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中,笔者所在的小区凉亭里,依然聚拢有十几位老人在那里闲聊、打扑克牌。老人们怕冷,都穿上了棉袄,亭子迎风的三面也被她们创造性地挂上凉席,以遮风避雨。从这些老人的穿着言谈不难看出,她们都来自乡下,为住在城里的儿女带孩子。上午她们忙着送孩子、买菜、洗衣做饭,午饭后就习惯性地聚在这座小小的凉亭里,享受一下曾经习以为常的“集体”生活。 曾经,我也对这个凉亭聚会不屑一顾,可这两年,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多,牌局也由一桌变成三桌,再加上围观的,亭子里几乎已经挤不下去了。对于这些从农村来的老人说,她们既不舍得花钱去坐茶馆,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有的甚至不敢在城里多走一步路,怕迷路回不来了。至于风靡天下的大妈广场舞,她们都怯于参加。有老伴的尚好,没有老伴,或者老伴尚留在老家的,那种孤独更是无法排遣。有这么一处凉亭可以聚会,多少是个安慰。可这漫长的冬季又要开始了,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间里尚嫌寒冷时,她们却要在这高楼林立、四面漏风,连一点阳光都没有的凉亭里聚会,我想每一个做子女的,心中都难免酸楚。 所以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小区就不能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能遮风避雨的活动室呢?物业公司肯定会说,没有房子呀,没有经费呀!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有关部门能不能将这作此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必须建立这类活动室呢?就像规划中必须有绿化、有健身场所、有消防设施一样呢?至于经费,业主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停车费,是否可以为老年人活动室预留一些管理费用呢?实在不够,是否可以设立一个捐款账户,发动小区居民捐款呢?还有,民政部门是否有这项专用资金进行补贴呢?在有关部门举办的“文明小区”之类的评比中,是否可以将有无老年活动室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呢? 幼人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的国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不仅是对孝道的传承,更是对他们辛劳一生的回馈,也是为我们自己预留一方遮风避雨的天地。 虽然重阳节刚刚过去,敬老爱老的话题已显得不合时宜,但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希望能对推动关爱老年人事业有一点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