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2|回复: 2

    胡家河村那些存在和消失的故事(中 原文版)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374
    发表于 2018-12-13 0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胡家河村那些存在和消失的故事(中 原文版)
    ——惟我独俊原创图文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们所知道的是现在保存完好的胡氏祠的故事,而已经消失的落户冲、王氏祠,以及青林畈那场惨烈的战争,却鲜有人知。12月四日,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再一次深入胡家河村,了解这个村不为人知的故事。
    显赫胡氏祠
    TIM截图20181212131226.jpg
        胡氏祠,位于胡家河村委会东北角,是建于清乾隆壬子年(公元1740年)建的旧祠。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8年)建的新祠,解放后作为“四旧”拆了。旧祠在1940年代抗日战争的时候,曾经是新四军第五师抗大十分校校址,该校当年共为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培养了5000多名军政干部和专业人员。解放后,因为这里一直作为国有粮仓在使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幸免遇难。
        胡氏祠为两进式建筑,墙体为青砖挂肚,房屋内部为立柱框架结构,门口有一对直径约50厘米的雕花门当,门梁、门框、门槛均为石条凿制。山墙高于房顶,即封檐山墙,山墙顶端与前后墙屋檐均有各种画作。窗户为木质方格雕花样式。
        第一进称大厅或过厅,第二进称享堂或寝室,是供奉祖先牌位和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宗祠大门框既门档为青色石条构建,上刻一副对联:“世泽永承宗祖德,家声丕振子孙贤”。大门两旁的耸肩(建筑名称)既笏对是一对石鼓,说明建祠以前,胡氏家族最大的官是武将(如果笏对是一对石镜,说明家族最大的官是文臣。门档、笏对,是后来“门当户对”的典故)。胡胜玉乃洛阳胡家河胡氏始祖,他是江西华林胡氏始祖胡城的第五个儿子胡球的十三世孙。后晋,胡球官至散骑将军、节度使、兵部尚书。胡氏祠笏对旌表的便是这一光荣。
    TIM截图20181212131501.jpg
        第二进享堂,台基高于前庭一米左右,这是层进式建筑通风采光的要求,更是中国传统宗祠建筑的要求,视觉上使殿庭雄伟,文化上表达后人慎终追远的虔诚。“一胡千派远,五子六尚书。”这是享堂门前的一副抱柱联,不知胡氏家族史的,认为它过于大气,有吹牛的嫌疑,其实,它是宋、明时代华林胡氏的真实写照。华林胡氏自创办华林书院,后世子孙先后有231人考中进士。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胡克顺丶胡用之叔侄二人同榜高中进士。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胡用庄、胡用时、胡用礼,堂兄三人同时高中进士。宋真宗作诗赞曰:
    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
    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气今朝拥朕庭。
    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高中的胡氏子孙,多数都成了国家栋梁,官至刺史、尚书、宰相,代不乏人。因此,宋孝宗作诗赞华林胡氏:
    朕笔亲题灿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
    名垂千古应难朽,庆衍千秋宰相家。
        宋、明时期,华林胡氏,簪缨累世,恩宠备至,登峰造极。正好应验了风水先生司马头陀为耿氏选择墓地时说过的一句话:“子孙后代多仁义,久年方知读书贵”。
        享堂神龛上供奉的祖先神主分两类:一类是,始祖、创建宗族时的数代祖先和有功有德的祖先神主,他们的牌位“永世不迁”,按昭穆顺序供奉在神龛里,享受子孙的祭礼和血食;一类是,没有什么功德的祖先神主,他们的牌位“五世则迁”,玄孙都去逝了,高祖的神主即从祠堂里迁走了。随州古俗,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亲尽。一般无功德祖先的神主,亲尽之后,再继续呆在神龛里已没有多大意义了。
    TIM截图20181212131607.jpg
    肯播肯获肯构肯堂一姓云板绳祖武,
    荐韭荐麦荐黍荐稻四时俎豆报宗功。
        这是神龛上的一副抱柱联。(肯:主观自愿。云板:名望家族报时报事的礼器。绳:继承。武:武步,跟别人走,效法。荐:献祭。俎:盛牺牲的托盘。豆:盛植物祭品的盘子。)大概意思是:勤奋耕读,建设家园,就是继承祖宗遗志;用劳动的收获祭祀祖先,就是耀祖光宗。
    目前,胡氏祠已经成为胡家河村有名的景点,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到胡氏祠和胡氏宗族的发展历史,还可以在这里看到已经不多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

