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网络交易日益频繁的今天,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此谋取不当利益的事件可谓频发。握有完整的个人身份信息就如同有了一把无形的“万能钥匙”,可以轻松地开启民众置于网络之中的各色“大门”,不费吹灰之力以此获利。而处在如此环境之下,对于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能代表实际一切安好,往往就在“假太平”的同时,自身权益正被他人无情地“践踏”。 “看护”好个人身份信息是民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一大要点。可是,有时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并非当事人疏忽大意,而是“被”泄露,被别有居心的人变成了牟利的手段。购房需要个人身份信息这毋庸置疑,可购房之后铺天盖地的装修公司滋扰,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购房者自己贴出的“昭告榜”吗?参团旅游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这在所难免,可出游之后“被”多次冒名购票,这又是什么情况,难道是旅行者自己玩起的“代购”吗?个中缘由自不必多说,已是显而易见。
面对猖狂冒用、泄露他人身份信息获取利益的不法行为,广大民众应该拿起维权的武器,重创不法分子的可耻行径,切莫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于潜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从根源上认识到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危害性,不要等到出现始料不及之事时才去亡羊补牢。
笔者认为,面对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被冒用,首先,需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遵章守纪”,按章办事,寻求正规渠道行事。其次,需要例如银行、民航等部门机构拿出些诚意来,肩负起监管的责任,莫把维权重担全压在民众身上。最后,有关部门还应建立其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形成例如铁路12306网站的“奖惩机制”,对于举报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者给予适度的“奖励”,对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者列入网站“黑名单”,停止网上购票、退票、改签、变更到站等服务,令其无所遁形。
|
|