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0|回复: 8

    国学小故事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发表于 2015-2-25 22: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韩建认字
          韩建从小没有读过书。长大后,由于作战勇猛,他在地方上当了一名武官。职务在身,韩建深感自己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苦处。他想:活到老学到老,我现在还年轻,赶紧学认一些字,读一些书还来得及!于是,韩建下决心从头学起。
         他吩咐仆人把房间里所有的家具,器具全部用纸写上名称贴好,如桌子上贴了“桌”字,床上贴了“床”字,灯上贴了“灯”字,连吃饭的碗也在碗上贴了个“碗”字。。。。。。一件不漏。每次,韩建看到一个器具,便把它与字体做一番对照,一边看一边记住字形。这样,韩建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之后他又广泛阅读书籍。
         由于韩建惜时如金,不但认识了大量的字,还从阅读的书籍中获得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和兵法知识,最终成为唐代一名文武双全的将领。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温舒的“蒲草书”
        路温舒出生在西汉一个穷苦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对读书识字非常感兴趣,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可是路温舒的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没钱买书。

        一天,他在池塘边放羊,看见池塘里长着一丛蒲草,又宽又长,这蒲草多像从前抄书用的竹筒呀!这样想着,路温舒便兴高采烈地割了一大捆蒲草,赶着羊群往家走。走到家后,路温舒将蒲草切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线绳穿在一起,把借来的书抄写在蒲草上。从此,他放羊时就可以阅读自己的“书”了。他的蒲草书读完了一册又一册,他的学识也长进得很快。

        就这样,路温舒靠读自己的“蒲草书”,最终成为了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法学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光教子      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要力戒奢侈、谨身节用。当时,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攽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因此,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师道尊严的故事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引自《礼记•学记》)
        这段话说的是尊敬老师与个人学习的关系。只有对老师怀有尊敬之心,学生才会仔细聆听老师讲授的内容,然后才能恭敬地对待学习、知识,最后学而有成。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的著名画家沈周学画。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大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觉得比起老师的画来自己也毫不逊色,从他那里再也学不到什么。于是,他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向老师提出想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作请老师评点,实际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画艺。


         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自己房间来喝酒送别。这个房间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怡人。他们喝酒喝得脸发热,沈周老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
        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你看仔细了再开。”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这画画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
         唐伯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羞愧地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
         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目空无人的态度,认真地领会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尊敬老师,才能对老师的教诲抱有谦虚恭敬的态度,才能细心聆听、汲取知识,并真正学有所成!
    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比较有趣。据说故事中的唐伯虎后来也画了一幅跟老师类似的画,不仅让人误以为是真的窗户,连他家的小花猫也被骗得老是往“窗户”上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敬父亲的小黄香
         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香。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黄香在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里简直像个冰窟窿,浑身直打颤。正当黄香即将睡去时,他突然想到:我的床这么冷,父亲的床不也一样吗?透过窗户,他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唉,都这么晚了,父亲还在劳作,真是辛苦呀!黄香一骨碌爬起来,向父亲的床走去。他一头钻进了父亲的被窝。嗬,真凉啊,父亲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黄香躺在父亲的被窝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边躺着,一边背诵白天刚学过的诗文。


         过了一会儿,被窝里就渐渐暖和了。劳累了一天,疲劳不堪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边,正准备睡觉,忽然发现了躺在被窝里的黄香。“我的儿,你这是在干什么呀?”父亲惊讶地问道。黄香忙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我这是为父亲温暖席被啊,您劳累了一天,这样睡进去也可以驱驱风寒。”小黄香边走边说。“嗬,嗬,我家的香儿真懂事,真懂事!”父亲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羹尧拜师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代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再也没有人敢到他家教书了。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


         新老师刚来了两三天,年羹尧便逃开学了。老先生装作不知,也不去管他。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一天,老先生关起门来拉胡琴。忽然,羹尧推门进来说:“先生,我愿学这个。”可是刚学了一会儿,他又不肯学了。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来,羹尧和上次一样,热了一阵子,很快又凉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态,在院子里练起拳棒来。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尧的兴趣,看来看去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说:“听说你力气大,善搏斗,找几个人比一下怎么样?”年羹尧当然满口答应,随即叫来十六个身强力壮的仆人跟他比试。只见他棍子一挥,如风似火,十六个人全跌倒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说:“你敢和我比试吗?”羹尧犹豫了一会儿,真的与老师交上了手。谁知还不到一个回合,老师就不见了。羹尧好生奇怪,猛回头,发现老师正站在他身后呢!他自惭形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老先生拿出一卷书交给羹尧说:“你先认真读读这卷书吧!”羹尧迷惑不解地问:“我学的是搏斗,读书有什么用?”老先生回答:“学搏斗,不过是打败一两个人,读此书,则能打败千千万万的人啊。”


          年羹尧沉思片刻,觉得有理。从此以后,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季札挂剑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送给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


          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68

    回帖

    4315

    积分

    四级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15
    发表于 2015-2-28 15: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当初学英语的劲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