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创业者激励计划

清除创业壁垒,提升创业参与率 鼓励各地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2017年年底前在全省实现企业登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发照;重点帮扶一批民营企业扩规、创牌和上市。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按规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和一次性创业补贴,建立面向大众、功能齐全、公益可及的创业服务平台,鼓励网络创业,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探索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支持自由职业者的智力创造和高端服务,使其能够获得与智力付出相匹配的合理回报。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计划

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式 积极探索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并加快试点,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 减少对企业点对点的直接资助,增加普惠性政策,促进公平竞争。 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

完善工资制度 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实现同城同待遇;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正常增长机制。 健全差别化激励机制 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考核奖励分配重点向基层一线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 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 明确应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名称、发放标准及发放范围。推进公务员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计划

推进产业精准扶贫 推进特色产业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 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享受财政贴息;困难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的限额扣减税收额度;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生活费补贴等。 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 建立完善全省困难职工档案,深入做好建档困难职工及其家属的解困、助业、助医、助学专项活动与日常帮扶工作。对通过市场方式确实无法解决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帮扶。 为达到增收目标,《方案》还制定了实施六大支撑行动: 就业促进行动;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托底保障行动; 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行动; 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 收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 《方案》中,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都有具体责任单位,以保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