    没落的落户冲
        落户冲,位于胡家河村委会西南约1公里的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东北角为一条通往山外的山冲,也是落户冲唯一的出口。
        明洪武二年(1369年),胡家河村王氏先祖王钥公携妻子汪氏从山西不远千里来到胡家河。
    TIM截图20181212132423.jpg
        来到胡家河后,王钥公经过大量踏勘,最后发现落户冲所在地三面环山,除了东北角这条冲可以进出以外,其它三方均山高林密,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地方,处于对家庭安全的考虑,王钥公决定在这里安家立户。
        确定了地方,王钥公首先是考虑建房,基于当时的条件,王钥公先是就地取材,在山上砍树割草搭建草棚,然后开垦荒地、垒石造田、建造堰塘,开挖水井。
        由于王钥公勤劳肯干,经过多年的努力,王钥公将这里打造得田多水足,而且子嗣满堂。数年之后,王钥公去世,他的子孙们将他安葬在落户冲左前方的山嘴上。
    TIM截图20181212132558.jpg
        王钥公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不但发展壮大,并在落户冲大量扩建房子,他们的住房不再是王钥公刚来的时候建的草棚,而是就地取材,在山上凿挖山石建石头房子。
        王钥公的后代子孙一直秉承王钥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为人和气、与世无争的遗训,人口不断壮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到清朝年期间,王钥公的后代已经发展到百余人,落户冲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大家的居住条件,于是就有人陆陆续续搬出落户冲。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落户冲还有二十多户近百人居住,到改革开放后,因为落户冲交通不便,王钥公的后代们边陆陆续续从落户冲搬离,现在已经无人居住。
        2014年清明节的时候,王钥公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当年从山西迁移到湖北洛阳胡家河村,将王钥公和妻子汪氏的墓合葬在一起,并立碑一块。
    TIM截图20181212132518.jpg
        现在,落户冲已经荒废,几乎看不出当年建造房子的痕迹,那些屋基地已经被当地农民拓荒造田,只有当年王家用石头建造的一口古堰还有一口古井还掩映在树林中,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那段辉煌和王氏家族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消失的王氏祠
        王氏祠,胡家河村王姓人家的祠堂,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盆闶树景区以南约200米的地方。
    TIM截图20181212132915.jpg
        王氏祠始建于什么年代,已经无据可靠,根据现场遗留的石碑记载,王氏祠在清道光十八年进行过一次大的重修。
        据王氏家族老人介绍,当年的王氏祠非常恢宏,共有五正五厅,两边各有四间厢房,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结构。
        整个王氏祠墙体为青砖挂肚建造,内部结构均为立柱框架,“立柱有一人合抱那么粗”。立柱、横梁、看梁等均雕龙画凤,各种动物栩栩如生。
        在王氏祠,最有名的就要算那口两人合抱的大钟了。“这口大钟有好几百斤重,两个人都抱不住,是王氏祠的镇祠之宝,钟上面刻有各种花纹。 据说当年铸造这口大钟的时候花了不少的银两,这些钱都是王氏家族集资而来的。”王家后人介绍说。
        作为王氏家族的祠堂,既是他们供奉先祖灵位,又是他们纪念先祖,还是王氏家族聚会的地方,每年清明节的时候,王氏家族的成员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祠堂相聚,祭奠先祖,共谋王氏家族发展之路。
    TIM截图20181212133023.jpg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为当时多方卖弄的原因,这种聚会开始变得少了起来,一直到1967年“破四旧”的时候,祠堂被当作四旧拆毁。
        祠堂被拆毁后,那口大钟以及在清道光十八年雕刻的那两块石碑也不知所踪,一直到前几年,才有人寻找到两块石碑,这两块石碑虽然已经变得有些残缺,但上面的文字还清晰可见,上面详细记叙了王氏祠的记事。而那口镇祠之宝——大钟却再也没有人能发现它的踪迹。
        目前,那两块已经找回来的古石碑被王氏家族的人立在王氏祠旧址的前面,虽然有些残缺,但那段经历和历史却让王氏后人永远铭记。

