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3|回复: 0

    随州发现之旅 ——走进曾都区万店镇新中村(原文版)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374
    发表于 2018-12-6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发现之旅
    ——走进曾都区万店镇新中村
    ——惟我独俊原创图文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新中村,万店镇最北部、与广水市吴店镇接壤的一个村,这里不但有百年古村落,还有百年老寨,更有许许多多香味认识的传说故事。
    11月26日,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走进新中村进行了一次探访。
    TIM截图20181206145847.jpg
    老寨
        这是一座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新中村月儿湾背后大山顶上的一座古寨,一个周长约2.5公里,东西距离约1公里,南北宽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分内寨和外寨,内寨外寨寨墙相距约50——80米,共有三座寨门(东门、小东门和西门),寨墙宽0.8——1.2米,东门和西门寨墙上建有瞭望孔,寨内有一百多间石头和夯土房子残垣断壁。寨子正中偏南方向有一口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石臼,寨西门偏北方向有一口面积二十多平方米的堰塘,堰塘上部有一口深约3米的滤水井。
        这座古寨始建于何朝何代?目前尚没有找到有关文字资料。据当地老人介绍,应该始建于明清时期,“主要是用作周边百姓躲避土匪和战乱时使用。寨子最多的时候住过3000多人,都是来自周边的百姓。”
    TIM截图20181206152802.jpg
        整座寨子建在山顶,处于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势,除了从西门进寨地势稍微平坦以外,南北两边均为悬崖峭壁,东头相隔一个山垭的地方又是一座独立的比老寨稍高的小山,这座小山与老寨东门相距约200米左右,名叫“号炮尖(烽火台)”,站在山顶不但可以俯瞰整个老寨,而且整个老寨周边包括万店镇都可以一目了然,只要山下一有风春草动,这里就会点燃烽火示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在老寨四个寨角各有一门土炮,寨内还设有局务、团防等机构,主要用来管理寨内治安,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在里面搞破坏,如果团防人员发现有人在寨内违反老寨的有关管理规定,就会按照规定将其关在局务(相当于现在的看守所)里悔过。
        抗日战争时期,老寨作为当地老百姓躲避日本鬼子蹂躏的最理想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所以躲在这里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受到日本鬼子的侵扰。抗战结束后,老寨正是被废弃。
    TIM截图20181206144202.jpg
        一直到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战役,当时全国都在“要准备打仗”和“深挖洞广积粮。”原万店镇八大队(即现在的新中村)派出七名基干民兵在老寨上驻守,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这七名基干民兵才从老寨上撤了下来,从那以后,老寨上再也没有住过人。
        因为老寨位于漂水河东岸,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驴友登山游的一个好去处。就在《发现》栏目组去实地探访的前两天,就有一队约40名驴友从山脚的月儿湾登顶老寨。
        站在老寨顶端,由北向南的漂水河以及先觉庙水库一览无余,登顶老寨包括在老寨上游玩,整个过程用时三个小时即可。而漂水河的沙滩砂子细,面积大、河水清,正是一个户外游的好去处。
    李家河古村落
        李家河古村落,位于漂水河西岸,月儿湾北约1公里的地方,与老寨隔河相望,是万店镇最北端的一个自然村落——与广水市吴店镇王子店村只有一山之隔。
    TIM截图20181206153505.jpg
        据该村老人介绍,李家河最早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官方说是始建于清朝初年),当时因为战乱,造成李家河所在地一带人烟稀少,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从江西和安徽移民,而他们李家便是当时移民过来的。
