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白鹤一去不复返,白云青山空悠悠”,用唐朝诗人崔颢《登黄鹤楼》的诗句来形容如今白鹤山上白鹤弃巢远去空留青山的场景,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初闻随州城南白云湖畔还有座“白鹤山”?缘于2016年春夏一份白鹤山庄开发项目的宣传单,取名为“白鹤山庄”皆因该建设项目选址在了邻近白鹤山旁。当时真的不敢相信在这繁华嘈杂城区内怎么会有这么多平时与我们毗邻而居、和谐相处的精灵白鹤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验其真实性,本人决定在傍晚闲暇时分驱车前往探个究竟。为了不惊扰到它们,在离它们较远处下车徙步前行,大概距白鹤山有还有200米的距离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在夕阳余晖映衬下,成群结伴归巢的白鹤低飞盘旋,翱翔展姿或戏嬉追逐、振翅雀跃、仰颈长鸣……显得是那么的闲适和悠然,啊!能在如此近的距离领略到真实且触手可及这万鸟归巢的状观场面,仿佛自己一下子融入了其中,成为它们的一部分。此时在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编钟悠扬,鹤舞青山的唯美山水画卷,不得不赞叹这几年随州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对生态宜居环境的打造水准,可喜可赞!
随着我市城南新区各类开发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座座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楼拨地而起。心系白鹤的我,何存不担心到这些近距离的大型开发建设,会不会影响到这些小精灵们呢?就如同一年多未曾谋面,而又心存牵挂的老朋友一样,于是决定重来一次先前的控访。一样的驱车前往、一样的小心翼翼、一样的迫切期待……,但印入眼帘的也不再是那在夕阳余晖映衬下,成群结伴万鸟归巢的状观场面,寻觅了老半天,整个白鹤山上只剩下稀稀落落、三五成群少量白鹤,远没有去年来的那种万鹤归巢、鹤踏松端、追逐戏嬉的场景了,一丝酸楚泛上心头,多了一种似故友不辞而别的伤感,可惜可叹!
白鹤山庄由白鹤而得名,白鹤由白鹤山庄而弃舍!是何缘故让这些“原住居民”的白鹤弃巢远去呢?是规划部门、是住建设部门、是环评部门,还是起关键作用的决策者……,现在再来争论、谈论这些,都也难唤回远去另觅新家精灵们。
令人不解的是,在如今时时处处都在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心痛不和之音呢?在国内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城市:为了一棵百年老树、一处文化古迹、一处动物栖息地、一段动物迁徙通道……而改变原来最佳设计路线,重新规划选址,不惜增加上亿元的资金投入,为的就是留给后人最美的东西、最美的记忆、最美的世界………。
从白鹤的弃巢远去中,我们都做了些什么?留住白鹤我们又将能做些什么?!试问:人为挤占或影响到动物栖息地的行为符合园林城市创建初衷吗?将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建设于此,事先规划是否考虑到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动物的惊扰;还是你、我、他为了追求眼前的急功近利,而去野蛮地不负责任地破坏这来之不易和谐景观;即然将编钟演奏厅建设于此,无论是当初的科学规划,还是不经意间的无心插柳,甚为欣赏决策者的远见卓识,因为他在不经意间为随州人勾勒出了一幅青山绿水间白鹤与编钟共舞的完美结合。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威望 +130 |
金钱 +130 |
贡献 +130 |
收起
理由
|
醉舞清风
| + 50 |
+ 50 |
+ 50 |
很给力! |
封江游子
| + 30 |
+ 30 |
+ 30 |
赞一个! |
惟我独俊
| + 50 |
+ 50 |
+ 50 |
很给力!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