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8|回复: 1

    学好礼仪用语 弘扬礼仪文明

    [复制链接]

    1947

    主题

    3万

    回帖

    37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378463
    发表于 2015-2-23 21: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问人姓名用贵姓,问人年龄用贵庚。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周末,笔者在新华书店购书时,对一本叫《中华礼仪用语》的少儿读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该书着眼对少年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精选上百条常见的“中华礼仪用语”,配以插图,宣传普及中华礼仪知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自古以来十分注重礼仪礼节,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现在我们用“你”和“您”称呼对方,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种称呼,但是无论对长辈,还是平辈,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这样称呼不礼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入侵,网络用语的冲击,传统礼仪用语面临失传的危险,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使用传统礼仪用语。

      有人认为“文绉绉”的传统礼仪用语,如“自身意见用拙见”、“暂时充任说承乏”等,听起来有点“酸”。有人认为,有些传统礼仪用语已经过时,用起来给人一种虚伪做作的感觉,比如说,现在如果别人的赞扬与事实相符,与其回答说“过奖”,不如说“谢谢”更真实贴切。还一些传统礼仪用语,被网络词语和英文代替,比如,“赞人见解说高见”,变成了微博和微信上常用的“点赞”;“向人道歉用失敬”,被演绎成英文“sorry”,等等。

      由于传统礼仪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失礼的行为,比如说有人询问老人的年龄,不用“您老高寿?”,而直接就问“你今年多大了?”有人问路,不用“请”字,而直接问“喂,到××怎么走?”弄得别人不痛快。因此,时代发展到今天,学好传统文明礼仪用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学好传统礼仪用语,是体现自身文明素养的需要。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多人不怪”,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语言文明是缩短与他人距离、加强与外界沟通的“绿色通道”,每个人都愿意与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打交道。

      学好传统礼仪用语,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礼仪用语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积淀和再现,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血脉。事实证明,学习传统礼仪用语,就是一个发掘传统礼仪精华的过程,就是一个弘扬现代文明风尚的过程。虽然有些传统礼仪用语与现代文明存在冲突,显得“不合时宜”,但大部分仍有恢复使用的必要。更何况,传统礼仪用语中蕴涵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精神价值,更应该是我们炎黄子孙大力传承和弘扬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常文)
    来源:湖北文明网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68

    回帖

    4315

    积分

    四级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15
    发表于 2015-2-28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有些传统礼仪用语与现代文明存在冲突,显得“不合时宜”,但大部分仍有恢复使用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