        当时李家从江西移民到李家河共有兄弟三人,其中一个是聋哑人。兄弟三人搬迁到李家河之前,这里叫“瓦渣河(音)”,李家搬迁来后随着李姓人口增加,人们便习惯称这里为“李家河”并延续到现在。
        兄弟三人移民到这里的时候,因为手里经济拮据,他们只好结草为庐,勉强居住,后来,在清道光年间,因为漂水河上游爆发洪水,将漂水河两岸的耕地以及李家河村落冲回,导致李家赖以生存的耕地难以保证李家已经发展壮大的人口需求,没有办法,兄弟三人之中的老三只得带领门下所有人迁移到河南桐柏居住。
      清道光18(1838)年四月,李家河百姓再次计划重建村落,他们组织捐款将李家河进行了一次大的重建(捐款纪念碑目前尚存),从那以后,李家河又开始出现勃勃生机。
    TIM截图20181206153549.jpg
        李家河村坐西朝东,背靠一座并不太高的小山,前临漂水河,总占地面积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米,是目前万店镇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村落。整个村落由几座院落组成,而每个院落又分为四栋房子组成。房子墙壁均为(外包)青砖和(内填)土砖而成,宽约40厘米,房内为立柱结构,屋顶为青瓦。每户的房屋均建有厅堂、卧室、厨房灯,室内地板用八宝砖铺设,院内全部用规则的青石条铺设,门和屋檐下都设置有木材雕刻而成的雕花,包括门当,磉墩等均有雕花,相当讲究和豪华,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肥肉李家河的东支流自河南信阳董家河,途径广水市吴店镇,六进李家河后注入下游的先觉庙,是当时水运货物集散的中心,因此,在村落里分为陆巷和水巷两个巷口,而这两个巷口均为石质大门。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扇石门,加上整个村落户户相通,才有效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扫荡和土匪的抢掠。
    TIM截图20181206150420.jpg
        除此之外,整座村落的排水沟均为暗沟,不但看不出沟路,而且错综复杂,“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上完全看不见流水”。当地村民介绍说。
    目前,整个村落几乎见不到现代建筑,绝大部分房子保持着原样,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加上一村民陆续搬出这里,不少房子已经开始破败和垮塌,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里就已经被随州市文物普查局列为古村落保护单位,但保护力度仍显不够,加上资金缺乏,村落保护前景堪忧。
    一个布满古墓的村落
        在位于新中村东南角,靠近先觉庙水库(库尾)的地方,有一座独立的小山包,在小山包的上面建有一个村落,这就是杨家河。据说这个小山包是过去的一块古墓地,而杨家河就建在这个古墓地群的上面。
    TIM截图20181206143440.jpg
        两年前,鄂北水资源工程经过这里,在动工之前对沿途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勘探,仅仅在杨家河,就发现了发掘多座古墓,这些古墓涵盖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据此推断,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大坟场。
        据当地老人介绍,杨家河自然村以前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而是在山下靠近河边,历史上,杨家河是一个水运非常发达的码头,从这里上至广水市的吴店镇,下可直达汉口,是周边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可见当年杨家河的繁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政府在下游拦河建坝,这里便成为随州市的大水缸——先觉庙水库,而杨家河正好在先觉庙水库的最末端。水库建成后不久,一场大暴雨导致上游山洪暴发,位于河岸的杨家河未能幸免。遭到洪水肆掠后,政府部门只得安排将整个村落上移到离这里不到一里地的小山包上重建。
        “在建房子的时候,我们挖墙基脚的时候就挖出了部分陪葬品。”杨家河的老人如是说。这里究竟有多少古墓?“我们也说不清楚,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杨家河建在一个坟地里。”
