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抗“疫”战场,随州一企业老总华丽转身变成“搬运工”、 在随县殷店镇的防疫战场上,有这样一位战士:战前,他是当地一家企业的老总。防疫战打响后,他主动返回自己的老家,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志愿者。他服从村防疫指挥部的调遣,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他不要任何报酬,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就像革命的一口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平凡而又普通的事迹着实让人感动着。
这位战士名叫雷红军,今年41岁,老家住在殷店镇钓鱼台村4组。年轻时,雷红军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8年9月,雷红军和妻子一起回乡创业。在殷店镇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感召下,他们在殷店镇工业园建起了一家企业,挂牌为随县殷店镇银艺饰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帮助镇政府解决了当地近50名精准扶贫户的农民工就业。公司经济效益可观,产品不愁销路。
今年春节,本来是属于人们合家团聚、走亲访友的快乐时光,可是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打碎了人们的幸福而宁静的生活,整个殷店镇便被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人们谈毒色变,只好宅在家里。“国家有难,人人有责。作为一个男人,我不能宅在家里,而应奔赴抗疫战场,英勇杀敌。”雷红军心里想着。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雷红军在说服妻子之后,便从殷店镇街道的家,回到他的老家钓鱼台村。来到村办公室之后,雷红军向村干部说明来意,村干部当即满足了雷红军当志愿者的愿望。
参加志愿者后,雷红军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先是跟村干部们一起排查村里的返乡人员(重点是从武汉返乡的人员),要求他们在家自我隔离,并且每天为这些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做好登记。接着村里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雷红军每天和队员们走遍村里13个组、38个自然湾,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叮嘱大家不要出门,不扎堆,不聚餐,讲究个人卫生,出门戴口罩。后来,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村里在过境的随县公路上设置了交通管制卡口,雷红军又当上了值守队员。白天,他全天候在这里站岗;晚上,他和队员们分两班轮流值守。饿了,他就吃一桶泡面;累了,他就趴在卡口附近的村办室的桌子上打一下打盹。一连几天都不回家休息,他就像一台不停歇的机器,永远不知疲倦。
前几天,村里根据镇政府的工作安排,要求每个村指派一名物资代购员,每天上街一次,义务为村民购买生活用品和急需物资。雷红军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第一个报名担当此任。上任后,他与每位村民建起了电话或微信联系。每天上午8点,他准时来到村办公室,电话询问村民当天需要购买什么物品,他都逐一登记在本子上。每天登记完毕,他又走上卡口值守的岗位。每天中午大家回家吃饭的时候,总是雷红军主动要求自己留下来站岗。下午一点左右,吃罢午饭的战友们齐聚岗位后,雷红军便匆匆赶回街上的家里,草草吃顿中饭,他便迅速赶到百家来超市为村民采购物资。他每天采购的物资类别多,数量大,重量沉,总是堆满一辆小车。
等雷红军从街上返回村里的时候,时针一般指向下午3点左右,到村之后,雷红军便挨家挨户给群众分发物资,从来不出差错。因为封路,有的湾子他不能达到,雷红军便提前通知购物的群众前来土堆处聚集,他将在那里集中分发物资。他常常忙到夜幕降临,有时甚至是星光满天。待把所有的物资分完之后,雷红军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哪怕再苦再累,他也没有一句怨言。时间久了,村民们便戏称雷红军为“搬运工”。每当人们喊他“搬运工”时,雷红军总是笑着回答:“当搬运工很好呀,一是能够锻炼身体,二是能够磨练人的性情,何乐而不为?”
2月15日这天早晨,寒风拂面,雪花飘飘。想到街上离村办公室有七八里路,加上路面打滑,有的村干部在心里嘀咕:今天雷红军总不会来做义工了吧?谁知,时间了上午8点,雷红军那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大家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心里涌起一股敬意。
据钓鱼台村党支部书记马广成介绍,雷红军是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去年秋天,他就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雷红军经常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他在村里颇有口碑。雷红军向笔者坦言,他现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党组织考验,争取早日加入自己向往已久的党组织。
防疫战还在继续进行,雷红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陈 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