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关于随州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3-9-23 08:17| 发布者: 钳工| 查看: 1015|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关于随州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未成年人上网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团市委认真开展了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调研。通过暗访、问卷、数据统计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并形成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在调研中,我们首先对全市842名中小学生以及120名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关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约有8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有过上网经历,其中选择将上网作为主要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了28.9%。可以说,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未成年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毋庸置疑,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
      1、痴迷游戏,荒废正常学业。据调查,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玩游戏。从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人数占到总上网人数的70%以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我市也有近半数的未成年人选择玩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且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都在数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几天几夜。据了解在校学生逃课上网和就寝后攀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在少数学校经常发生。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直接后果是,正常学业的荒废,学习成绩的滑坡,家长老师的批评。在问卷调查中,13.4%的学生承认有过因上网而逃课的经历,51.1%的学生承认沉迷上网会使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暗访中,我们观察从网吧走出来的少年,看到他们游离的眼神、疲惫的身躯、痴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还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学习。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市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更加逃避现实。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网络聊天后,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处处逃避。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中,有51.1%的家长和59.7%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多上网将影响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网学生曾将家里给的早点、午餐钱省下饿着肚子泡网吧。我们还看到,有的孩子痴迷上网,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的孩子长时期集中注意力玩游戏,消耗大量精力,视力明显下降;有的网吧卫生条件极差,烟雾缭绕,环境堪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据调查,我市09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达80余起,涉案青少年140余人。很多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3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毒品,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 二、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31.5%的学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34.3%的学生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80%的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从社会来看,我市都还没有过滤不良信息的绿色网吧,不能满足全市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巨大需求。在各种途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选择了进入经营性网吧接触网络,从而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2、网吧监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难以规范。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是必须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加以监控的。未成年人在家和学校的上网行为自然容易监督,但在经营性网吧的上网行为则成了死角,成了空白。据了解我市大多数经营性网吧存在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据统计,近80%的初中学生都进过网吧上网,有43.1%的受访对象认为当前我市网吧管理情况很不理想,有90%的人认为对我市网吧加强规范管理迫在眉睫。调研组也特地暗访了市区7个网吧,均不同程度有未成年人上网现象。目前,我们相关部门对网吧规定了身份登记制度和查处罚款制度,都没能很好落实,监管没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处罚力度偏小,震慑作用不大。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是保证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便利又规避网络危害的重要条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网习惯要靠平时的教育疏导来养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依旧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41.5%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52.6%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26.7%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市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场所严重不足。而且,目前能够让全市未成年人参加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4、沟通协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难以奏效。在加强网吧管理中工商、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门之间受职能限制,有时自为政,对违规网吧取证艰难,处罚难以落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沟通,在教育引导上步调不一致、态度难统一,在上网时段的监管上出现盲区,甚至职责上还相互推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用心沟通,监护人一味地禁止导致效果适得其反;社会监督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和认识不够致使社会群众对网吧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群众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三、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寻求解决良策。我们建议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要推广其他市州新建“绿色网吧”的有效成果和成功经验,建议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网吧,力争使绿色网吧覆盖到我市城乡各个角落,延伸到我市每个未成年人身边。同时,在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加大对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知晓绿色网吧,了解绿色网吧,分享绿色网吧,扩大绿色网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畅通“疏”的渠道。
      2、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有效治理模式。一是专项行动整治。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师、家长群众代表为主体,制定长期的专项整治方案,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对发现的“黑网吧”以及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性网吧,责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却又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二是技术手段控制。要严格督查落实上网身份证登记制度,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采取撤消电脑主机磁盘复制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三是制度建设保证。要严格经营性网吧审批制度,无论是否有违规网吧取缔,原则上不再新审批网吧项目;要建立网吧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引导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理念;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罚制度,对查处的违规网吧名称、地址、违规行为以及处罚依据和结果及时公示;要有奖举报制度,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要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营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
      3、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生活习惯的引导。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实施健康上网工程,开设计算机课程,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努力使之不流于形式。开设第二课堂,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建立学校和家长共同引导机制,发挥家长作用与学生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开展面向更多孩子、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实践生活。要加大投入,加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为我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4、要探索构建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体系。要探索建立各种力量相互整合的模式,互相配合,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行专项监督和劝导。新闻媒体加大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指导和宣传的力度,社会积极培养一批心理救助者,对网络中毒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5、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议适时开展针对《两法》、《办法》贯彻落实的专项执法检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权威和地位。要加强《两法》、《办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支撑一片美好的蓝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