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五维赋能”创新法治机制 筑牢劳动者维权屏障——随州市曾都区构建劳动者权益保障“全链条”服务样板 在湖北随州曾都区,一场悄然而深刻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革新正在上演。曾都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传统法律援助模式升级为“网络+实体+联动+智能+预防”的五维服务体系,2025年已通过“半小时服务圈”为13名劳动者开启维权绿色通道,讨回薪资20余万元。这种将数字化赋能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的“曾都方案”,正成为推进曾都区创建“全省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先行试点区”活动样本。 云端线下双轨并进,织密维权服务天网​
“没想到手机点一点,律师就上门了!”曾都区某建筑工地农民工老王的这句感慨,道出了“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的便捷。区司法局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湖北省政务服务平台、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网,开通劳动者维权“一键申请”通道,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咨询“零跑动”,后台数据显示2025年线上业务量同比增长17%。线下则构建起“中心--站--点”三级实体网络。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设“劳动者维权窗口”,11个司法所建工作站,207个村(社区)设联系点,同时,公开咨询服务电话,形成覆盖城乡的“半小时服务圈”。这种“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的模式,使偏远乡村劳动者维权时间成本降低60%以上。针对老年劳动者采取“一对一”上门引导服务,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维权可达性。这种“高科技不高冷”的服务理念,让数字化维权真正惠及每一个群体。​
流程革新提速增效,绿色通道传递温情​
“从申请到指派律师,只用1小时!”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小李体验“绿色通道”服务的切身感受。曾都区司法局将传统7天的审批流程压缩至“当日办结”,2025年已为13名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启动快速通道,其中包含3起新就业形态维权案件。这种“受理-审批-指派”三环节无缝衔接的机制,源自对劳动者维权“时间焦虑”的精准把握。
在优化流程的同时,“预约式上门服务”更显人文关怀。为腿部受伤的外卖员张某提供的三次上门服务中,法律援助律师不仅现场办理委托手续,还联动医疗机构完成伤残鉴定,这种“需求跟着服务走”的模式,被受援群众称为“移动的维权站”。而案件办结后的“三维回访”(电话+实地+问卷),则收集到7条改进建议,直接推动了证据收集指引的细化升级。​
部门联动破题解难,协同维权激发效能
在曾都区劳动保障“一站式”维权中心,司法局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岗与人社局仲裁院实行“同厅办公”,这种物理空间的整合带来了化学反应。2024年8月至今,联合值班律师已为76名劳动者提供“仲裁+法律”双咨询,成功化解23起欠薪纠纷,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12天,较传统模式提升效率50%。
针对异地用工纠纷,实现调查取证、文书送达、案件协查“跨区域通办”,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联合人社、法院、公安、工会等部门建立“裁审援联动”“证据联查”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在处理某快递公司拖欠薪资案时,法援律师通过联动公安部门调取用工打卡记录,一举突破劳务关系认定难题,这种跨部门的数据互通,为新就业形态维权提供了关键支撑。正如区司法局局长所言:“当司法行政与劳动监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劳动者维权就有了‘双保险’。”部门联动为劳动纠纷破局解困,“一站式”维权实现了“1+1>2”效应。​
三查制度筑牢底线,专业赋能智慧提质​
“每一份案卷都要过三关”,曾都区实施的办案质量“三查制度”,将质量管控嵌入全流程:承办机构自查把好入口关,法律援助中心跟踪督查盯紧办理关,评估专家评查守牢出口关。2025年评查的112件案件全部合格,其中23件被评为“优质案例”,这一成果背后是常态化业务培训的支撑——每季度邀请法学专家开展的“高频案件实训”,使法援律师处理工伤认定案件的胜诉率提升至89%。​
特别在新就业形态维权领域,区司法局编制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操作指引》,系统梳理了平台用工关系认定、职业伤害赔偿等12个难点问题,这种“办案-总结-培训”的闭环提升机制,让基层法援工作者面对复杂案件时“手中有招、心中有数”。
普法预防双轮驱动,全面护航展现新貌
“送法进站点,维权到身边”,这是曾都区针对快递员、外卖员开展的专项普法行动。2025年已在8个物流集散点举办“小哥学法课堂”,通过模拟仲裁庭审、案例情景剧等创新形式,让5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场掌握维权要点。而发放的“维权联系卡”“维权手册”集成线上咨询、案件预约等功能,成为劳动者随身携带的“法律锦囊”。在企业端,区司法局推行的“法律体检”服务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对20家重点用工企业的劳动合同、薪酬制度进行合规审查,提前发现并整改13处法律风险点,这种“治未病”的工作思路,使劳动争议发生率同比下降28%。正如某制造企业人事经理所说:“这种预防性的法律服务,比事后维权更有价值。”
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从传统用工到新业态就业,曾都区司法局构建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既保持着对民生痛点的敏锐洞察,又展现出制度创新的智慧。
当“半小时服务圈”遇上“云端维权”、当“部门联动”对接“专业赋能”,这幅立体多元的法治图景,不仅为劳动者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随着“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座鄂北小城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新篇章。​
(曾都区司法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