    胡家河村名门望族叶家发展史
        —世祖承宗、承祖在叶家冲扎落籍,繁衍生息,子系“八房”。
    TIM截图20181212133953.jpg
        清朝中叶,老八房系孙叶天方因分家求发展移居磨阳畈臣子尖南麓。四周有磨阳国古城遗址、子牙洞、住力僧、土地僧、金牛井、夹牛岭、仙人床等名胜古迹,还有钟、鼓、旗、罄四大仙山及盗金寨、狮子寨、青林寨等名山。两河相会于门前半仙山下,山上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在那刀削斧砍般的悬崖上长满了各色树木,有苍劲的松柏,有翠绿的檀树,有鲜艳的映山红。它们的根都盘曲缭绕,像巨掌般紧紧抓住石面;它们的枝左弯右曲,如龙如凤,恣意伸展。半山峭壁处有一个仙人洞。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处人间仙境。
        叶天方带领子孙在此安居创业,开荒种地兴修堰塘,铸铁管作堰剅,有了铁剅堰、铁剅冲。
        叶家人丁兴旺,四世同堂。男子耕种,女人家务,长者在家带育小孩。几十人的大家庭倍感天伦之乐。几十年过去了,叶氏家人已发展到一百多人了,臣子尖南麓到处都是叶姓新舍,叶氏成为当地豪门大族。
    TIM截图20181212131527.jpg
        紫气东来,风调雨顺。每逢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叶氏族人总是汇聚一堂,同乐同悲,场面宏大,热闹非凡,令人称羡。
        门前仙人洞分前洞和后洞。在胡家河与兴永河交汇处,旗子山折而向南,西瞰城池。山半腰又有一巨大的石洞,为仙人洞后洞。因后洞有一条羊肠小道与磨阳城相连,这里的菩萨又特别怜悯苍生,所以香火更旺。久而久之,京安随三县香客慕名而至,这里整日钟罄鸣响,香烟飘飘。叶氏先人更是常到后洞烧香许愿,祈求平安兴盛。有一年大年初一凌晨,不知是那代世祖到后洞烧香,鞭炮响过,高香点燃,菩萨显灵了:“你家祖辈德隆,后人受惠。要保万世基业,还须农商并重、文德并行……”先人恍然大悟,回家商议,在叶家大塆东开办窑厂、粉厂,在塆西开设染行,还在塆子正中修建祠堂供奉历代先祖灵位,宣扬先祖美德。接着又延蒙师办私塾,让孩子全部入学,读儒家经典,行孔孟之道。到清末,叶氏已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秀才、举人、入仕为官者不计其数。
        在先辈中,尤以十五祖文郁公睿智开明。他治家有方,又能发挥后人所长。老大有文化,善交际,就让他收课打外场;老二、老三勤勉务实,精于农活,就让他们管理农务;老四会下粉经商,就让他办厂交易。他计划在子孙有100人后分家,后来看到早日分家有利于后人发展,就在70多人时分家了。他有四个儿子,多处家产(包括仙人洞后洞山下的田产),就把财产分为四份,通过抓阎让儿子们安心乐业。1890年,在他50岁时,他又修建了小祠堂——郁文堂。“郁文”两字出自自己名字,有文雅谦和香浓树茂之意,又因居中为大,所以把“文”字放在中间。
    正像他的名字一样,文郁公鼓励后人多读书,守礼节,为国尽忠,为家尽孝,所以文郁后人团结和睦,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是叶定德(润生),他在清末高中举人,名震随南。
    江汉独立旅青林畈战地医院

        青林畈,位于洛阳镇胡家河村,这里在1948年八九月间,曾经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而又悲壮的故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独立旅设在胡家河村青林畈自然湾的战地医院遭到国民党部队围攻,共有72名战士、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些牺牲的战士忠魂集体掩埋在青林畈西湾附近。

    TIM截图20181212133559.jpg

        1948年,江汉解放区的开辟,为人民解放军西进南下,进而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国民党为了挽救灭亡的命运,从1948年2月起对解放区进行多次军事扫荡,随南解放区各县首当其冲。

