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一诺千金

    梦溪笔谈

      [复制链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尝购得后唐闵帝应顺元年案检一通,乃除宰相刘昫兼判三丝堂检。前有拟状云: “具官刘昫。右,伏以刘昫经国才高,正君志切,方属体元之运,实资谋始之规。宜注 宸衷,委司判计,渐期富庶,永赞圣明。臣等商量,望授依前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兼判三司,散官勋封如故,未审可否?如蒙允许, 望付翰林降制处分,谨录奏闻。”其后有制书曰:“宰臣刘昫,右,可兼判三司公事, 宜令中书门下依此施行。付中书门下,準此。四月十日。”用御前新铸之印。与今政府 行遣稍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朝要事对禀,常事拟进入,画可然后施行,谓之“熟状”。事速不及待报,则先 行下,具制草奏知,谓之“进草”。熟状白纸书,宰相押字,他执政具姓名。进草即黄 纸书,宰臣、执政皆于状背押字。堂检,宰、执皆不押,唯宰属于检背书日,堂吏书名 用印。此拟状有词,宰相押检不印,此其为异也。大率唐人风俗,自朝廷下至郡县,决 事皆有词,谓之判,则书判科是也。押检二人,乃冯道、李愚也。状检瀛王亲笔,甚有 改窜勾抹处。按《旧五代史》:“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已卯,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刘昫 判三司。”正是十日,与此检无差。宋次道记《开元宰相奏请》、郑畋《凤池稿草》、

    《拟状注制集》悉多用四六,皆宰相自草。今此拟状,冯道亲笔,盖故事也。 旧制,中书、枢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近制,三省、枢密院印用银为之,涂金; 余皆铸铜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 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 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使初除,?门取旨,间 有叙学士者,然不为定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文正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 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 使诸王宫教授刁约草表上闻。后约见丞相王沂公,公问:“前日宗室乞迁官表,何人所 为?”约未测其意,答以不知。归而思之,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沂公问之如前, 约愈恐,不復敢隐,遂以实对。公曰:“无他,但爱其文词耳。”再三嘉奖。徐曰: “已得旨,别有措置。更数日,当有指挥。”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属自初除小将军, 凡七迁则为节度使,遂为定制。诸宗子以千缣谢约,约辞不敢受。余与刁亲旧,刁尝出 表稿以示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理法官,皆亲节案,不得使吏人。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 已。盖欲士人躬亲职事,格吏奸,兼历试人才也。

      太宗命创方团球带,赐二府文臣。其后枢密使兼侍中张耆、王贻永皆特赐;李用和、 曹郡王皆以元舅赐;近歳宣微使王君贶以耆旧特赐。皆出异数,非例也。近歳京师士人 朝服乘马,以黪衣蒙之,谓之“凉衫”,亦古之遗法也。《仪礼》“朝服加景”是也。 但不知古人制度章色如何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皆有润笔物。太宗时,立润笔钱数,降诏 刻石于舍人院。每除官,则移文督之。在院官下至吏人院驺,皆分沾。元丰中,改立官 制,内外制皆有添给,罢润笔之物。

      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权摄者,为直官,如许敬宗为直记室是也。国朝学士、舍 人皆置直院。熙宁中,復置直舍人、学士院,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熙宁六年, 舍人皆迁罢,阁下无人,乃以章子平权知制诰,而不除直院者,以其暂摄也。古之兼官, 多是暂时摄领;有长兼者,即同正官。余家藏《海陵王墓志》谢朓文,称“兼中书侍 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升厅事,则有衙吏前导告喝。国朝之制,在禁中唯三官得 告:宰相告于中书,翰林学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皆用朱衣吏,谓之“三告官”。 所经过处,阍吏以梃扣地警众,谓之“打仗子”。两府、亲王,自殿门打至本司及上马 处;宣微使打于本院;三司使、知开封府打于本司。近歳寺监长官亦打,非故事。前宰 相赴朝,亦有特旨,许张盖、打仗子者,系临时指挥。执丝梢鞭入内,自三司副使以上; 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入。队长持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歳寺监长官持藤杖,非故事也。 百官仪范,著令之外,诸家所记,尚有遗者。虽至猥细,亦一时仪物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朝未改官制以前,异姓未有兼中书令者,唯赠官方有之。元丰中,曹郡王以元舅 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唯颜真卿与左仆射 定襄郡子王郭英又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 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 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当时故事,今录于此,以备阙文。

      赐“功臣”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后藩镇,下至从军资深者,例赐“功臣”。 本朝唯以赐将相。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 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是时吴正宪为首相,乃请止“功臣”号,从之。自 是群臣相继请罢,遂不復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 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 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 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 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歳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 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主题

    4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58385
    发表于 2017-3-18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苏个反。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 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即梵语“萨冣诃”也。萨音桑葛反,冣无可反, 诃从去声。三字合言之,即“些”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