到京城任用时,柳宗元已经逝世在柳州任上,百姓们还为他立庙祭祀以为纪念。此时刘禹锡因为年近九十的老母刚刚逝世而护送灵柩路过衡阳,正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顿时泪如雨下,立即停下来为他料理后事。柳宗元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刘禹锡收养了其中的一个,并且着手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全力筹资刊印,这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读到《江雪》、《渔翁》、《捕蛇者说》这些经典的诗歌文章。当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以后再回过头来读柳宗元那首《重别梦得》,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人都难免为之鼻酸。
      刘禹锡一边为柳宗元料理身后事,一边挥泪给韩愈写信,请他为柳宗元写一篇墓志铭。刘禹锡为什么自己不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