        据调查,杨家河一带过去除了是一个繁华的水码头之外,漂水河的北岸几乎全部是原始森林,“这些坟墓应该是来往客商去世之后留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埋在这里的坟墓越来越多,最后导致这里成为周边最大的坟场。
    TIM截图20181206143009.jpg
        据参与鄂北水资源工程古墓抢救性发掘的村民介绍,在这里发掘出来各个朝代的古墓都有,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朝,由此可以证明,杨家河在盛唐时期就已经是周边有名的码头了。“埋葬在这里最大的官可能是一个武官,因为从他的坟墓里发掘出来一枚佩剑,其它坟墓的陪葬品大都是一些陶碗陶罐和一些瓷器,当然也有女人的首饰之类的,如金手镯、金耳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埋在这里的有可能就是那些船商们。”
        杨家河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迷,目前还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古坟场全部在村落的建筑之下。
    大月儿湾的历史
        大月儿湾,位于新中村东南部老寨山脚下,整个村落坐东朝西,三面环山,前临漂水河,因漂水河流经这里的时候形成一个月牙形状的大弯而名。
    TIM截图20181206145251.jpg
        现在的大月儿湾于1977年整体迁移而来,原来的大月儿湾在离这里约一里靠近河边。
        据在这个湾子的老居民王大强介绍,他们王氏家族大约在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迁移而来。当年他们的先祖王重祥和王重云两兄弟携带家眷来到这里安家。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之后,两兄弟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后来有三兄弟,分别叫王之稀、王之栓和王之昂,他们分家之后,分别在村落自南向北各自的家门口分别建了三座大门楼,王之稀和王之栓两家的门楼紧紧相依,王之昂则在西边自成一体,三座门楼里面分别建有豪华住宅77间,这些住宅均为五正五厅五曹门(三进两四合院),外加四间厢房。住房墙体均为“里生外熟”,外面用青砖挂肚,里面用土坯填充,墙体宽约40厘米。所有的房子均为九柱十一檩结构,正堂上方有看梁,每根檩子均为双檩子(下面一根檩子俗称看檩),看梁和看檩均有各种形状的雕花。
    TIM截图20181206144735.jpg
        最为特别的是正堂门,所有门框结构均为石条雕凿而成,包括门梁、门框、门槛,以及门两边直径超过一米的雕花门当,而且这些门梁、门框、门槛、门当等均用榫头和楔子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浑然一体。
        王之稀、王之栓和王之昂三兄弟还合作建了一座祠堂,取名“三和祠”。祠堂共有三座大殿,这三座大典分别叫志和殿、宝和殿与太和殿。
    大月儿湾村落的建筑格局始终保持着原样,一直到1977年,当地响应上级“建设新农村”和“拆湾改田”的号召,于1977年农历九月初七开始,正式将老大月儿湾拆除整体后撤,迁移到现在的地方。
        “太可惜了,那么好的古建筑当(1977)年就一句话,全部拆毁了,现在除了我们老年人的记忆,什么也没能留下。”在采访过程中,湾子里不少老年人如是说。
    九龙山与笔架山传说
        在大月儿湾,有一首歌谣,这首歌谣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人会唱,而且这首歌谣在这里已经传唱了几百年。这首歌谣这样唱到——
    TIM截图20181206143739.jpg
    头顶九龙山
    脚踏月儿湾
    对门一口砚盘堰
    前面一座笔架山
    谁要得了这块地
    不做皇帝做大官
        这首歌谣的背后,讲述的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大月儿湾位于新中村东南部老寨山脚下,整个村落坐东朝西,三面环山,如同一只硕大的“龙椅”,环“龙椅”周边共有九个大小不一的山头,当地人把这里统称为“九龙山(又名九堆山、九里山)”。在大月儿湾的正对面,是一座由几个小山包组成的山群,因其形同过去书房中的笔架,因此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在九龙山与笔架山中间,还有一口方方正正的堰塘,形同砚盘,当地人称之为“砚盘堰”。笔架山、砚盘堰,为什么当地人给这这两个地取的名字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形似么?