        1948年,我江汉独立旅在洛阳镇胡家河村青林畈设战地医院,院长傅林彪,所长耿中耀,医院医护人员30余人。医院有江汉独立旅在此进行医治的伤病员100多人。负责医院保卫工作的由一名姓张的排长带领一个排担任。

        1948年8、9月间,一些国民党士兵在我军青林畈医院医好后,解放军按照优待俘虏的政策对这些国民党兵发放路条和路费,让他们自行回家,没想到有的国民党士兵拿着路条和路费并不是回老家,而是直接回到国民党军营,不但将青林畈医院医院的情况泄密,甚至恩将仇报,带着带国民党一个团对青林医院进行突袭。

        当时,国民党一部从安陆钱冲过来,一部从青林畈王岗包抄过来,目标直指青林畈医院,当时青林畈农户家中都住有伤兵,我军伤员分散住在青林畈东湾、西湾农户家和张氏祠、周王庙。因为敌军来的突然,而且有一千余人枪,和我军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战士、医护人员和伤兵总共不足200人),当时,张排长一边抗击来犯之敌,一边组织伤病员突围,但终因寡不敌众,除一部分轻伤员突围外,担任警卫和保护任务的我军战士、医护人员和重伤员损失惨重,共计牺牲72人。

    TIM截图20181212133703.jpg

        据现住京山县坪坝镇新街的李明进老人(当时是战地医院的护士长)介绍,那些解放军战士和医护人员大部分是被敌人用刺刀刺杀致死,敌人撤走后,当地百姓和赶来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将这些牺牲的战士集体掩埋在青林畈西湾附近(后来集体迁移到其他地方,现在遗址尚存)。事发时李明进外出买药幸免于难。据当地老农张德成回忆,当年他亲眼看见我解放军一个40多岁的伤兵刚从地方出来坐在门上就被后续的国民党发现用刺刀残酷杀害了。

       当战争来临时,青林畈的老百姓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军民鱼水情精神,他们冒着生死保护医院伤兵。据当地老人介绍,青林畈东湾一名叫陈月英(已故)的老人,在敌人打来的时候,陈月英将在家里养伤的江汉独立旅伤兵郭定兵藏在在蚊帐后面并掩护脱险。解放后,郭定兵为报答陈月英的救命之恩,拜陈月英为干妈(义母)并一直来往,陈月英和郭定兵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本节部分内容来自刘永斌主编的《红色九口堰》一书,在此一并致谢)

    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居委会东北角,是接近安陆市钱冲村的一座山峰,山顶建有玉皇庙,山因庙而名。
       玉皇顶始修于何朝何代,现在已经无据可考,传说当年建庙选址不在山顶,而是在山腰一个叫天埫的地方。动工前当事人到天埫祭土,摆好祭品烧香磕头,待站起来却不见了祭肉,仰头观看,一只老鹰叼着祭肉正在山顶上空盘旋,过一会祭肉掉到山顶上。建庙人觉得天意难违,后来只好把玉皇庙建在山顶上。
    TIM截图20181212134158.jpg
       根据玉皇顶现存庙宇两块石碑记载,玉皇顶庙应该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进行过一次大的重建,当时这里属于德安府(现在的安陆市)管辖。
        玉皇顶山峰挺拔,站在山顶可观胡家河村八景:倒转砦风云、枫香垭醉秋、仙人山闲雾、臣子尖晚霞、两河口五龙戏珠、田家岭炊烟、旗子山杜鹃、求雨尖晨曦。1952年,庙宇被毁,到2000年的时候,民间照原样修复。现存庙宇为砖木结构,古朴小巧。道观刚修好却被现光山相国寺来的和尚演义成了佛寺。
    TIM截图20181212134650.jpg
        寺庙前有两通清朝地方官府立的封山育林告示碑,碑文至今未过时。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地人世世代代关爱自然的结果,两块封山育林告示碑就是有力的证据。
        (感谢邓世勋先生提供材料)
        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9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队员

    Rank: 4

    积分
    17115
    发表于 2018-12-13 10: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的传承是一种美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