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线抗疫 随州志愿者石蓉香面对疫情和亲情的对峙 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志愿者群里有好友艾特我,内容是:熊老师,你会写作,请你给我们群里面的石蓉香写写,她可是一个做了几年义工的老志愿者,并且她的事迹很特别很感人、正能量满满,不传播出去,实在可惜……当我欣然接下这一任务,怀揣着敬意拨通她的电话,说明意图时,石蓉香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做了一个志愿者应该做的而已,再说啦,其他的志愿者也都一样在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啊?我只是一个缩影罢了,说不定,我还没有其他志愿者做的好呢?…… 不忘初心 说起做志愿者,石蓉香回忆:那是2016年的春天,我从一个球友的朋友圈里知道有球友牵头去福利院看望老人,觉得非常有意义,随后在我的要求下,朋友把我拉进了一志愿者群,进群初期我默默关注他们动态,发现他们是一群有爱心有担当的人,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组织去养老院或是孤儿院。 感触最深的是,有一次在福利院,当我来到一位81岁的老妈妈身边,蹲下给她捶腿按摩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拉着我的手不肯松开,嘴里反复说着感谢你们、感谢党、感谢当今的社会之类的话……目睹他们的今天,我不由得就想到了我们的明天,生老病弱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但是我想:趁现在还年轻就应该多做一些对老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以便给下一代做个好榜样。 离开福利院的时候,我和那位老妈妈都哭了,我答应她,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看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仅是嘴上说说,一定要用行动来诠释,我想,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一定要带头行动。从那时起,做志愿者的种子就深深地扎根于心。 志愿抗疫 在这次疫情爆发的初期,我有好多医生同学,警察同学他们都冲在了疫情第一线,而我待在家里什么也做不了,出去又怕感染后传染给家人,不出去心里也是一种煎熬,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在1月30号,瞒着七十多岁的父母偷偷报了名,今年2月1号—7号在通津桥社区顺德门卡口执勤。 由于我隔壁卡口的志愿者(因为住在一个小区,曾经两人一起上下班)被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所以我不得不在家自行隔离14天,确定安全健康后,我再次选择出来,于2月21日来到汉东楼社区当志愿者至今。 其实,在我身边有志愿者被确诊后,我的亲人们就有点担心了,怕我也被感染,由开始的支持到后来的小反对,家人的反对正说明了他们对我的爱,我能理解他们的心,如果不反对反倒有点不正常。 试想想,志愿者在疫情爆发的高峰期能勇往直前不退缩,要说不怕是假的,但是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就无暇考虑会不会感染这个问题,唯一有点内疚的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去看望住在一栋楼的爸爸妈妈了。 为了不让二老起疑心,我由原来的每天去妈妈家,变成一周两次,同时我给二老传达小区不让串门的规定,我夸大其词的对他们说:“上面有规定,随便串门被发现了会拘留或是罚款……”,这样以来,二老就不会为我去他们家的次数减少而胡思乱想了,并且每次去,我都会严格消毒、换衣,去站一下,简单的问候几句就匆匆离开,更不敢和他们共进晚餐,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我也怕万一。 还好,由于防护措施搞的好,第一次和病毒擦肩而过有惊无险,第二次 我们巡逻的汉东楼社区早在2月20至今就无一例新增病例,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了我们被感染的风险,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那时,我来给爸妈好好做一顿他们最爱吃的饭菜。 一如既往 从石蓉香淡定的讲述中,小编几次感受到“应该”二字,她经常去福利院献爱心,她认为是应该:在疫情期间,她除了不得不在家隔离的14天之外,其他时间全部在当志愿者,她也认为是应该;她不顾亲人的担心和关怀毅然决然选择一次再次的逆行,她还认为是应该。 还有小编亲眼目睹石蓉香自掏腰包买来无糖牛奶,在巡逻到社区邹伯伯的楼下时,悄悄放在邹伯伯的院子里,然后离开……,她还为社区行走不便的老人送菜,送口罩,送温度计等等,这一件件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事情,在石蓉香这里都轻描淡写的成了“应该”她的一言一行让我想到近来从电视屏幕上听得最多的话: 生活中,你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 疫情期间, 你在献爱,在逆行! 你在帮人,在坚守! 你是战士,是铿锵玫瑰! 把这些话用在石蓉香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致敬英雄的志愿者们!(作者:熊瑛、胡坤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