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2|回复: 14

    [关注未成年人] 研究表明打屁股教不出好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1 17: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80%的家长都有打孩子屁股的经历。不过这却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日前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公布的一项历经50年的研究显示,打屁股不仅不能帮孩子学好,相反还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以及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打屁股”这件事全球通行

      中国传统教育信奉“不打不成器”,西方也有“省了棍子,惯坏了孩子”的谚语。“打”成了世界家长的教育共识,尤其是“打屁股”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执行起来更是心安理得。

      考试倒数、和长辈顶嘴、打破价值不菲的茶具……任何一样理由都可能触发家长的敏感神经,瞬间“急火攻心”,对着熊孩子屁股来一顿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80%的家长都打过孩子的屁股。

      在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家长很难有理性思考的空间,只会本能诉诸“武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崔永华指出,打屁股也是体罚的一种,而这种 方式恰恰体现了家长教育方法的低级、粗糙与无能。“经常被打的孩子心理易发生变化,缺乏安全感。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一旦孩子缺乏安全感, 就怕自己受到伤害,从本能上就需要攻击别人来预防自己受伤害,从心理机制上更易攻击别人,难以培养健全人格。”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孩子打出暴力倾向

      很多父母并不认同打屁股就是家庭暴力,认为“只要动机是为了孩子好,轻微教训一下不算施暴”。殊不知,自己的行为早在孩子身上种下暴力的种子。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李玖菊介绍,家长的暴力行为一般会被孩子习得,也称为代际性传递、强迫性重复。当他们成为父母或者当遇到一些应激事件 时,他们虽然理性上认为暴力或者打孩子的方式不对,可暴力已成为模式,在极度愤怒的情绪下往往暴力行为会先于理性层面出现。

      《家庭心理学》的这项研究同时显示,一个人小时候被打得越多,成年后越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也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会模仿他们所受到的对待,转而传递给下一代。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环,就是赵姨娘语言和行为暴力的直接受害者。一次,贾环和丫鬟莺儿玩牌,因为自己输了钱还耍赖被莺儿嘲笑,就向母亲赵姨娘诉苦,结果 赵姨娘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顿打骂。贾环自顾不暇,反而徒生恨意,一心认为是宝玉夺走了所有人对他的爱,不久就找了个机会,打了油灯要烫瞎宝玉的眼 睛。长期施暴只能让孩子心理异化,产生更强的攻击性,转而将这股怨气投射到他人身上。

      《家庭心理学》的研究同时显示,一个人小时候被打得越多,成年后越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7: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恐吓”也是一种伤害

      相比那类一冲动就“动真格”的父母,另一类父母从不打孩子,而只顾恐吓——“如果这次考不到100分、如果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保你屁股开花!”尽管只动嘴皮子。这种“只吓不打”的教育同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恐吓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对方变得更加小心,更巧妙地掩饰罪行不被察觉。”同理,当孩子遭受恐吓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 心,千万不能被父母发现,而不是选择诚实和负责。“恐吓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说谎。孩子为了逃避恐吓或责罚,就会捡好的说,或者做了错事就不 说,长此以往养成说谎的习惯。”崔永华介绍,恐吓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往往懦弱、胆小、羞怯,在家长面前被动、服从,使得很多创意和想法被压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7: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初心

      是引导而非惩罚

      在教育当中,赏识和鞭策一定是相互结合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十二岁时曾打碎别人家的玻璃,他的老师对林肯的行为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简单地指责,而是借他15美元赔偿受害者,并要求林肯一年之内一定 还他钱。林肯为偿还老师,拼命打工。这个故事里,老师的惩罚方式就非常高明:他让小林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承担,学会了负责。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 “行为契约”,约定好犯错应怎样处理的方法。“比如你做错了,就取消你玩的时间15分钟或其他惩罚方式,总之一定要剥夺他的一些欲望、权利和自由。”崔永 华同时指出,这种“行为契约”的建立一定是基于孩子同意的情况下。

      惩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像道德良心一样,内化为自身道德准则,对所出现的不良行为能自动修正。这才是惩罚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62

    回帖

    5413

    积分

    四级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13
    QQ
    发表于 2016-5-26 08: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没有具体的方法,要不就统一标准,批发生产了。因具体的情况来做。谁的发言只是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8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1731
    发表于 2016-5-26 23: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有句老话:成材的树娃不用柯,柯去柯来节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605

    回帖

    9885

    积分

    铁牌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885
    发表于 2016-5-27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打更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0

    主题

    2万

    回帖

    44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1573
    发表于 2016-9-17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安全感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一旦孩子缺乏安全感, 就怕自己受到伤害,从本能上就需要攻击别人来预防自己受伤害,从心理机制上更易攻击别人,难以培养健全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0

    主题

    2万

    回帖

    44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1573
    发表于 2016-9-24 20:16: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转变教育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发表于 2016-9-30 17: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