    TIM截图20181206145847.jpg
        传说在过去的时候,有一位来自河南的风水先生沿桐柏山脉一路东行南下,当他来到九龙山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当时天色已晚,并不能完全看清楚,于是,这名风水先生决定在山下的大月儿湾住一宿,第二天再仔细勘查,结果因为这名风水先生是外地口音,当地人都不敢留他,无奈,风水先生只得在山林中露宿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风水先生便登上山顶,环眺整个九龙山周围,此时他发现,这里不但有一块风水宝地,而且百年之后这里还将出一位皇帝,即使不出皇帝,也会有一个官至极品的大官在这里出现。这是因为大月儿湾前有笔架与砚盘,后有龙椅,这正是皇帝或大官所用之物。但前提是必须有人死后将自己的坟墓埋葬在风水宝地,百年后他的后代才能有机会当皇帝或者大官。而且这名做皇帝或大官的人在出生的那一天将会出现“天聋地哑”的奇特现象——所有的飞鸟走兽,包括家养鸡鸭鹅牛羊猪等从当天子时开始集体失声,一直到那名做皇帝或大官的人出生。
        至于这块风水宝地在什么地方,风水先生并没有说出准确方位——他恼恨当地人不让他借宿。但这里有一块风水宝地的事情,风水先生倒是毫不保留地告诉给了大月儿湾的人,而且他明确告诉大家,这块风水宝地插上扫帚条后能发芽长叶。
        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相信这个外地人的话,扫帚条怎么会发芽长叶呢?这正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倒是有一个放牛娃把风水先生的话放在了心中,他到山上放牛的时候总是带一根扫帚条到处插,有一天,放牛娃突然发现,他在有三块巨石的地方插的一根扫帚条果然发芽了,这让他喜出望外,为了防止这个地方被别人发现,他当时就把已经发芽的扫帚条给拔了。
        几年后,放牛娃爷爷去世,他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准备将爷爷埋在“风水宝地”的核心地点——他当年插扫帚条发芽的地方,谁知因为暴雨的冲刷,那三块大石头移位了,放牛娃也找不到地方了,于是就把爷爷埋在了附近。
    TIM截图20181206152934.jpg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不少人都知道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争相把自家去世后的老人埋在这里。但都没有埋在核心点,其中一个名叫王志新的去世后除了埋在这个地方以外,还在坟墓周围建了一个六七丈长月牙形围墙,意欲占据核心点,后来又陆陆续续埋了几个人在这里,但都不了了之。
        据当地人介绍,其中有一个叫王之稀的去世后埋在这里,可能是离核心点最近的缘故,他的门下人丁兴旺,发展最快也最多。当地整个王姓人他的后代占到了70%以上。
        至于王之稀是否埋葬在“风水宝地”附近有关,已经无从考究,但他的后代传人在当地是最多的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油榨石、蚌蛤与鲤鱼精传奇
        在老寨山脚,有一块山石,山石下面为一凹槽,在这块山石凹槽的顶端有一个小洞,一年四季总有水珠渗出,雨季不大,旱季照流,因其如同土榨榨油时,榨底滴出来的油珠一般,所以当地人便给它取名油榨石。
    TIM截图20181206144202.jpg
        据传这个小洞的后面是一座大洞,里面放置的有不少生活用品,包括锅碗瓢盆筷子酒盅之类的,如果当地百姓哪家来客了,家里的生活用具不够,就到洞口烧香祷告,如果属实,洞里面就会按照所需要的数量将所需物品送出洞口,用完后原物奉还即可。有一年大旱年间,当地庄稼颗粒无收,山下不少人到外面去逃荒要饭。有一天,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穿长袍的人来到这里,突然发现洞口有白花花的大米流了出来,这个穿长袍的人既不烧香,也不祷告,就撩开长布衫,将大米装了一大衣兜,末了,他还捡起一块石头,将流米的小洞堵死。后来,有人得知这个小洞有救命的大米流出,便纷纷到这里来找米,遗憾的是洞口被那个穿长布衫的人堵死了,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因此,有人把这里也叫做“封石门”,意思是这个门被一块石头给封死了。
        在油榨石下方不远处,有两块石头叠加在一起,上面一块形同蚌蛤,下面一块形同一条鲤鱼,当地人称之为鱼蚌石。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山下这条水沟里生活着一条鲤鱼精和一只蚌蛤精,因为蚌蛤精行动缓慢,鲤鱼精是不是地取笑和欺负蚌蛤精,因为蚌蛤实在是撵不上鲤鱼精,有时候只能任凭鲤鱼精欺负。
