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企业年金仍可望而不可即 养老保险改革提出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道扬镳
不足0.5%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绝大多数企业不缴或少缴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职业年金强制建立。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享受到职业年金带来的“红利”。 实施了二十余年的企业年金离全覆盖却很遥远。根据《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共有66120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2056万人。而2013年中国企业户数约为1470万户,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212万人,所以为职工设立年金的企业比例不足0.5%,拥有企业年金的职工不到参保总数的7%。 而在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 更为忧心的是,当前建立企业年金成了央企、国企的特有“奢侈品”企业年金覆盖率之低已经让人感到忧虑与不安。这些参加企业年金制度、为员工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极少派,又是哪些企业呢? 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研究,所有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垄断行业,中小企业基本上被排斥在外。“目前中小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基金,占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总规模的4%,缴费人数占比仅为10%。” 当然,郑秉文的研究是基于2010年的调研,各指数的具体数值已然发生变化。但中国企业年金“富人俱乐部”的特色依旧明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14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央企、国企仍然是企业年金的主力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垄断性国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其企业员工的收入本身就高于普通企业,加上企业年金后,可预期的退休收入与普通企业员工的退休收入差距将会更大。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郑功成曾表达他的忧虑:“企业本身的高工资再加上企业年金,对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实际上扩大了劳动者的待遇不公、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