        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蚌蛤精一直在想办法报仇,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有一次,鲤鱼发现蚌蛤精张大着嘴,在那里慢腾腾地爬行着,想到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挑逗蚌蛤精了,它想趁着个机会去戏虐一下蚌蛤精,于是,鲤鱼精悄悄接近蚌蛤精,将自己的嘴伸进蚌蛤精嘴里,原以为这样就能戏虐蚌蛤精,没想到蚌蛤精早就在等这个好机会了,鲤鱼精把嘴伸进去刚准备退出来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蚌蛤精把嘴迅速合上了,死死夹住鲤鱼精的嘴。
    TIM截图20181206152009.jpg
        直到这个时候,鲤鱼精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想退出来,但蚌蛤精长期受鲤鱼精的欺凌,说什么也不愿意松口,两个就这么僵持着,到后来双双饿死,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两块石头。
    秤杆石与秤砣石
        在老寨小东门附近,有一块宽约一米、伸出山外达数米,形同秤杆的巨石,这就是老寨有名的景点之一秤杆石。
    既然有秤杆石,就一定有秤砣石,只有秤杆秤砣配套了,才能称东西。那么,秤砣石在什么地方呢?秤砣石在老寨西北方向,距离秤杆石约2公里的漂水河边。关于秤杆石和秤砣石,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TIM截图20181206153719.jpg
        据说当年秦始皇拿鞭子赶山的时候,将这座九龙山赶在这里以后就赶不动了,九龙山说什么也不愿意听秦始皇的话往前再挪动一步,没有办法,秦始皇只得放弃。于是这座九龙山据留在了当地。
        秦始皇和九龙山的较劲正好被天上的两个神仙看见了,这两个神相互相打赌,甲说是因为九龙山太重,秦始皇赶不动了,乙说九龙山要是用仙秤来称,最多不过四两
    TIM截图20181206150309.jpg
        两个人争持不下,后来此事闹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着管仙秤的神仙带着仙秤和那两名神仙来到凡间,给九龙山称重,没想到秤钩钩住九龙山正准备提起来的时候,因为重心不稳,秤杆一下翘了起来,秤砣则顺着秤杆滑落在漂水河岸。那管秤的神仙一气之下,将秤杆向九龙山一摔,头也不回返回天庭去了,而这杆秤甲乙两个神仙又拿不动,所以就留在了老寨上。
    消失的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原大月儿湾旧址以北,与大月儿湾相距不足两百米,这座庙当年是周边香火最盛、人气最旺的庙宇,没有之一。
        关于东岳庙的修建年代,现在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人说始建于明代,有人说是建于清朝,莫衷一是。但从大家的讲述中可以判定,这座寺庙应该始建于清朝初年。
    TIM截图20181206145847.jpg
        当地老人回忆,东岳庙共有十四间房屋,前后各五间,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寺庙的墙体与与大月儿湾材质一样,里生外熟,里面为立柱结构。
        在东岳庙里,供奉有各路菩萨,墙壁上有十八罗汉等画像。除此之外,所有的墙壁都有画像,而且大部分画像均与佛教有关,具体有哪些佛像,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同时,在庙的周围还立有数十块石碑,石碑上面可得有各种文字。
        因为这座庙在周边名声极大,因此,每月的初一十五,到这里上香的人是络绎不绝,鼎盛时期,大月儿湾是人满为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
        虽然自东岳庙建成之后,当地历经了不少的战乱,但东岳庙一直没有受到损坏,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炼钢铁的时候,东岳庙被保存了下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东岳庙也幸免于难。一直到1977年,当地响应上级“建设新农村”和“拆湾改田”的号召,这座庙宇连同原大月儿湾一起整体拆除。不同的是大月儿湾被拆除后,移地另建,而东岳庙从那以后就彻底消失现在人们视线里了。
    TIM截图20181206152934.jpg
        东岳庙被拆除后,建设东岳庙的梁柱被当做柴火烧掉,东岳庙的砖石和那几十块石碑被人拆回家做新房的时候做墙基脚用了。据村民介绍,有一部分石碑被垫在了修建水库(堰塘)的堤坝底部了。“几年前我好像还见过几块刻有字的石碑,后来不知道被谁搬走了。”
        东岳庙被拆除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损失,因为庙里除了砖石房梁等建筑材料以外,还有数十幅墙壁画以及数十块有字石碑等,所有的这些,都因为当年的那一纸拆除令湮灭在历史长河里了。如今,大月亮湾也只有少数人还模模糊糊记得东岳庙当年的样子和庙里那些壁画与石碑。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